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见解] 环保景观工程迷思

楼主: kuca (道法自然)   2011-07-06 13:52:29
※ [本文转录自 Ecophilia 看板 #1E4p08um ]
作者: skyprayer (洗碗工) 看板: Ecophilia
标题: [见解] 环保景观工程迷思
时间: Tue Jul 5 23:38:45 2011
在台湾 我们很喜欢从国外引入一些概念和工法
但在实际运用上却往往忽略国外与台湾的一些差异
导致许多工法或管理措施被误用
最后的结果不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反而可能增加维护成本甚至造成某些危险
在这篇文中 我会试着举出一些常见的例子 说明很多工法和设计概念应该适地调整
1.枕木的运用
有些书上会说 使用自然材料 减少水泥 钢材的使用 有助于环境保护
加上台铁之前汰换枕木(油天然木材换成水泥) 所以国内就多出许多枕木可以运用
很多登山步道也因此采用这些枕木做为步道铺设使用
理念上 枕木可创造多孔隙环境 过一阵子又会回归自然 似乎是很不错的材料
但这种材料特性 并不符合一般登山步道使用
尤其是都市近郊的亲山步道
使用者通常为一般人 而且使用量高
枕木的寿命不高 加上使用频繁 使得枕木步道损毁快
枕木损毁容易造成使用上的危险 另外要修复这些毁损 往往得付出更高的成本进行维护
如果毁损路段长 恐怕每几年就得全部更换 登山步道的大范围工程往往得在旁开便道
也需要整出一些工程空地 这些反而对周围植栽造成二次破坏
如果一开始采用塑胶合成木 就可以用上数十年 减少维护成本
很多人反对使用塑胶木
理由是无法自然分解.... 但今天这条步道应该是希望能存在数十年以上
所以使用耐耗损不易分解的材料应该才是正确选择
而且如果花点心思在设计施工上 如果步道废止后 这些塑木是可以再拆回 移至他用的
枕木不应该用在步道主要结构 但可堆放在步道旁制造一些变化 创造出昆虫栖地
或用在给比较喜爱冒险 较荒野难度较高的登山路径上
观光农场 学校 为了营造某些气氛 也可斟酌使用 (皆须考量维护成本和安全考量)
2.透水铺面
都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之一 便是都市的铺面无法保水 调节温度
所以有透水铺面的出现
但是 透水铺面并非可以铺在所有地方
为了透水性 就得牺牲功能强度 也就是无法乘载较大的负荷
如果在使用量大的区域使用透水铺面 容易在短时间内发生不均匀沉陷
(也就是凹凸不平的状况)
为了解决这种状况 一开始会补沙 但补了一阵子后 还是会不断毁损
最后就得再重铺一次 造成养护成本提高
再说 透水铺面材料虽然可以透水 但跟底层结构有关
很多施工法其实底层是无法透水的 就算上方使用透水材料 也只是障眼法
所以透水铺面应该用在使用频率和强度较低的地方
(例如公园小路 平日少人使用的停车场 )
如果要改善都市的透水性或改善都市微气候
应该是将铺面的水导入植栽区域(安全岛 公园绿地 人行道树穴)
或是采用某些可以保水的建材 (可吸附一些水分 雨停后会慢慢蒸发 缓和温度升高速度)
另外有一件严重的事 往往被大家所忽略
在国外 会提到应该减少公园硬舖面的使用
但在台湾 应该先调查公园使用的情况 来决定铺面面积
台湾民众有习惯在公园树下进行 作操 跳舞等活动 但这些活动如果在非铺面区域进行
一段时间后 土壤就会被踏实 透水性大减 而且表土裸露 一下雨土壤会被冲刷
这些土会淤在水沟 久了造成周围水沟的堵塞
这是种很大的讽刺 花了许多钱用在改善铺面透水性
却忽略了我们很多公园树荫下的土壤 透水性其实很差
根本达不到保水 增加雨水入渗的功能....
所以应该在树下种植第二层耐阴植栽 (非草坪)
避免让民众直接在土壤上从事动态活动 并增加保水能力 (还能增加栖地多样化)
如果真的有需求在树林中进行跳舞 做操等运动 或许得考虑设置木平台
让承重集中在平台的基础柱子上 减缓平台下方土壤被压实的情况
3.太阳能路灯
虽然说太阳能是再生能源 但是太阳能板不是....
太阳能板如果无法摆在适当的环境 其发电量产生的效能恐怕还低于制造板子的成本
以台湾为例 北部区域晴天日数少 阴雨天多 太阳能板发电效能有限
在北部装设太阳能板 效果有限(尤其越小块 发电效能越差 维护成本单价越高...)
太阳能板会因为落尘等因素 使得发电效能日渐降低
所以得定期清理太阳能板 如果发电太阳能板面积及中 一次性清扫比较方便
但如果每支路灯都得定期清理上面的太阳能板 恐怕得花上不少成本
最后省下的电能 恐怕还不够支付维护成本 况且这种灯杆 造价并不便宜
设置在北部 只能说教育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4.立面植栽绿化工法
确实 立面绿化是国际热门的环境工程技术
各国都在开发自己的技术 台湾也应该在这方面下功夫
目前许多立面的植栽绿化都是求快 因此使用很多植栽槽 将植物放上去
这些系统大多需要人工给水 如果选错植物 还得不断更换
这些成本会比较高 (当然设计的当 可以降低室内温度 美观 甚至提高生态多样性)
但是在这些以植袋 植槽为主的立面绿美化技术外
还有一些更早以前就被使用的技术
像是种植爬墙虎 薜荔 从顶楼种植下垂植栽 都可以达到立面绿美化的效果
虽然这些传统技术需要数年时间 让植物自行生长
但是优点是维护成本较低 甚至不用人工给水
如果国内技术尚未发展成熟前 采用传统的方式或许是另一个不错的选择
作者: mykaede (猫头鹰)   2011-07-06 00:19:00
推!!
作者: oodh (oodh)   2011-07-06 00:31:00
很务实的分析!借转,不便请告知 ^^
作者: fatout (DetroitBasket)   2011-07-06 06:29:00
推!!!
楼主: kuca (道法自然)   2011-07-06 13:52:00
借转 谢谢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