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网络上乱晃
发现有一篇文章
请教一下这篇文章写的真的会变这样吗??
版友们如何解读这篇文章的内容
是危言怂听还是确有其事
http://bonddealerbook.pixnet.net/blog/post/361445543
服贸设局-海西特区。
所有人都晓得马政府之所以对两岸服贸协议采取强硬态度的最大原因在于中国的强大压力,不论马政府与所属国民党的意识形态作祟,先来探讨中国施压的根本原因,我认为关键答案出在四个字:
海西特区
海西特区全名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最早由中国福建省政府于2004年提出,直到2011年3月,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年4月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全文发布《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就时间点而言是配合两岸签订ECFA。
海西特区在哪里?
1、福建省全境
2、浙江省的温州、丽水、衢州三个市
3、江西省的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四个市
4、广东省的潮州、汕头、梅州、揭阳四个市
这几个地区有什么共同特色
与台湾的语言相通:除了讲福州话与闽南话的福建以外,广东潮汕地区乃客家族群大本营,江西那四个市乃中国华南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中国成立海西特区的原因
当然除了统战因素,想把台湾纳入所谓的福建经济圈以外,最实际的因素,是想要吸引更多的台资去帮助中国发展海西特区。
福建的GDP只有一兆,在中国的省市当中只排名第十二大,和中国沿海几个超大经济圈如渤海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相比,属于相对贫穷落后,其相对发展的落后的原因当然不外乎:福建多山多丘陵交通不便、腹地狭小、没有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庞大人口,长久以来自然落后其他沿海地区。长久以来自然无法吸引外资来此大量投资,无法形成产业群聚效应。
中国成立海西特区有其一石两鸟的背景,除了以距离台湾近、语言宗教相仿来吸引台资来平衡中国内部的经济发展以外,同时也企图将福建打造成和台湾一模一样的经济体。
海西特区的现况
台湾企业经营以代工制造为主,着眼中国内需消费为辅,海西特区自然没有太大的诱因吸引台商过去大量投资,毕竟商人不是笨蛋,换成我也宁可去挤长江三角洲或渤海湾,要不然也会到四川重庆去争夺庞大的人口消费市场,所以几年来台资负福建投资只能用裹足不前来形容。
此外海西特区中的部份浙江省包括温州,现阶段是中国房市泡沫最严重、资金最缺乏的地区。
服贸的阳谋
两岸签署服务贸易协议里头,中国对台开放的服务行业中,其中特别针对在福建投资列有特殊优惠或仅开放福建的项目,就高达十四项之多。
为何这次中国与台湾会先签服务贸易协定,而非循国际自然贸易协定的惯例先签订货物贸易呢?因为签订货物贸易对中国而言,无助于海西特区的发展,二来,服贸一旦签了,人与资金先过去海西,人与资金都到福建,制造业自然水到渠成不得不去福建投资。
尤其是这次服贸,表面上获益的最重要的三个产业-金融、运输与电子商务,中方只开放福建为其经营范围,台资银行只能在福建设立据点,福建以外的地区只能成立所谓的村镇银行,村镇银行只限定落后农村地区、中国东北、中国大西部与海南岛。电子商务(包括游戏产业),中国只开放台湾业者在福建省设立合资企业。运输业方面,中方仅部份开放,多限制于福建省与部份广东省,也就是所谓的海西特区。
而且台资银行只能到全中国资金最紧俏房市泡沫最严重的海西特区去经营,中国想把部份房市泡沫的后遗症转嫁给台资银行的企图心昭然可见。
海西特区的现况吸引不了大型制造业,所以只能透过服贸来吸引台湾的服务业,想要透过台湾经营中小企业的经验来打造海西特区的特色-中小企业,中国的策略相当聪明,事实上整个海西特区的最何市发展的经济模式就是中小企业,这从温州的崛起便可了解。
海西特区一旦发展成功将对台湾的巨大冲击
对台湾而言,可说是节节败退,当年的珠三角吸引台湾制造业造成当年产业空洞化,韩国的崛起造成台湾耕耘品牌策略的溃败,一旦海西特区利用台资复制中小企业的超大型聚落,台湾的中小企业恐怕会步上制造业的后尘,要嘛跟着去海西特区落地深根,否则只能在台湾坐困愁城。
中国当局刻意拉拢台商及台资进入福建,且借由服贸表面上的让利,就是要借台资的力量,协助中国拉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地位,帮助中国打造以中小企业为发展特色的海西特区。
先不论共产党的统战,一旦海西特区复制台湾中小企业模式后,吸纳台湾大多数就业人口的中小企业也发生磁吸效应,对于台湾的就业市场的冲击,已经超出我所能想像。
面对这种困境我只能用打油诗来聊藉自己的忧虑:
无欲则刚、有欲则升。
WEGO SEX or WEGO PEACE?
服贸骗局、海西特区。
学生加油、台湾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