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回忆一下
台北市最早的公共汽车,几乎都是长路线的公共汽车
通常要去台北市任何地方,转一趟几乎都可以到,但就是很花时间
后来有段时间推行棋盘式道路、公共汽车专用道跟干线公共汽车
这应该是预先为了跟捷运的通车所推行的
但有坐过干线公共汽车就知道,就是从街头走到街尾,而且相对来说很贵
假如我的通勤路线是个 L 型,短短的路要转一趟公共汽车,还要多刷一次卡
后来捷运路网慢慢成型,相对应的棕、红、蓝、绿等接驳公共汽车出现
其实那时小弟以为长路线的公共汽车会式微,但其实并没有耶
为何?
因为转乘很累啊
从地面公共汽车站要地下捷运之间
下车=>走到捷运站=>下到月台=>等捷运=>出月台=>上到地面=>到公共汽车站=>等公共汽车
其实光是转乘的时间,至少就5分钟,还要跑上跑下的,而且不一定有位子啊
所以长路线的公共汽车,一定有他的市场存在
柯提出这个政见,是根据科学的路网计算,长期搭乘经验,还是只是直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