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为什么就算蓝军想花大钱培养“网络写手”,也注定失败?
( 撰文者周伟航 人渣文本 )
内文:
最近在某个讨论新媒体投资案的场合,碰到一位即将卸任的蓝军政治人。他特别请教我网
路时论作家的费用与合约概要,以及整体业界的发展现况。
我反问他为何会关注这些细节,他才告知于投资新媒体事业之余,也想培养一批新的蓝军
写手,去平衡现有的蓝绿话语权落差。
我曾经在此专栏探讨过蓝军于网络发展上的策略错谬,但“网络时论”是一块比较小的领
域,经营起来还有另外的眉角。那位前辈所拟定的草案确实有不小的问题,我相信这是蓝
军在规划网络时论上的通病,因此就以专文来谈。
他们想法上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打算培养“纯”政治评论者。但有说服力的政治评论者,
都有政治之外的专长。
现在活跃的新一代网络时论作家都有自己的学术专长或专业技术,他们在自身领域打下江
山后,再从这基础出发探讨政治。读者也喜欢看这种专业取向的政治文章,这和一般的名
嘴论政比起来有点差别,更有知识性。
专业者论证也有其社会脉络,可以拉专业领域的读者去关心政治,亦可反过来透过专业表
现来争取政治领域读者的信赖。
相对来说,如果要培养“纯”政治评论者,那至少也要有政治专长,但蓝军又有多少新一
代写手是有完整政治历练的呢?少了实战经验,你讲的“纯”政治评论,就没有那么多人
想看了。
那如果蓝军养了一批各有专精的评论者,并且往政治领域发展呢?
这就会牵涉到第二个问题:这些人是否真的能“托住”党中央的虚弱立论。
当前国民党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其论述常不合学术与专业的基本要求。国民党论点甚至
连基本推论逻辑都常有问题,总是一推出就遭到各界的“打脸”。
许多国民党人认为这些被打脸处都抝得回来,但政治不是自爽,国民党现在缺的就是“外
拓”的说服力;而要说服中立社群,就应该采用相对客观的态度,像是常见的学术理论或
专业方法。
但多数蓝军专业者的立论常被当前的国民党政客忽视,而党政高层采用的“专家”,又总
是“有关系”而居其位,并非业界最优的人;就算有一定学术地位,也常为了政治目的而
扭曲学术专业。
国民党以为百姓看不出来,但其实百姓看得出来的,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那些人,他们
对于这种“专家文”不会买帐。国民党现在常被骂“不是笨,就是坏,不然又笨又坏”,
问题就是在这。
他们想法的第三个问题,就是搞错供需关系。网络时论是先有需求,才有供给。
很多人误以为我们写什么,读者都是照单全收。怎么可能呢?你开鸡排摊,就会有人吃吗
?
“生产”(供给)网络时论一点都不难,所以通常不会是由“供给”来带动“需求”,而
是因为读者有了政治问题,需要解答或是参考专家意见,所以才会有网络时论的存在。这
是由“需求”创造“供给”,因此很难带出“风向”,倒是很多网络名家是随风摇摆,摆
到失去原则。
因此并非“反国民党写手”创造了庞大的反国民党浪潮,而是反国民党浪潮让写手得以营
生。
所以如果培养出一堆蓝军写手呢?依现有政治版图,他们的市场可能只有“反国民党市场
”的几分之一。没有市场,就养不活人。那可不可能以志工方式呢?
这又牵涉到第四个问题,就是蓝军缺乏以政治当作志业的人。
目前反国民党阵营最大的特色,就是有许多以政治志业的年轻人,他们不惜领低薪,甚至
以志工方式全时投入反国民党的工作,当然也包括从事新媒体的写作与宣传推广。
国民党相对缺乏这类人。一方面是因为现在政治态度上偏蓝的年轻人太少,能用的良才不
多,另一方面是国民党支持者偏向“经济选民”,赚钱第一,政治事务是“娱乐活动”。
面对要冲要打、要担法律风险的第一线战斗,更是出意见者多,卖老命者少。这种态度也
泛及网络写手圈。在网络上全职写作的蓝军,多半是退休军公教老人,这些人生产速度慢
,又一直搞不太清楚网络宣传的技术,和市场对不太上。
所以国民党到底该怎么办呢?
真的很难吃的产品,而且已经难吃很久的产品,你再怎么打广告,生意都很难变好的。你
就不应该过度投资在打广告上,而是把资源移去研发改造,想办法让产品变得好吃。
培养网络写手并非完全不该做,但这只是治标之道。要治本,还是该从整个党的运作正常
化开始,先做正常的事,讲正常的话,才会有正常的人加入,最后方能扭转现在话语权上
的劣势。
但现在国民党有“正常”吗?有打算变得更“正常”吗?
我想,大家心理有数。
来源:
http://m.businessweekly.com.tw/BlogArticle.aspx?ID=14813&pnumbe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