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原住民族(或称原住民)是指17世纪汉人移入前即已在此定居的族群,为南岛民族
的一个分支。
欧美世界早期通常以福尔摩沙人称呼台湾原住民[3][4][5],意即福尔摩沙/福尔摩莎(美
丽)岛上的居民,该词在葡萄牙、荷兰、西班牙等国之部分涉台文书记录则专指特定地区
之台湾原住民,如西拉雅族人[6][7]等,本词源自西方称台湾的拉丁文及葡萄牙文惯用词
“Formosa”。
台湾原住民并非统一的民族,而是由分布在台湾各地之数个语言及生活方式不同的部族构
成,目前有16个部族获官方认可其地位[8]。在汉人移入台湾前,原住民族广泛居住于整
个台湾,现今则主要分布在台湾本岛山区与东部地区。截至2014年6月,总人口数为53万
6509人,占台湾人口总数的2.29%。[9]
族群认定方式[编辑]
原民会认为影响族群被完成认定的因素,通常包含了该族群的家谱蒐集状况、历史相关纪
录、和其具延续性质的语言和文化身分[32][33]。因着传统文化非现代文明而缺乏的证明
文件,或是族语因殖民国语言政策影响的消亡,等等许多因素都会使得族群被成功认定的
机会很渺茫。但现今的民族复兴及民族自觉趋势,也促使很多原先生活在平地的原住民族
,都开始企图推动他们的文化复兴[34]。
其他还在推动政府认定的族群,都包含许多平埔族群。像是基模族 (Chimo[32])、噶哈巫
族、马卡道族、巴布拉族、巴宰族和西拉雅族[35]。过去在平埔族群申请认定的案件里,
仅有原先被归类于平埔族群的噶玛兰族,和原本被错误归类于阿美族的撒奇莱雅族成功正
名。
然而这些正名活动,是否也导致相关族群被不适当地分割,在学界则并没有形成共识。曾
经太鲁阁族先于赛德克族从泰雅族里成功正名,使部分赛德克族人登记太鲁阁族,却在
2008年11月22日时,约600名太鲁阁族人再度重新登记成为赛德克族[36]。当时在“赛德
克族”与“太鲁阁族”分别独立的与否之中,人类学者和族人内部间有着两极的声音,但
最终两个独立的族群也相互正面祝福,彼此致力于文化发展。
拉阿鲁哇族与卡那卡那富族两族总数约近1000人,以往被政府归类为邹族的“南邹”。两
族于于2009年开始正名连署,2010年与2011年相继提出民族认定申请。后经行政院广邀学
者专家与地方机关代表召开审查会,针对法定程序、学理支撑与民意表现三层面展开讨论
。不但族人之间有着高度共识,也以原住民基本法、政治大学研究报告作依据,终获得支
持通过正名。
地方政府认定之族群[编辑]
##西拉雅族 (Siraya):2005年由台南县政府认定,台南县市合并改制后由台南市政府延
续。日治时期被归类为熟番,但战后未登记原住民,目前正争取中央政府认定。
##大满族 (Taivuan):2013年由花莲县富里乡乡长正式认定为“乡定原住民族”。
wiki虽然不可信
但是从来没有人把1949以前的人都称为原住民
除了某人硬ㄠ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