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恶搞] 一个吃饱撑著的阴谋论

楼主: monopoliest (中肯无益于中出)   2014-12-13 01:39:53
I-voting的情况,让我重新考虑了一些情况,特别是假民主该作的事控制“人选”
还是该控制“投票”,这个问题让我开始有了不同的想法。
八卦版对I-voting的讨论中,提到了一个不同的作法:先让人民投票选出两个左右
的候选人,再交由柯文哲来进行遴选。这个设计刺激了我去作进一步思考,而我的结
论是:这确实比较可能产生民主的意义,这是以前我没想到的事情。
前一篇阴谋论里我提到,遴选委员的有意识筛选,其实是可以对选举产生一个潜在
的影响:在有内定人选的情况下,遴选委员可以先行用不同名义排除掉足以和内定人
选竞争、彼此不相上下的候选人,来确保内定人选是决选时“最佳的选择之一”;只
有当整群竞争者里出现特别突出的竞争对手时,才会用全场譁然的方式,强行拔除掉
该位有太大威胁性的竞争对手。
这个阴谋论,其实可以解释许多经由遴选委员此类筛选机制下所产生的怪现象,不
限于此次的I-voting而已。只不过I-voting吸引太多人注意,才成为很好的例子。
不管支不支持柯文哲或者I-voting的人,我希望大家去思考一个很怪的现象:柯文
哲在参选还没有把握当选的时候,可以吸引到一票人才来替他卖命和竞选,结果他当
选之后要来选出劳动局长,却只有很平庸的一群人进入了决选。这次I-voting的候选
人有直播,我相信不是只有我得到这样的结论:十位候选人的表态演说和接受提问,
很多的表现都不吸引人。最后五位进入投票圈的人,更难让人以“菁英中的菁英”来
形容。
到目前为止,只有阴谋论的说法比较能说服我,五人中很可能至少有一两位,是遴
选过程中刻意拿来陪榜、衬托内定人选的优秀的。他们不是因为政见或资历而受到遴
选委员的青睐;恰恰相反,他们之所以进入总决赛,正因为他们不可能在投票中被选
上。
那么,为什么先投票再遴选会比较好呢?
这是因为人民没有内定人选,而是会看整体的表现来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会
出现前述“选择庸才来衬托内定人选”的作法,因此整体选出最后的几位候选人,除
较符合人民期待外,素质也会比较来得高些。
最后交由柯文哲来遴选,除了这是他的权力之外,更重要的其实是“适性”的调查
。可能由于个性和理念的不合,不是所有的人才都适合在柯文哲的手下做事,最后交
由他亲自遴选,才较能确定找出可以一起进行市政的对象。
换言之,两种作法的意义,可以有很大的不同。先遴选再投票,人民将容易沦为橡
皮图章;先投票再遴选,人民会有比较多表达意见的机会。
最后,由于赖引起譁然地被刷下,因此我的猜测是:有很大的机率,她最后仍然不
会在票选中获胜。
作者: starfury (红茶与西洋棋)   2014-12-13 01:58:00
现行的国立大学校长遴选就是用这“先投票再遴选”模式只是国立大学校长是由遴选委员会投票,不是全校直选
作者: waloloo (ARIAxヨシノヤ )   2014-12-13 07:43:00
又是魔术师的选择?
作者: setzer (setzer)   2014-12-13 10:24:00
第一轮直接投票决对是宣称下放民意比较正确的作法不管最后是直接以最高票或前几名再来遴选都比现在作法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