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虽是旧文
但是还是蛮扯的一篇
印象特别深刻
〈自由广场〉外省人原罪 国民党给的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118668
█ 陈翠莲
每年二二八,台湾社会扰攘不安。当人们要求厘清真相、追究责任时,多数媒体总抨击是在制造族群对立、破坏社会和谐。这真是奇怪的逻辑。笔者认为有必要耙梳相关史料,追索此种论述的起源与形成过程。
二二八事件后国民党政府严密监视事件相关人员,一九四七年十月警备总部核准“自新人犯”三九○五人,成为当局的黑名单;一九五五年在情治首脑蒋经国指示下重新造册,达六三一七人;一九七一年,仅彰化地区黑名单就有三四五人。另一方面则对事件全面消音,据统计,一九四八年至一九八三年间,全台主要媒体只出现过四则二二八事件有关新闻,到一九八七年则只有十五则,显见当局在公共领域对此议题严密封杀的态度。
尽管岛内噤声沉寂,却禁绝不了海外的沸沸扬扬,潜伏多年的二二八根苗,已茁壮为台湾独立运动的大树。一九八三、八四年海外独立运动人士攻势凌厉,当局必须有所因应,于是在一九八五年由国家安全局主导进行“拂尘专案”,征集各情治机关的二二八档案,交由一“论述小组”,于一九八六年出版了“拂去历史明镜中的尘埃”一书。书中除强调政府的宽厚态度、二二八不是独立运动外,首次提出“重提二二八即是破坏团结和谐”的论调,开始把追究国民党责任与分化族群划上等号。
一九八七年岛内也掀起二二八公义和平运动,行政院长俞国华答复立委质询时,循着前述基调指责该运动是“揭开历史伤口”、“挑拨同胞情感”。对照一九八五年答复江鹏坚的质询,则还停留在“共产党颠覆”的说法。此后,虽然民进党立委年年就二二八真相与责任问题砲火猛烈,但政府官员一致以族群和谐论调,回避责任、转移焦点,外省族群更紧密与国民党绑在一起,为该党背负起历史包袱。又经过党国媒体不断传播,一再复制,官方说法深深灌入人们脑中,“重提二二八就是制造族群冲突”成为反射性论调,外省人原罪论于焉形成。
民主转型期,李登辉前总统本身有着结构性的角色矛盾。一方面做为“台湾人总统”,他深知台湾人对二二八事件的诉求;一方面做为“威权体制的继承人”,若是清算了国民党与过去的独裁者,无异否定了自己权力的正当性。于是他道歉、“补偿”、立碑,却不追究责任归属。李登辉带领台湾走向民主体制,值得高度肯定,但他为了延续国民党政权,对党国意识形态、党国媒体、党产、威权羽翼等方面都未加矫治拆解,错失追求转型正义的最佳时机。
民主时代的今天,蒋介石、彭孟缉的后人仍旧咄咄逼人,马英九的新论述甚至假造历史。二二八真相未明、责任未清,只获得形式“补偿”的家属愤恨难平;成为代罪羔羊而习焉不察的外省族群一听到二二八就反射性地自我防卫;继续困于党国意识形态的媒体则习以为常地覆诵族群论述;于是每年二二八仍然喧嚷不休。如果能理解上述过程,或许有利于为台湾社会纠结的族群问题解套
(作者为政治大学台湾史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