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各位大大,我是听到有人乱练体能,残害国家幼苗,
就会很火爆的球球。
看到这篇实在忍不住又来说说话。
※ 引述《LA24 ( )》之铭言:
: 体能,加量不加价!高苑工商
: HJ Sports/孙传贤
: https://twhbl.yahoo.com.tw/post/180999805162
: “HBL绝大多数的决胜关键都是体能,既然12强复赛又被分到大家口中的‘死亡之组’,
: 那我们的体能训练,只好加量不加价!”
: 107学年度HBL预赛,高苑工商与松山高中、青年高中及宜兰高中分在同一组,结果,绿色
: 猛牛以2胜1负战绩,杀出“死亡之组”,没想到,12强复赛签表出炉,高苑工商又与松山
: 高中及青年高中狭路相逢,再加上能仁家商、东泰高中及南湖高中3队,争夺八强入场券
: 的旅途并不轻松,因此,预赛结束后,教练田本玉立刻要求助理教练黄昶珽加码体能训练
: 菜单,力求在高雄主场,留下HBL八强车票。
【依据什么决定加码?】
是忽然被雷劈到?老天托梦?还是认为十二抢八体能很重要?
这种想到哪练到哪的体能方式,让我想起一句训练中很常听到的话
“训练没有计划,就是在计画失败。”
对教练而言,他真的打从心里认为体能重要吗?
很多人都是这样,嘴巴说很重要,但做出来却不是这样子。
就跟我家对面的邻居妈妈,每天都在说为他儿子好,
结果每天都不跟小孩讲道理,没事就暴打他儿子是同一回事。
套用很简单的理则学:“若p则q;若~q则~p。”
命题:若体能很重要,则要好好练体能。
接下来看看教练怎么做的。
以周期化概念来说,训练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切割训练时程。
我们先算算训练时程应该怎么排?
预赛结束时间是11月23日,复赛开始时间是12月24日。
也就是说训练时间只剩4周。
前面教练提到“体能很重要”
我们再问一次:“训练是为了什么?”
很多人都会说:“废话!当然是要变强啊,不然练个屁喔,你这什么烂问题?”
喔对!原来训练是为了要变强。(头上冒出灯泡!
那就奇怪了,既然训练是为了要变强,
变强,身体一定要改变,
身体要改变需要时间,
身体改变了,那些在身体里,你看不见得,长出来的“东西”要稳定,
也需要时间,而且他不能一直随意更换强度。
你问我你一直提“时间”“时间”,那到底时间是要多长?
以“运动医学”的角度来看,2周,Two weeks,
这就是一个训练规划要让人体趋向稳定需要的时间,
在科学还不是这么前卫的时候,一份课表都要练一个月、两个月,
但现在科学进步,科学家发现人体更多的秘密,
大致上来说,两周更换课表,不会太快,也不会太慢。
回到高苑的问题,剩四周,也就是说你有(第一个Two weeks和第二个Two weeks)
靠近比赛的第二个Two weeks这两周课表没什么可以更动的,
一定是要练篮球专属的体能,
而且如果这是个篮球运动的话,
这时候应该要针对战技术的细节做更多的雕琢,
所以不太能改动。
那第一个Two weeks呢?
假如向他说的拿来练一大堆看似耐力基础的内容,我好奇的是...
只有两周这样弄真的会足够强吗?这是第一个问题。
紧接着例外一个吊诡的问题来了,
都已经进入赛期,也是即将迎接12强的阶段,
这个时候难道训练的主轴是“体能”?而不是“战技术”吗?
你要训练的是篮球员?还是田径员?
体能的堆积,早在休赛期就要执行,
也不是你想到哪里弄到哪里,随便弄一弄他就会多有效。
当然啦,他还是会有点效果,
但如果顶尖跟顶尖是这样分出胜负的,那你真的想太多了。
喔,抱歉,这样练也不会变顶尖,这边我纠正自己的逻辑错误。
虽然我的前题假设是他懂得周期化概念,这样做,也不合理。
那假如他没有周期化概念呢?
“废话,当然是更不合理啊!”
: “我原本也没打算那么早开始堆体能,但若12强复赛这关过不了,根本别提八强,尤其我
: 们已经连续两年,都是HBL八强唯一的南台湾代表,新的学年度,这仍会是我们的目标,
: 所以,球员最近只要看到黄昶珽拿出码表,腿可能就已经开始酸了…”
: 107学年度HBL预赛于11月23日落幕,但相隔仅约一个月,12强复赛就要在12月24日登场,
: 为了让球员有足够体力应付12强复赛的激烈对抗,黄昶珽也决定下猛药,要在短时间内提
: 升绿色猛牛的档次。
: “我来之前,他们的体能顶多就是跑3000公尺,而且,还是放假前才跑,这一次,我直接
: ‘加量不加价’,跑完3000公尺后,再进行400公尺、250公尺及100公尺冲刺各5趟,记得
: 第一次跑完,所有人都放空了…”
教练是对此沾沾自喜,表示自己开的强度很强?
小朋友接受到“前所未有”的训练,心中自己OS:“安捏就丢啊啦!”
这样一定会变强。
那你大概就真的没搞清楚状况。
任何被大量无氧训练的人都会有大脑暂时性认知降低的问题,
但放空大概也不是因为大脑认知降低的问题,
小朋友心里应该是在想:“干!我们为什么又在跑这些不知道有什么用的东西。”
【为何而练,比你练什么更重要】
以前为什么跑3000不得而知,选定放假前才跑,更是匪夷所思。
帅气说出:我直接‘加量不加价’,
我想你大概训练规划也是‘动嘴不动脑’
跑完3000之后再给他间歇5趟5组,总量6750公尺。
量这么大,又是在比赛很靠近的时间,小朋友真的能维持好的身体状态,
让战技术训练真的有品质吗?
同样的问题再问一次:
“假设战技术没有练好,那请问该位教练是篮球教练?还是体能教练?”
选手的疲劳度真的能够控制住吗?
受伤率难道不会提高吗?
套句老外教练很常说的:[I feel confused.]
而且当教练以为是自己练得太强,而沾沾自喜的时候,
你以为他们没练过这种靠腰累的课表吗?
那你就错了,可以参考另外一篇新闻 https://tinyurl.com/ybagcyct
只有更虾,没有醉虾......
想要提升猛牛的档次,这么容易的话,那之前那个把他们操得半死的教练,
应该早就不知道让他们到第几档了?
BTW,好奇问一下,鲁夫总共有几档?
: 黄昶珽透露,过去在南山高中时,体能不但是基本课题,甚至没有现今所谓的科学化训练
: ,中和两大体能训练圣地圆通寺与烘炉地,几乎每周都要去报到,因此,黄昶珽坚信,唯
: 有足够的体能,高苑工商才有可能再度从“死亡之组”脱颖而出。
是坚信什么?
坚信痛苦胜科学?坚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坚信每天操到灵魂脱出,就能够逆转生理机制?
还是坚信过去我这样练拿冠军,所以现在就要这样练?
这不是土法炼钢,什么是土法炼钢?
手上没数据,没有任何分析,
凭著过去的经验(就是不知道自己在练什么),凭著对选手的感觉(就是瞎猜)
所以“训练真的是为了变强吗?”
“教练真的认为体能很重要吗?”
不是现今才有科学化训练,国外科学化训练,
最基本的周期化概念普及在选手教练之间,
至少30年前就蛮成熟的。
黄昶珽,维基百科,1990年出生,高中时代约莫2006年,
距今12年前,
所以不是没有,只是台湾太慢。
以前是以前,自己现在不懂就说不懂,
不懂就去问懂的人,有很难吗?
不懂还要坚持“以前”,还以“以前”为骄傲,是在想什么?
难道古代拍照会爆炸,你妈的现在还要跟我说,
我拍照有爆炸声,喔~我好骄傲这样吗?
: 此外,黄昶珽认为,高苑工商在预赛阶段的个人盘运过多,导致体能流失较快,所以,黄
这边才是重点啊!
篮球,是一样高技术性的运动,需要借重教练的经验与细节教学,
才能提升年青选手的战技术水平。
“经验”,就是要用在这边啊!不是用在体能懂吗?
光从这点他能看出细节,魔鬼就在细节中啊,
是不是更能凸显出他“篮球教练”的专业不是吗?
: 昶珽希望把更多传导与跑动观念,注入高苑工商进攻系统,借此让团队攻势更有效率,再
: 搭配“增量版”体能训练,期待到了12强复赛,让高雄在地球迷,看到强化后的绿色猛牛
: 。
运动科学,不是做什么新潮的训练,
而是要知道自己在练什么?为什么这样练?
国外大家崇尚的NCAA那些球队也是在做深蹲,卧推,耐力跑,跳绳,
一堆台湾都看过,简单到不行的训练,
真要说再潮一点,就是搭配药球、弹力绳、TRX做一些功能性的变化。
阿是有多潮?台湾不是都看过?
依台湾的看法就是“这也没什么,我们也会做。”
就是因为表面看起来都很像,但成果差很多,所以才大有文章。
这种藐视专业的做法,才是运动科学在台湾缓慢的原因。
这就跟什么一样?
就跟有人生病找你治病,你也真的敢拿药给他吃一样。
(撇除你真的是医生的话...)
你会说:“你这个举例,太过偏颇,治病,我可不敢,那是医生的专业。”
但我会想反问:“把药从罐子里拿出来是有多难?拿一颗还是两颗给他吃?是有多难?”
把不同的药同时拿给他吃,是有多难?
你可能会说:“哇靠,这可能会出人命的耶!这跟用不用手拿有什么关系。”
喔对,这背后都是药理学、生理学等等,都是专业,可没这么容易。
但一样的,在你不懂训练的时候“你开100还是200给他跑?”
你不好意思拿一颗药给人吃,却好意思出一张嘴叫人家跑200这种靠腰累的课表,
这背后都是运动生理学、训练学等等,这做错了可能不会出人命,
但他可能会毁了一个年轻幼苗的生涯。
孰轻孰重,见仁见智。
附录补充:
资料来源 https://tinyurl.com/yawexwhz
每次遇到对手身高高,自己的队伍稍矮的时候,
每次都会提出“以快制高”的话题,
但这种没有搞清楚自己在练什么的训练方式,
往往都很难说的到,做得到。
是谁跟你说高,就一定要慢?训练,就是为了寻求改变。
你是哪里来的信心,觉得自己矮就一定能以快制高?
没有测验,没有数据,没有评估,只有感觉,
这种感觉,就会在赛场上成为一种你有机会赢的错觉。
最后带领球队只剩“热血”、“激情”这种空泛的元素。
这几年高苑对上南山、能仁,真的以快制高了吗?
影片大家自己去找,我就不找了。
回过头来再想想那个问题:“这样规划训练,训练,真的是为了变强而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