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比较像政治系教授该写出来的文章
那些吱吱叫兽比起来真的差太多了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4040300433.html
民主内战 永无宁日
2014-04-03 01:23 中国时报 【张亚中】
学生进占立法院后,诉求一变再变。从四面八方来的声援者,有律师、教授、民进
党人,有人倒挂国旗,有的主张台独。太阳花运动反映的问题,是对大陆的不信任。 从
蒋经国解除戒严、开放党禁,允许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起,民主化与两岸关系的正面发展
并存。但在李登辉巩固权力,1994年对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发表《生为台湾人的悲哀》后
,台湾陷入以统独为工具的认同冲突。北京对台北“一国两制”的诉求,否定台湾在国际
空间主体性的坚持,正好给了李登辉运用的空间。 李登辉大力推动民主化,却不惜以台
湾族群冲突为代价,不惜以统独选边为工具。从那个时候起,每次大选都变成认同选择的
决战。台湾开始进入民主内战期,这场内战中,每次选举结果都不能完全说服对方,一直
到今天仍旧如此。理由很简单,有关认同这种涉及意识形态或信仰的东西,是无法做到“
少数服从多数”的。台湾民主化就在这样充满怀疑、不信任,甚而“大陆是非我族类”的
土壤及气氛下滋长。 台湾最大矛盾与撕裂是在经济上需要大陆,在政治上又碍于国际现
实无法脱离中国大陆而分离。别有用心的政客,不敢制宪,却又要不断解构宪法的正当性
,他们同时进行分离史观的教育工作,现在30岁左右的年轻人接受的是“一边一史”的史
观教育,在认知上已经把两岸视为是“异己关系”。
直面两岸定位问题
北京对台北的政策也是政经分离,在经济上尽量对台湾让利,但是在台湾企盼的国
际空间上却是紧守立场,并以“一国两制”做为两岸政治关系的最终原则。北京的作为让
台湾民众感受到让利或经贸协议的背后,一定有政治的企图,那就是用经济把台湾套住,
进而促使台湾对大陆的完全依赖,以致最后不得不在政治上屈服。
2008年马总统执政以来,虽然两岸进入大交流时代,但马英九并没有去处理两岸政
治定位问题,而仅加强经贸交流。经贸往来本来就是利弊互见,政治定位的不确定,使得
民进党可将ECFA与服贸协议的威胁无限上纲,并刻意将其为台湾带来的机会进行扭曲与污
名化,这使得两岸和平交流的成果在台湾并没有被正面且善意解读。再随中国大陆经济的
快速发展,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怀抱愈来愈多的恐惧与不安。
马英九总统回避两岸政治定位安排的立场已经产生苦果,这次太阳花运动反映出对
大陆不信任与恐惧。台湾要想摆开这个对未来不确定的阴影,唯一的路径就是面对两岸最
核心的政治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台湾永无宁日。只有找到一个相互满足的政治定位方案
,两岸关系才能够有互信,进而和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