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 族群与国家:六堆客家认同的形成1683-1973

楼主: CarSun (斜阳只乞照书城。)   2015-11-16 12:16:08
族群与国家──六堆客家认同的形成(1683-1973)
陈丽华 著
“台湾客家人的族群认同从何而来?”
本书采取历史人类学的观点,以六堆为研究对象,
重新思索近三百年来国家因素对台湾客家族群认同形塑的影响。
六堆是台湾历史最悠久的客家聚落,也是桃竹苗地区之外的第二大客家聚居区。
不过,“六堆”并不是一个可以在地图上找到的地名,它其实是高雄市及屏东县
境内十二个乡镇的合称。其地域名称来自于清代当地人士组织的军事性地域联盟
,至今还可清楚分辨不同地域的堆别。
本书采取历史人类学的观点与方法,试图描绘及说明台湾六堆地区的客家族群认
同,如何经历清帝国、日本到战后中华民国三个不同政权的治理,在这近三百年
的时间中逐渐形成与演变的历史。台湾客语群体的地方文化和认同在清帝国统治
时期,已与其祖籍地华南社会存在差异。在日本殖民统治之下,则使得台湾“客
家”的想像逐步形成,只是更大程度和语言文化联系起来,血统色彩则较为淡漠
。而血统色彩强烈的所谓“中原客家”族群观念,则是在进入二战末期以及战后
,才逐渐深入台湾社会。
本书特别着重在“族群”与“国家”之间的互动,作者在本书指出,国家既是行
政治理的机构,同时也是文化理念的集合体,而族群意识的衍生和表达,深深地
植根于不断变化的国家意识当中。它并不仅仅透过制度性因素表现出来,亦透过
礼仪和象征表现出来。不同国家政权治理下的礼仪和文化元素,如何在台湾六堆
巧妙地、选择性地纳入历史记忆的框架,成为晚近表达客家认同的方式,亦为本
书的论述重心
更多书籍介绍请见──
http://www.press.ntu.edu.tw/index.php?act=book&refer=ntup_book00818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