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dpp的候选人那么爱嘴文创产业?
不懂,真的不懂。
"大台中艺文发展愿景,未来将以青创银行扶植文创产业、中区转作文创育成基地、推动国
际文艺节日来为城市行销。"
这些文青的噱头要投多少钱下去扶植? 钱又是从何而来?
这些政策推动之后要贩卖什么产品与服务? 每年可以收到多少现金流?几年之后可以摊平?
这些关键的数据ㄧ项也没提,整日的画大饼,难道实行的办法是大家坐下来讨论吗?
文创产业是有什么好卖的? 卖明信片、小卡片还是要卖铅笔、小陀罗?
最让我抖的是以下这段
"青创银行不以营利为目的,协助创业的年轻人分摊风险,可分为一般的微型创业及奖励有
创新取向的创业,只要符合资格的年轻人要创业,皆可申贷。一般微型创业个案贷款上限
为新台币一百万元,而有创新取向的创业,以具有发挥国际亮点潜力与在地特色的创业为
优先,个案奖励上限为新台币三百万元整。"
大笔大笔的预算丢进去根本不晓得能产生三小的文创产业............
加油好吗?
有这种闲钱为何不拿去把中科养肥ㄧ点?
加上台湾艺文界专出ㄧ些脑袋不清楚的(例如:反核健康操ㄧ类的笑话)
不然就是投机取巧的(例如:边反服贸边去中国卖电影)
为什么我要拿税金去养这些这些生产力低落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