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极化了政治吗?
Written By: D Academy 数位文化学院|2012/01/20 |Posted In:专栏科技前沿电脑资讯
|Tag:facebookscience政治极化网络
网络是否因为市民间的互动增加而提升政治间的对话?抑或只是将国家推向党派和自大的深
渊?
即便是最热切的数位乐观主义者也难下定论。就算不是专家也看得出来,网络上的政治争论
常常都是争些愚蠢的鸡毛蒜皮小事,有时甚至充满憎恨怨怼的字眼。许多网民不上网吸收新
的政治观点,而是一个劲儿地涌向和自己同一阵线的网站。偶尔现身其他网站,发布回应大
骂一通,接着再逃回Red State或Paul Krugman等网站温暖的怀抱。
研究证实,网络有分化选民的能力。Eli Pariser在2011年出的书 (The Filter Bubble) 中
,描述搜寻引擎和社交网站如何过滤异议言论,只提供使用者想看的消息。Google和Yahoo
针对用户回答问卷的答复,了解用户过去的搜寻偏好,来安排搜寻结果。也就是说,民主派
人士和保守派人士若蒐寻一模一样的讯息,会得到不同的搜寻结果。(Pariser提到,当保守
党员在Google搜寻输入 “BP”,得到的结果是股市策略;但民主党员得到的结果是BP石油
公司漏油事件的消息)。
现任白宫资讯与法规办公室主任Cass Sunstein做的类似研究也显示出,网络创造了“回音
箱”,网民只和志同道合的人来往。这不只延续了党派差异,甚至深化了这个问题。
Sunstein发现,主张堕胎合法化的民主派人士,在和清一色民主派人士互动时,会更强调合
法化的观点;而反对堕胎的保守派人士,和其他保守派人士在一起时,会更坚持反堕胎的立
场。这样的网络本质,让人与人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虽然网络上的政治论述仍有改善空间,但还是有好的一面。
尽管有“回音箱”现象,网上的辩论和用户互动依然存在。部落格、回应栏和著名的
Twitter “hashtag”标签功能,提供不同背景的人们一个平台,聚在一起并陈述各自的观
点。辩论内容的品质或许差强人意,但是上网讨论政治议题-就算是最基本的层面、用最刻
薄的语言-也总比窝在沙发上看电视好。
除此之外,最热门的政治网站,例如Drudge Report,吸引隶属不同党派、想法天差地远的
使用者们。就像会有保守党员上网读纽约时报,也会有民主党员每天读Drudge的报导。现在
,民众要接触持不同政治立场的人,比以前简单得多。
研究显示,有党派联系的选民比起其他选民消息更灵通。Political Psychology期刊中有一
份由Patrick Murray所做的报告,当中显示,在美国入侵伊拉克期间,对战争有强烈看法-
不论支持或反对-的民众,比起其他不感兴趣的民众,更了解这场战争。有时候,有意识型
态好过漠不关心。
若网络真的强化了党派性,这也未必是坏事一桩。但无可否认的是,数位政治辩论未来必须
更有成效,也更理性。这不只是候选人设立Facebook页面或CNN主播唸唸Twitter内容就能改
善;也不只是建立更好的部落格程式、更完善的社交网站或为新闻媒体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企
业模型就足够,人们还必须将眼光放得更远。
要说服民众贡献一己之长在线上政治讨论中,就必须要让民众觉得自己的意见被倾听。当数
位市民们成为自己的主人时,网络才能发挥真正的潜力。世界各地的城市、州或是国家,已
经开始尝试“e-governance电子治理”(在联合国电子治理筹备指数中,韩国居首位)。如果
政府能够成功有效地将权力还诸于民,则国家必当强盛。
资料来源:Bigthink: Is the Internet Polarizing Politics? [2012-01-02] 译者:Di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