[讨论] 即将走入的大都更时代

楼主: monopoliest (中肯无益于中出)   2016-02-26 13:19:19
大选之后的第二天,我自己写了几个预测,其中之一是没有明显经济政策的蔡英文
政府,将必须透过刺激台湾的土地泡沫与股市泡沫来制造台湾的“荣景”。那时我是
将时间订于大概就任的两年后(陈水扁政府2002年推动土地增值税减半的政策),不
过现在,我的看法是这个时间点可能会更早到来。
大埔事件、文林苑事件、台中南屯天主堂事件等等,推动了一波反都更的浪潮,主
轴放在土地正义和个人财产权之上,并出现提高都更同意门槛的声音。在当时,“公
共安全”不是什么大问题,特别是支持都更的一派有指出,文林苑事件中王家属于袋
地,不加入都更未来会有公共安全的问题,反都更的一边,则没有对这点有效地作出
回应。当时反都更者甚至反对“公共利益”的说法,抨击这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并且
是牺牲了当事人直接的利益以及意愿,甚至说这只是“建商的利益”而已。
不过随后,反都更、反拆迁的风潮开始逐渐弱化。这时期的一个案例是台南铁路东
移案,同样的政大徐世荣教授也跳下去抗议,但是没什么人要理他了。这时候反拆迁
户开始在网络上被打成钉子户,贪婪、要求补偿。这时“公共利益”开始变成指导原
则,土地正义的问题被移到一旁了。例如南铁案一个争议:市政府从“征用”改变成
“征收”的过程,几乎是在居民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也激不出网络什么声援。
另一个非常低调,则是高雄茄萣湿地的开发。詹贵顺提到:
http://www.peoplenews.tw/news/940aac35-d73f-42c4-9132-a9012a1b8c2c
笔者找到已日渐没落的兴达港,有一个将茄萣湿地涵盖在范围内的“兴达
港渔业特定区计画”,此计画不仅将变更使用部分湿地,更在湿地周边规
划1000栋水岸景观Villa与预计拿来BOT的水岸渡假村。现阶段高雄市政府
假藉研拟茄萣湿地的保育利用计画,将以保育湿地生态功能为主的171公顷
重要湿地,面积直接限缩砍半,变为以提供人类游憩为主的82公顷茄萣湿
地公园,便是在暗埋伏笔。
之前茄萣湿地1-4道路的开发案,因为会影响到重要的保育动物黑面琵鹭,环保团体
杠上因此杠上高雄市政府,一状告到法院。之前高雄市政府败诉的新闻,在这里低调
到完全没人提及。对比同一年苗栗开路影响石虎而在网络上获得的声援,真是有天壤
之别。
都市更新对县市首长来说是非常有诱惑力的,因为市政府可以透过税收充实市库。
过去十年台中市市库的盈余,有很大部分建立在胡志强2004年推动的后期发展区的解
禁上。因此不会有哪个市长,有什么推动土地重划、都市更新的反对理由。
柯文哲呢?他竞选时白皮书就提到公办都更。在他执政后一年后,也还是欣然提到
“高利润”的都市更新:
http://www.peoplenews.tw/news/6a6e5ede-7176-4d18-82ee-f72f5310ae04
问:“改变台北从文化开始”,日前您在议会备询时说,这一年来最满
意的是“公开透明”的文化,但这是指行政上(制度上)的文化,
您认为台北市的文化(城市文化)是什么?一年来有哪些改变?
答:“公开透明”不仅仅是行政或制度上的文化,而是整个城市文化应
该前进的方向。例如都市更新为什么可以一拖好几年放在那里?不
就意味着高额利润才禁得起这种时间成本之消耗,而高利润是建立
在高风险之上,高风险又是怎么产生的?房地产的周期性波动外,
更多是“资讯不对称”,有关系的没关系,没关系的有关系,而黑
箱产生了不法利润。
若我们能更公开透明,是不是可以加速都更的进行?是不是可以避
免钉子户?早日完成都市再生,创造的利润是全民共享的。
在台北市社子岛的开发案,可以说是这种“公开透明”文化的示范。实务上为什么
要特别推一个没有法律强制力的I-voting?因为那是一个很好取得正当性的政策宣传
工具。I-voting通过所需要的投票,远远低于都更案住户同意需要的门槛。一旦创造
出社子岛居民都“渴望开发”的形象后,就可以用更强硬的手段来对付反对的“钉子
户”了,可惜目前进行得并不顺利。
整个社子岛开发,台北市政府真的着眼在社子居民利益的身上吗?至少有一件事让
我很怀疑。地震之后台北市议会提出一个看法,认为应该先行调查完善过去常年积水
的社子岛土地液化程度之后,再来讨论可能的开发方案,应此需要延后I-voting,这
样的作法却完全没有在行政不们的考量中,只有一个“不要拉倒”的威胁。
今年台南市发生的地震,又出现更进一步朝向都更的宣传。苹果日报二月15日出了
一则“苹论:都更刻不容缓”的社论,大肆鼓吹都更防灾的迷思: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60215/37063100/
政府公布了各大都市土壤液化的地区,十分恐怖,以北市为例,几乎都在
蛋黄区。据专家说,只要6级以上的地震,土壤液化地区40年以上的住户房
宅都可能崩垮,若发生在台北市中心,到时候是7、8千栋老旧公寓的倒塌
惨案,伤亡岂止数千人。
但是就像质疑者提的问题:“因地震而倒下去的,大底皆是大楼,而且屋龄都是在
20年左右,这都不算是老旧房子。在此情况下,大喊‘防灾型都更’适合吗?其用意
何在?”(徐世荣脸书)。
而趁著这一波地震的机会,台北市政府又进一步推出另一个公办都更策略: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60224/37077890/
北市建管处昨说,第一阶段将请三大技师公会从列管有潜在危险的一万五
千户老屋中,筛选七千五百栋立即健检名单,主要是明显软弱层(软脚楼
)、土壤液化区、震灾列管建物。若认定须拆除重建,依草拟中的自治条
例,将强制公告名单,拆除重建给容积奖励、融资优惠等。碰上钉子户可
强制拆除。
请注意,这里认定“须拆除重建”的建筑,不必然是“危楼”,因为危楼可以根据
《建筑法》第77-1、第81条规定来强制拆除,因此这个条例有机会扩大范围到诸如“
六级地震下可能倒塌”的建筑。苹果日报这则新闻附了一张图片,上面的说明是“北
市府将启动老屋健检补助,如基隆路一段旧宅列首波对象”,说基隆路一段旧宅或许
还不清楚,更直接说是捷运市政府站到世贸外的那一段基隆路,应该比较能清楚那的
土地价值吧。
我们即将进入大都更时代,到时有多少人还能保持最初的立场呢?我相当好奇。
作者: indium111 (#ttyhg)   2016-02-26 13:22:00
都市更新不是每年都在做吗? 先定义什么是大都更时代吧
作者: Riya520 (GO!!!!!!)   2016-02-26 13:24:00
都更要是这么好做, 就不会拖到现在还一堆老房子
作者: tsgd   2016-02-26 13:25:00
恐怕还是地震强制都更吧
作者: lanx105 (海绵/简单多细胞)   2016-02-26 13:27:00
地政系有工作了 > <
作者: pagenotfound (404 not found)   2016-02-26 13:28:00
想太多i-voting充其量只是民意调查,征收门槛之后还是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作者: popopal   2016-02-26 13:33:00
命是自己的 千金难买早知道 别留下遗憾
作者: hong888 (赖神劝童)   2016-02-26 13:33:00
这就叫民粹,文林苑谈人权,地震摇一摇变成赶快拆一拆了
作者: chewie (北极熊)   2016-02-26 13:56:00
你把都市更新跟都市开发混在一起讲了...都市更新目前政府没什么赚头 机制上也不太有什么赚钱机会都更是苦差 目前所有大小建商几乎都缩手(除了本来就购满足够成数的假借都更 实际重建案) 都更的未来要看政府 尤其是北市府怎么推公办都更这块 私办都更只剩十拿十稳这一种至于北市府提的不过是旧瓶旧药(都更本来就有迅行都更这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