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自由广场〉军公教不是人员是阶级

楼主: antiabian (强势回归─比企谷八幡)   2014-08-30 21:25:25
佛渡有缘人,劫海心中现。
佛者渡人,亦是渡己,人情世事,无非天理轮回一场。
更有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之宏愿。
世上无与佛无缘之人,只有自断佛缘之人,就让我来当一下慈海渡者吧。
首先我要纠正一下把军公教人员贴标签的行为,把他们定位为阶级,我不知道是以什么做
为区别标准的,马克思是以生产工具有无,分成资产与无产阶级,并认为遭到资产阶级剥
削的无产阶级将会透过“阶级斗争”的方式来取得权力,达到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
但你军公教要用什么来区分?军公教也不是单一行为者,可以把这群体视为单一个体,遑
论予以标签化、加以批斗。
军公教是稳定国家社会的力量,斗他们是毫无意义的,大一行政学总有学过韦柏(Max
Weber)的理想型(ideal type)官僚体制(bureaucracy)吧?他认为这是理论上最有效率的运
作方式,因而予以高度的评价;但以今论古,该体制有不少缺点,但反对其存在必要的,
却是少数一群。
当然,军公教人员的待遇不是不可以讨论,毕竟制度必须与时推移,而非胶柱鼓瑟,十八
趴制度也不是不能修改,不然大法官解释第七一七号哪里来的?这制度不是不能讨论、不
能改,而是不能废,因为这是国家欠他们的薪津,是他们合法的权利,怎么可以说废就废
。这样怎么会合法?
公务员优惠存款利率源起于民国四十九年,本制度实施有其时代的背景。当年之所以订定
优惠利率办法,主要系考量五、六十年代公务员待遇微薄,加上通膨不断,许多公务员退
休后生活无以为继。政府于是在民国四十九年订定了优惠存款政策。像当时著名的法学大
家,任职于台大的学校的桂裕教授,居然是饿死的;最高法院院长退休的老法官们,不出
来转任律师开业,也难以维持生计。
其利率系依整体社经条件而制定。在几度更改后于七十二年,政府单位再度将优惠存款利
率最低下限修正提高为年息18%,并自该年十二月起实施至今。但“军公教优惠存款利率
”自七十二年实施以后,由于退休人员愈来愈多,国家财政持续恶化,陆续出现要求改革
的声浪。
九十四年十月,总统陈水扁宣布军公教优惠存款利率为其改革目标,虽然优惠存款利率18
%不变,但已修正订定退休所得替代率上限等规定,使所得更趋合理化。惟改革措施自九
十五年二月实施后,又遭质疑违反信赖保护原则,朝野对改革方案也多所批评,考试院在
九十七年十月再度提出新的公务人员优惠存款改革措施,目前已正式通过立法,增列优惠
存款措施及其改革的法源依据,将优惠存款措施法制化。
对一般退休族来说,退休金放银行在现存制度下利率只有1%左右,不过退休公务员享有所
谓18%优惠存款。加上铨叙部陆续通知符合资格者修法动态,使渠等原本因民国九十五年
修法减少的优存额度,将从民国九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起恢复适用18%利率,可以领取
较多的利息。优惠利率存款的恢复使退休公务员生活获得保障,却也使一般民众感到不平
衡。但根据〈退休公务人员一次退休金优惠存款办法〉第8条的规定“存款中途解约后,
不得再行存入。”,即就算公务员将退休金重新存入,仍无法续领优存利率,这显示民众
过度不必要的臆测及政府沟通能力欠佳,造成此政策遭污名化的原因之一。
虽然从符合资格的身分来看,优存制度的适用对像不在少数,但18%只适用于民国八十
四年七月一日以前的公务员,选择一次领完退休金(而非月退)方能就该退休金享有优存
利率,具有“落日条款”的性质。但退抚基金庞大的支出,仍让人认为系争制度不公不义
,且造成国库沉重负担,但事实并非如此。
优存制度表面上最为人诟病的是造成社会不公不义和国库庞大开销,但这两点在理论上都
站不住脚。首先,优存利率制度是政府为了弥补军公教人员相对的低薪资,却又无法一次
承诺大幅加薪,所以设计优存利率和月退制度来弥补薪资不足的部分。至于国库负担则众
说纷纭,考试院内部说法亦有分歧。
据退抚司司长吕明泰于7日在立法院答复国民党立委吴清池质询18%相关议题时表示:如果
公务人员以平均56岁退休,再领取24年18%优惠利率的基础 来计算,在未来40年内,政府
将要支付6兆的利息。不过由于铨叙部原本估算是以每年最多负担700多亿,同时领取18%
的人数也会因年龄增长而有所递减,因此铨叙部的估算为不超过3兆。
根据台湾银行最新统计,目前18%优惠存款总帐户数为40万1千户,总存款规模为4,303亿
元,一个月必须支出64亿元的利息,以去年11月为例,台银负担16亿元,政府则负担48八
亿元利息,总计一年利息支出金额便高达768亿元。
由于考试院内部估算结果不一,台湾银行的统计资料亦有歧见,在习惯法转为成文法的过
程中不禁令人猜疑。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政府仍负担退休金不足的部分造成财政赤字
;但财政赤字本身是一个“中性”的概念,是否会造成不利影响,则留待下文中讨论。
(一)、从财政角度
财政赤字是中立的概念,而非洪水猛兽,财政赤字应区分结构而非数字多寡。反对论者认
为持续支付优存利息将使国库一年多出七百多亿的支出,长期实施将造成国库严重赤字。
而一般人对于财政赤字所造成之缺点有以下三点:支出浮滥、债信降低、债留子孙等,但
这都是可以解决的问题。
第一,公务人员优存制度是属于公务人员退休金之一部分,预算编列固定并无支出浮滥之
情事。
其次,一国之债信必须视其央行制度、财政体系及外汇多寡等因素方可评定;倘财政出现
问题,国家也不会消失,而是会有如IMF等国际组织纾困、或政党轮替,新政府重建债信等

最后,优存制度亦无债留子孙之问题,因军公教退休金的支出是属于内债而非外债,内债
可透过税率或利率调整,且内债是将钱锁在国内,另优存制度适用对象并非特定,符合资
格者在所多有,该资金亦可用于其后代子女或进入市场用于交易,带来之福祉非特定群体
而享有,并非债留子孙之祸根。
况世界各国反对预算赤字大多系为了追求“小政府”,小政府理论在我国是否适用,并无
本土实证经验可供佐证,此外现今人民大多期望政府能兴利除弊、为民谋福,颇有“大政
府”之期许。由是观之,纵造成赤字,在财政学角度上亦无不可,更何况是政府弥补退休
公务员之花费?
(二)、从法律角度
人民担任公务员后与政府间,存有一种类似公法契约之关系,信赖基础存于其中。过去的
公务人员优存制度等政策,系“当年政府答应补贴那些拥有旧制年资者在职时低薪俸”的
一种手段,在民国七十年代以前,公务员薪水和同等学经历之私部门管理阶层相比显有不
足,惟为留住人才推行政务,只得透过提升“报酬”之方式提供诱因;然公部门受到法规
限制及国会监督之下,无法一次承诺给予过多报酬,仅能透过用渠等退休后,亦即系争之
优存利息做为补贴的手段。职是以言,当时的退休金给付制度只是手段,并非额外的福利
;重点在于薪资之补贴,而非利率。
退步言之,系争优存利息是拥有“旧制年资者,政府当初答应说要给他们退休金的一部份
”。倘为额外福利,较不受立法者立法之拘束,但退休金系维持退休生活之所需,在民法
上已遭限缩扣押等权利,更何况是透过修法方式任意删除退休给付?换言之,倘仅为财政
考量而废止公务人员优存制度,在信赖保护原则之下(释字589、605) ,不是受
侵害者可循国赔诉讼争取权益,就是政府必须设计其他制度来补足差额。是否有迫切之需
要为了符合优存制度的6万民众(目前知道的数目)另外设计一套新制度来增加行政资源
的消耗,应持否定见解。
亦有论者认为系争制度系以行政规则和行政命令之方式通过,法源基础薄弱,难谓为正当
信赖之权源。就此,大法官已做过解释(释字280) 肯定其法效性;又以修法将其明
文化,故在依法行政系统之运行下,不宜贸然变更此制度。
(三)人事行政之角度
虽然优存制度由其实施之必要性,但过去不明确之计算方式及适用对象有造成支出浮滥之
情形,造成支出浮滥,以致排挤其他支出、退抚基金运作不尽人意及人民满足感降低。故
政府持续修正退休制度,以期能兼顾社会观感及公平正义。以下为近年来修法过程,至于
详细之改革方案及目标则留待下一部分再为详细论述。
政府对军公教公务人员退休制度,配合时代发展需求作不断改进,乃于民国八十二年一月
二十日公布“公务人员退抚新制”,自民国八十四年七月一日施行,并以取代上述18%优
惠之制度。
退休新制从“恩给制”改为“储金制”,即由军公教人员薪资提拨出一部份,成立退抚基
金,由考试院铨叙部管理。军公教人员退休俸不论是一次退或月退,都 由退抚基金支出
。退抚基金主要资金来源是军公教人员每月提拨金,提拨费率是薪资的12%。但12%的提
拨金并非皆由军公教人员负担,而是政府负担65%, 军公教人员负担35%。
新制实施后年资核给的退休金及养老给付均不予办理优惠存款。也就是说,所谓的18%优
存就已从源头做了断源性的根本处置,各公部门受雇者自加入“公务 人员退休抚卹基金
”后的新制年资,在退休金计算时已无法适用18%优存利率,完全适用退抚新制的员工更
与18%优存全然无关。
换句话说,凡从此退新制实施以后退休之公务人员,其退休金之计算,分别为84年民国八
十四年七月一日以前年旧制年资(即十八 %优存)加84年民国八十四年七月一日新制后年
资等合计。退休距84年民国八十四年七月一日基准日越久者,其新旧年资呈反比,旧制年
资越短、新制年资越长。84年民国八十四年七月一日以后加入公职之退休者,则无旧制之
18%优存。
以服务公职25年即可办理退休来算,至民国一百零九年止,此18%优存即将成历史名词,
至今仅剩11年。如以铨叙部长张哲琛在立院所说,“民国八十四年之前退休的军公教若平
均再活20年”来算,则仅剩6年。
看到这讨论串,我仿佛又回大大三上交通部长太座的财务行政时,全班只有我一个捍卫公
务人员的权利,因为我深知读政治、公共行政的心中不能只有数字,而是必须怀有公共性
的观点。不能因为养他们太花钱就砍掉他们的应有权利,这是违反法治与信赖保护,走国
赔程序是可以获得保障的。
或许有人会拿某知名教授做的台湾百业起薪比较表来跟我说:公务员过太爽。是的,如果
你认为大学毕业、经过考铨的公务员一个月拿五十块、民国七十几年拿几千块,被笑说没
出息;同等资历的人进私部门却是日进斗金,却不一定有优惠存款,再来跟我说爽不爽。
拿当时大学毕业生跟蓝领阶级比较,我觉得这命题就已经有问题了。吵十八趴这么多年哪
一次不是会吵平均起薪比较?都会有人拿同一份资料出来比说公务员民国五六十年平均薪
资比外面的劳工高,但每一次都会被打脸说那是没考虑学历因素,都是大学学历的话起码
民国60年代时劳工平均薪水根本是军公教的两倍。如果跟外面相比军公教那么高薪厚禄,
一堆公校老师跑去私校,一些公职辞职了投入私部门是嫌蛋疼吗?私部门大学毕业的薪水
是6000起跳,同时期师大毕业的老师却才2000左右,这叫军公教过太爽?
台湾政府任何的债务问题,非公务员部门都绝对更严重,而很大部分的债务问题,在于公
共建设预算编制浮滥、信口开河的社福支出,而非军公教等的人事成本。
比方说,八成的理论纳税人才缴了9趴的所得税,公务员可没有什么逃税问题,绝对是最
老实的纳税者。劳保本来就有自己提拨的部分,只是台湾的这部分低的可笑而已。劳保顶
天的薪水劳健保劳工自负保费仅1500块,计算机按按顶多3趴,“3”趴!全世界搞劳工退
休年金制的国家劳工自负额这么低的几个?
就连对岸都是11趴,他们还有另外的12趴房屋公积金,我们是劳退部分自愿提拨6趴加上
去也才9趴,比对岸还低,而且他们“五险”就11趴了。
我不是说劳工就该死还怎样,而是税制、税率真的很多不合理,劳工是被剥削的一群,但
他们应该去检讨劳资待遇、累进税制等方面,寻找较为合理的劳资关系、健全的工会体系
等,来保障自己的权利。
而非经济不景气就抓军公教来批斗,有是就有非,非人并不足以壮大自己。一昧批斗军公
教,搞阶级斗争,徒增社会紧张、冲突、不和谐,对于自身权益之促进,毫无实质用处。
这位铜学,还是回去乖乖修一下行政学、财务行政、人事行政学吧,不要没事就来秀下限
,能登出来的真的是不知道拿衣服拿到哪去了。
作者: rainforss (雷因佛尔斯)   2014-08-30 21:27:00
同意!!末段正是如此
作者: guare (瓜籽)   2014-08-30 22:05:00
如果是认真的同学就不会写出那么烂的报告, 相对地,不认真的同学会有那个耐心读完你这么长的文章。
作者: Hartmann (银之朔风)   2014-08-30 23:02:00
大推y
作者: MikaHakkinen (一人中风,全家发疯)   2014-08-30 23:11:00
某彭姓教授就是囉,原本公平正义喊得好大声,火烧到自己身上就换了嘴脸
楼主: antiabian (强势回归─比企谷八幡)   2014-08-30 23:38:00
其实我是婊花式飞踢那一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