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评会的美丽与哀愁
中国时报 张升星 2013年12月23日 04:10
检评会决议对涉及关说的陈守煌和林秀涛从轻发落,但对揭发关说的黄世铭、杨荣宗和郑
深元严厉处罚,轻重失衡的夸张程度,已经沦为街谈巷议的笑柄。谁该为此负责?难道是
法务部吗?当然不是!
回顾历史,为了淘汰不适任的法官和检察官,所以《法官法》设立评鉴委员会。在立法过
程中,“民间司改会”强力主张,评鉴委员会组成不应由官方掌控,应由代表“民间”力
量的外部委员主导,才能避免官官相护。因此法官和检察官的评鉴委员会,各有委员11名
,其中官方代表只有4名,其余3位是律师代表,4位是社会公正人士。
可惜,理想虽然美丽,实践竟是哀愁!检评会的决议,其恐龙程度显然有过之而无不及,
堪称“酷斯拉”级。检评会公布决议时,特别强调是本于哀矜勿喜的心情。身为司法实务
工作者,冷眼旁观检评会的酷斯拉决议,并没有幸灾乐祸,扳回一城的得意,我也同样本
于哀矜勿喜的心情,百思不得其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本届检评会的成员结构,以社会名流为主力,有法律学院院长、知名宪法学者、新闻传播
专家、大学法学教授、司法改革悍将、声誉卓著律师、最高法院庭长、地检、高检、最高
检的检察官,均属各方俊杰,一时硕彦。但是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因为官位大、学问大
、名望大,捅出来的纰漏当然也很大。
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本案监听业经法院核准,检评会却认为特侦组声请浮滥,黄世铭监督
不周,故属违法。难道未来法院核准监听后都要先送检评会审查?检评会自我扩权为监听
审查机关,凭什么?检评会说不得并案监听,必须另案声请,法律根据何在?只是换个案
号,还是照样监听,这有什么意义?本案监听活生生地逮到王金平和柯建铭的司法关说,
其间还可能涉及检察官的贪渎犯罪,这是证据确凿,不是核准浮滥。
尤其若干评鉴委员的言行表现,既缺乏法律常识,又不懂司法实务,更没有民意基础,但
却颐指气使,自以为是。这种“民间”委员,有助于淘汰不适任检察官吗?如果“无知”
就代表公正,那在医疗纠纷的争议中,为了避免医医相护,干脆聘请在菜市场杀猪的屠户
来当委员,反正一样都是动刀嘛!
鬼岛台湾,民粹当道。代表理性思维的社会菁英尚且如此,司法院却仍然一股脑的宣传观
审制,律师界还有推动陪审制,你们真的敢吗?
这种“民间过半”行使公权力的主张,向来就是“民间司改会”的一贯诉求。从88年全国
司改会议、法律扶助基金会、法官评鉴委员会,一路走来,如终如一。但是这种主张,根
本不符合法治国家“权责相符”的原则。试问:“民间”主导的检评会,行使司法公权力
而建议撤职、申诫或警告,如果执行职务轻重失衡,偏颇行事,这些“两年一聘,人力派
遣”的民间委员如何承担政治责任?还是根本有权无责?
这些问题迄今为止,倡议最力的“民间司改会”全然置身事外,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用“民间”的身分争取权力,搞砸了就丢给“官方”承担,这是哪门子的责任政治?套
句顾立雄的话,这样的“民间”太好当了吧!“民间司改会”要不要给个说法?还是等待
风波暂息,记忆淡忘,再以改革者的姿态出来指点江山?
法务部对陈守煌的免职决定,与其说是行政惩处,不如说是肯定其服务公职的忠勤任事,
保障退休权益的人性关怀,无可厚非。但是荒腔走板的检评会决议,无法彰显任何司法价
值,反而树立纵容关说的恶例。难不成还要成立“检察官评鉴审议委员会”,负责“审议
”检评会的决议是否妥适?
对于检评会的决议,觉得好的,按个“赞”;觉得烂的,骂声“╳”!
(作者为台中地方法院法官)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23000709-260109
同意张法官所言 九月政争中黄世铭固然处理不够细腻留下一堆把柄给人打
但监听的部分都是经过法官周占春核准的 哪来的滥权监听 违法监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