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财经网
http://money.udn.com/storypage.php?sub_id=5629&art_id=782551
李淳/中经院WTO及RTA中心副执行长
专长为WTO及服务贸易法、两岸及区域经济整合法制、经济管制与竞争政策、数位汇流政
策。台湾要闯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李淳认为要敢碰深水区(敏感议题)。
过去几周英、德、法、义等欧洲大国,不顾美国的劝阻,纷纷宣布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洲基
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亚投行),使得亚投行一时洛阳纸贵,连国内也传出有意加入的
说法。
不过从台湾的国际处境来看,在追求流行前必须认真打一下算盘,免得加入的甜头不多,反
而惹来一身腥。
亚投行是中国主导的产物;总部设在北京,筹备处主任是中方派任,去年10月的签约仪式也
在北京举行。在讨论台湾是否应加入前,应该先看看北京及各国加入的目的为何,才能了解
对台湾的利弊。
对中国而言,推动亚投行绝对是名利双收。目前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IMF)到亚洲
开发银行(ADB)等国际性发展金融机构的运作,大多是由美、欧等传统已开发国主导。
这些机构并非商业银行,功能主要是透过优惠性融资及开发专案,促进经济发展及消除贫穷
,而非赚钱。话虽如此,开发融资有先后顺序,也有大小之分,其分配结果对借款国有很大
的影响,也因此决定权就等于国际政经关系的影响力。
中国新领导人争取国际发言权及影响力的企图越来越明显,在旧制度无法改变,手上又有大
把银子的情况下,另起炉灶自开一局,是极其合理的思维,也是推动亚投行的基本背景。简
单的说,透过亚投行的资金投放及发展专案,绝对有助于增加中国对亚太各国的政经影响力
,更是北京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发言权,名利双收的利益显著。
至于英、法、德、义甚至澳洲等国加入的可能思考,一是有意借此增加对亚洲经济事务的参
与及影响力,二是可藉会员身份从内部掌握亚洲新政经结构的改变趋势,更重要的是替本国
业者争商机的考量。
这是因为所有此类机构的基础建设专案,都会限制投标厂商必须来自会员国,若没有会员身
份,就等于分不到亚投行至少1,000亿美金的建设商机。
我们要扪心自问,这些利益拿得到吗?首先北京对台湾参与国际经贸事务一向是阻碍多于乐
见,因此在亚投行这个中国后花园中,我们幻想能借此强化与亚太国家的政经关系,应该跟
天方夜谭差不多。若加入后又在名称上被吃豆腐,更是得不偿失。
退一步而言,若参与只求为产业买张门票,利益有多大?除中国本身的建设集团外,全球基
础建设的高手也都加入(高铁及高雄轻轨都是欧洲厂商得标),台商有多少机会?
台湾参加ADB快40年,除了每年抗议名称矮化问题外,倒底为产业带来多少机商,很容易盘
点整理,这个结果再打个七折(因为欧洲没参加ADB),就可抓出数字,而这个数字可能不
会令人惊艳。
最后,假设中国在亚投行中主动“让利”,恐怕也会要业者以加入“中国队”的方式参与专
案,对我是利是弊,真的要精算一下。
总之,目前加入亚投行的甜头恐怕有限,若花了预算又搞出个名称、席位等矮化争议,简直
是自找麻烦。我们应稍安勿躁,真要加入,等美国表态参与后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