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YusaAoi (YusaAoi)
2015-12-01 16:23:27社论-民进党错估形势 两岸必现阵痛
马习会经过一段时间沉淀,两党为选举需要释放干扰性讯息的效应应该可以过滤了。去除政治斗争与情感的因素,现在应该是对马习会历史定位做出准确评估的适当时机。
马习会已将两岸关系推向一个新境界,后马习会的两岸关系架构将是“大陆更认可台湾的事实政权,更坚持两岸中国大原则”。这是因为大陆对民进党胜选后的两岸关系产生疑虑,借由马习会展现未来“软的更软、硬的更硬”策略。但马习会在民进党操控下,台湾社会的普遍认知却是“马英九软弱、国民党亲共”。
蔡英文批评马习会“框限台湾未来”,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但这种“框限”不因民进党否认而不存在,也不会因蔡英文当选而消失,民进党执政如未能妥慎处理好与中国大陆的关系,“框限”只会更紧实而不会放松。
面对可能的风险,我们当然应该弄清楚,蔡英文模糊的“维持现状”两岸政策,究竟能否维持现状?静态的两岸政策,能在变动不居的内部与国际环境下做出最正确对策吗?如果大陆“框限”得更紧实,民进党将如何回应?两岸关系会不会回到陈水扁时代?
蔡英文的政治直觉其实很准确,马习会后在回应媒体询问时曾表白“不排除蔡习会”。理由很简单,马习会的所有民调和社会舆论氛围都显示,大部分民众支持两岸领导人会面,只是部分人对马英九太不信任,所以马习会的支持度比两岸领导人会面支持度稍低。这对蔡英文来说无疑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契机,让她可以在未来以更大的民意基础筹备“蔡习会”,而不至于像马这样动辄得咎。如果“蔡习会”果真实现,并解除了台湾政治与经济困境,蔡英文有机会成为台湾自蒋经国后历史地位最高的总统。
不过,“蔡习会”能否成局,绝非台湾内部因素决定,甚至可以说,客观现实距离蔡英文的期望非常遥远。快速崛起的大陆在处理台湾问题时愈来愈自信,习近平上任以来采取众多主动措施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这种主动当然不是妥协让步的意思,而是对两岸关系可能停滞不前的忧虑,以及最终解决台湾问题的迫切需要。
某种程度上说,大陆已经在准备将两岸和平发展时期推进到两岸和平统一时期的过渡阶段。尽管台湾方面回避政治谈判,但两岸政治关系已经大步前进,这正是马英九卸任以后蔡英文所要面对的两岸关系现状。
马习会无疑是为蔡英文时代的两岸关系提供了判定基准,如果蔡能延续两岸领导人会面机制,并确保两岸事务性谈判照常举行,那这就意味着蔡的两岸政策是成功的,如果蔡上台两岸官方往来中止,蔡习会破局,则注定会被两岸舆论定调为没有能力处理两岸关系。
在两岸互动融合大步推进的背景之下,如果两岸官方交流出现倒退,这恐怕将是台湾社会不可承受之挫折,而蔡英文的执政之路恐怕也将提前结束,或进入漫长的跛脚状态。
不仅如此,两岸关系的好坏其实已经超出两岸的范畴,而变成亚太地缘政治的一环,大陆跟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竞逐态势明显,一方面是美国采取实质行动重返亚洲,并通过强力介入南海议题来争取东南亚诸国的投靠,另一方面则是大陆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巩固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关系,并在金融、货币领域挑战美国建构的国际秩序。
东南亚各国面对中美两大国的激烈竞争,显然谁都不想得罪,纷纷采取平衡策略,避免因为选边站而失去另一方的合作机会。台湾其实也面临同样的抉择,必须在中美两国之间寻求平衡。但蔡英文将赌注押在美国身上,甚至让自己成为牵制中国大陆的前锋,那么无疑等于侵犯了大陆的核心利益,其影响恐怕就不只是冲击两岸关系,甚至会直接损害台湾的实质利益。看看美国在亚洲的三大盟友即可知道,日本、菲律宾选择站在美国一边,与大陆关系跌入冰点;韩国倾向跟大陆合作,两国经贸领域的互动日趋热络。对台湾来说,是否已经做好准备选择前者,并准备好经历一段阵
痛期?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两岸关系发展到现阶段,已经无法容许倒退,蔡英文必须抛开选边站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采取实质行动维系两岸既有的互动机制,进而延续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选民应该对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心存警戒,并对错误的国家方向施压。(中国时报)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201001462-260109
习近平曾表示:两岸问题不能久拖不决,大陆认为两岸关系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说明了习近平的两岸关系未来将会属于国家安全的战略之下,大陆的两岸政策的目的已经从反台独向促统一在转变!
蔡英文认定她的模糊不清两岸政策最有利于当选,在选举战术上也许是成功的,但如果蔡英文认为投靠美日就可能"联美制中"那就犯了战略错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那她那个位子她未必能做的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