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世代问题 还有时空条件
说起来~
我父母那一代确实是台湾最幸运的一代
(1950年代生)
我阿公(1927~2003)
受日本教育 念日本书
光复以后这些东西根本不能用
(禁说日语禁写日文)
只能做点小生意
大半人生就是闲在家
泡茶聊天 勉怀日本时代美好
(睡觉不用关门 日本的一切多好多棒)
直到过世
我阿嬷(1932~)是童养媳 没有念过书 不识字
除做过一些杂工外
一辈子是家庭主妇 照顾小孩
我外公(1918~2008)跟外婆(1931~)
在大陆上只念过小学
我外公小时候念书 村子学校点油灯
我外公第一次看到汽车
是北伐时 国民革命军路过村子
我外公出生时~
就是五四运动还我青岛
然后军阀混战 北伐 抗日 国共内战
民国38年到台湾
我阿公这边 就是
皇民化运动 太平洋战争 台湾光复 228事件...
我爸妈这一代是第一批在带有战争记忆下的承平岁月长大
战争&动乱 是上一代人经验 他们是在和平稳定环境成长
我爸妈都念到专科毕业
学历远远超过他们上一代
然后他们出社会时 正好碰上台湾进入工业化 经济起飞时代
我父亲10几岁时 离开云林老家上台北 之后就在台北落脚
他们前面 没有什么人 他们机会 比上一代大太多
上一代人
能挨过饥荒 逃过动乱 活着就是福
谈什么多大理想跟人生实践?
(我外婆当年亲眼目睹日军杀人 外公参加抗日游击)
到我这世代 已经是工商发达繁荣的台湾 安定富裕
我不容易体会想像我父母年代
过年才有肉吃 生小孩找产婆家里接生 一年买一次新衣新鞋
那个物质匮乏的岁月
更难想像祖辈那一代
晚上点油灯 老人抽大烟 打抗日游击
那个现在只存在时代剧的场景
身为1986年出生 快30岁世代
我的父母 他们觉得自己还有力气 他们还想拼
我们的前面
有一批跟我父母差不多年岁 背景 能力的人
他们开拓了许多 也掌握最多
是要跟上一世代
争资源争位置
还是想办法 从他们身上 得益各种资源
看人
说到退休金问题
我的观点
早期 公教人员
很多人都是拼到65岁才退休
当时普遍一次性领退休金
(退休金有月退跟一次领 月退按退休前薪俸给 一次领额度高但就一次)
当时政府
为减轻一次领造成的财务压力
开始鼓励公教人员月退
同时 为了增近人事汰旧换新 鼓励公教人员不要拼到65岁 提早退休
以前公教人员55岁退休的话 政府给予额外Bonus 具体要问我妈
以前的人平均寿命也比现在短 可能6~70岁
如果60岁退休 我预期你最多再活10年
甚至退休没多久就掰~~
所以大家领月退
对政府比较划算
以前是 退休年龄高 平均寿命短
现在是 退休年龄提早 平均寿命延长
以前60岁退 70岁挂 政府只要养10年
现在50岁退 80岁挂 政府要养30年
加上大家普遍领月退
结果变成政府经常性退休给付额度大增
已经是一个财政问题
以前老人少 退休人员没多少
现在杠杆开始失衡 以后只会更严重
至于18% 在1995年已经停止
所以有18%可以领的现职公教人员
现在年资起码都要在19年以上
算起来都是40岁以上的
比重是一直掉
主要就我妈这代 60~70岁的退休世代
政府做法是
以后的我不再给 先前的我给 但走一个少一个
希望用这种渐进式 慢慢退场
现在是在半路上
回头一句话
就是社会进步
所以老人变多 可以领退休金的人变多
然后少子化生育下降 劳动力支撑变重
我爸妈那一代 他们哪里要想这问题
我妈的祖父母 都在大陆上过世 我妈从来没见过
我妈的外公婆 外公后来台湾 没几年就走
我爸的阿公 很早就走 阿嬷在我爸念书时过世
我爸的外公外婆 外公好像是乡下务农 外婆完全没印象...
老人在我爸妈那一代~ 是很稀有东西
但我们就生在这时代
除了面对也没别法
只是看怎么面对
说到这~ 以我高中同学为例
分成两类
一类乐观开朗 自己开公司 进大企业 进外商
他们基本上挺蓝
一类整天靠北靠母 做基层工作 不然只能考试当公务员
他们基本上挺绿
我颇多挺绿朋友
出张嘴靠北靠母超强
很聪明很会念书
但出社会打拼什么名堂都搞不出来
于是
一 继续念书
二 考试去当公务员 (他们只会考试写报告)
三 参与社运 外围组织团体 有机会就从政
所以
现在我们很多公务员都这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