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lexroc (吉娃娃大师)》之铭言:
: 你不要笑死人了,这两万人的意义跟统计学的样本完全不一样。
: 这两万人怎么来的?“有上网设备、有意愿参与网络投票”,
: 光这两点就知道并不能代表母群体,完全不具台北市民的代表性。
: 换个例子来说,假设我今天去台北市发鸡排,1000份都发光光,
: 所以可以得到“台北市民都爱吃鸡排”的结论吗?No!
: 这种办家家酒的网络投票,参与选民数量若多到一定成度,
: 还勉强可以说具有代表性,结果才1%不到,是能代表什么鬼?
: 柯P新政,这一条在我来看是完全失败了,别说后来还有什么打考绩、排预算,
: 我等著看笑话。
I-Vioting这次参与人数在统计学上或许不代表全民共识,但绝对具有正当性。
第一点
柯文哲是在选前提出这项政策,
选举结果有八十五万人为他的政策背书。
所以I-Vioting不论成败,
他是有"民意基础"让柯文哲先生进行这样的政治实验,
第二点
市长本身就有各局长任命权,
他只是今天将选择权给予愿意关心劳工议题的市民,
然后由他担负此局长任命的政治责任,未尝不可。
毕竟今天最关切此议题的核心族群也做了选择。
第三点
的确在整个遴选过程是有瑕疵的,
这点柯文哲也向大众承认缺失,
因为大众总是希望政策的推行能够尽善尽美,
但一个无法容错的社会,是没有任何进步的可能,
重点是愿意在错误中尽速修正。
结论
当然有些层级的政策是几乎不可犯错,
但我认为劳动局长的遴选绝对是有尝试错误的空间和价值,
它的确在过程中把一些争议性问题都摊在阳光底下,
让大家在错误中学习,
途中也并没有对台北市民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所以何尝不可?
这阶段的确有不少的讨论和骂声,
但相信绝大多数当初用选票支持他的选民是对他有盼望才有批判,
毕竟选前柯文哲跌跌撞撞的样子又不是没看过,
当初会支持他的就是愿意承担改变的风险才投他的,
现在有时的莽撞根本是可预期,
市民会愿意给他更多时间,
因为民心思变啊!
倒是政治上的冷披萨无人讨论之时才会走向历史的过往,
和马英九总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