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迹象不是在2010年才出现,更早可以追溯到1996年到2000年间。2000年民进党
政府把停建核四当成议题来炒作的时候,便已经呈现那种冷饭热炒的的作法了。之后
包括18%、集会游行法等事件,都是民进党失去创新议题之后,不断在炒冷饭所呈现
的结果。
民进党最后一次大规模创新、以前瞻性的方式来看待台湾,发生在1993年的前后,
当时民进党推出一系列的政策白皮书,展现出执政的野心和愿景。但随后在陈水扁掌
权下,消费既有议题、各种活动造势进行表演的作法成为主流,民进党就不再有指标
性的革新性思维和决议了。实际上,2000年民进党执政后的各种作为,并没有超过在
1993年拟定的各蓝图,甚至采用的人士也是当年拟定白皮书的那些人。
这个过程其实也和民进党的策略转向有关。为了应付各项直选,民进党在1990年代
开始采取“地方包围中央”的方式进行选战,开始在各地方县市招募人马,希望能突
破当年北绿南蓝、民进党跨不过浊水溪的问题。但是怎么“地方包围中央”呢?最简
单的方式便是在国民党内部矛盾之下吸收地方派系作为现成可用的战力,名声和理想
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有竞争实力。因此会导致当年抨击曾振农、今日却声援张花冠
的奇妙景象。
这导致民进党的地方势力素质很难比国民党高:有本事的地方派系当然优先留在国
民党的既有结构下,而不会换插旗帜另谋出路。这些地方势力变成了民进党必须迁就
、讨好的对象,但是他们又对民进党的创新毫无贡献。于是这导致民进党这十年来最
常上演、却没人敢检讨的戏码:民进党内引发讨论、“改革”最多次的事情叫做党内
初选规则,而大方向的国家蓝图、两岸关系都不再有人理会。比较可能引导议题的人
在党内被称为寇,炒冷饭、声援陈水扁成为现在民进党仅存的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