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台塑六轻特权 30 年,廉价寡占浊水溪

楼主: malcontent (.....)   2025-07-02 14:06:41
台塑六轻特权 30 年,廉价寡占浊水溪,全民补贴高污染耗能企业,专家吁全面检讨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223662/
上下游记者 杨语芸 2025 年 07 月 02 日
在台湾西部干旱成常态的土地上,台塑六轻 30 年来享有廉价的用水特权;当云林、彰化
农民面临轮灌与地下水枯竭的双重压力,六轻却仍每年稳定自浊水溪调用逾一亿吨水源,
无视环评需“自建海水淡化厂”自筹水源的要求。
专家与环团认为,这种由国家资源长年补贴的用水制度,破坏环境也违背公平原则,应取
消优惠水价,强制台塑启用海水淡化,并重新分配水权。“高耗能产业不应独占下一代的
水命脉。”
过去 30 年,台塑六轻在用水上一路享尽好处。政府早年以极低价格提供工业原水(注1
),让六轻得以每度 3.3 元的价格取得水源,远低于一般工业用水每度 9 到 11 元,更
斥资兴建集集拦河堰及专用管线,相关设施建设与维护费用多由全民埋单,等于让企业长
期享有补贴水价。
即使在浊水溪枯水期,六轻仍可使用农水,且每年取水量都在 1 亿度上下,远超新竹科
学园区的年用水量约 5200 万度。即便在环团与地方施压下,六轻平均用水成本已提高至
每度 11 至 12 元,但占用浊水溪水源的结构性问题仍未解决,大幅压缩农业灌溉与民生
用水的分配空间。
云林环境保护联盟理事长张子见指出,六轻在浊水溪枯水期(每年 2 月至 5 月)并没有
水权,不得动用集集拦河堰供水,但过去水利会、现在农水署却依旧拨水给六轻,并收取
每度仅 1 元多的低额补偿费。
彰化环盟总干事施月英则补充,根据《集集拦河堰水库运用要点》与《水利法》,用水应
依序保障家用与公用给水、农业、水力发电,最后才是工业用水。然而彰化农田最严重时
曾出现供 2 天停 7 天的情形,缺水轮灌正是六轻长期抢夺农业用水所造成的结果。
张子见批评,当年水利会属于民间团体,因地方政治与财务压力,将农业用水出售给工业
使用,如今农水署已经转型为中央公务机关,却仍延续这样的作法,“实在说不过去”。
他建议政府应让用水市场化,制定水权费,未来若有工业用水需求,应透过市场竞价购买
农业用水,并将费用补贴给因此休耕的农民。“目前停灌补助都是强制性的,如果能让水
市场自由交易,愿意卖的农民拿到合理水价,不愿卖的就继续耕种,这才是公平合理的制
度。”
2018 年,六轻在四期扩建的第三次环差中提出三项自筹用水方案,包括:一,利用农业
灌溉尾水回收;二,厂区雨水回收;三,兴建大型海水淡化厂(以下简称“海淡厂”),
将海水转为可用淡水。
然而,农业尾水已遭环评委员会判定“窒碍难行”而否决;雨水回收也只能作为零星补充
。唯一具备稳定供水能力的,就是六轻自建的海水淡化厂,设计每日可供应 10 万度(
注 2),原订 2022 年完工,却三次申请展延至 2026 年 4 月,遭环境部裁处 30 万元,
也引发外界不满。
施月英批评,根据环境部裁处书函明确指出,海淡厂早已完工,却迟迟不愿试车运转。原
因无非是浊水溪水费远低于海淡水。她估算,六轻取用浊水溪水每公吨成本约 12 元,海
淡水成本则至少高达 30 元(注 3),以每日 10 万吨、每月 300 万吨计算,等于年省
6.48 亿元。
“六轻坐拥庞大利益,环境部却只象征性开罚 30 万元,不公平也不合理。”施月英痛批
,这样的处分根本无法抑制企业恶意延宕行为,并呼吁环境部应尽速向六轻追讨不法利得

曾任国家永续发展委员会委员的林圣崇指出,当年台塑确实曾为台湾创造庞大外汇与就业
机会,但时空环境早已改变,台塑六轻高度依赖进口石脑油作为原料,制程耗能且仰赖燃
烧,且为避免设备过热,化工厂需用大量冷却水,因此不仅碳排量高,也成为最具代表性
的“高碳排、高耗水、高耗能”产业之一,应该思考这样的企业应否继续存在台湾。
林圣崇直言:“地下水是台湾续命的备用水,是下一代子孙要用的,我们不能在这一代用
完。”水利主管单位应以全国永续发展为优先,每年逐步减少供水配额,“每年少卖台塑
一成水”,才能逐步落实资源转型与公平原则。
他更进一步指出,“该是跟台塑算总帐的时候”,除了逐步取消台塑的水价优惠与各项补
贴,更应该降低塑料制品的进口税率,改以进口方式减少对内部制造的依赖。林圣崇强调
:“高耗能的产品不必由我们自己生产,台塑如果停止运转,就可以把水还给农民。离岛
工业区让出来改做科技园区,一样能提供工作机会。”
林圣崇也点出,自美国页岩气革命以来,全球石化产业重分版图,美国以乙烷裂解技术大
幅降低成本,相比之下,六轻仍仰赖石脑油裂解,难在国际市场竞争。虽然台塑集团近年
也赴美设厂布局,但六轻已难脱内外夹击的困境,台湾更不应该继续扶植。
无独有偶,台湾环境权保障基金会与美国地球之友近日共同发表最新报告,直指“台塑四
宝”(台塑石化、台湾塑胶、南亚塑胶、台湾化学纤维)已遭美国投资信用评等机构下调
评级,并列为负面展望。同时,自 2024 年初以来,台塑集团主要公司市值已经腰斩,获
利能力与股价表现皆落后于台湾加权股价指数,报告呼吁投资者与金融机构应“撤资或排
除投资”。
报告亦揭露,台塑集团长期累积严重环境违规纪录,涵盖美国路州、德州、越南,以及台
湾彰化六轻等地。地球之友研究员直言:“从德州到台湾,台塑一再证明它是恶邻居”,
任何致力让世界更干净、更公平的人,都应对这样一家长期违反环保原则的企业表达忧心
与关注。
监督施政联盟召集人、台湾水资源保育联盟理事长陈椒华指出,2008 年政府核准六轻四
期环差,将每日用水量上限提高至 34.5 万吨,并规定仅在不足时才需启用自筹水源。
不过六轻 2022 年每日实际用水量仅 20.8 万吨,远低于核配量,代表启用海淡厂的机率
微乎其微,自然缺乏完工动力。陈椒华呼吁,政府应将六轻用水配额调降 10 万吨,并强
制落实海淡厂供水,让多余水源回归农业灌溉,减缓地层下陷问题。
经济部水利署副署长王艺峰证实,六轻用水量确实与 2008 年核定的“用水计画”有很大
的落差,已经要求六轻在 7 月 15 日前备齐资料、重新进行用水量评估,水利署也将于
8 月底完成现地查访与审查,“这也包括他们应该依照环评的要求,海淡厂每年 1700 万
吨的用水量要考虑进来”。
农水署副署长陈衍源回复,浊水溪水的调度与分配全由水利署主理,“集集拦河堰分配多
少农水,我们就拿多少水来用”,不过他也强调,“农业用水都有拿到该用的量”。
既然如此,为什么会有轮灌以及抽取地下水灌溉的情况?陈衍源表示,当水量不足时,所
有用水单位都必须配合节水,农业采用的方式是轮灌,“连 2021 年的百年大旱,集集拦
河堰的灌区都没有停灌,只实施轮灌”。但陈衍源也直言,“工业用水如何折减,我无法
代为回答”。
针对外界质疑麦寮海水淡化厂兴建进度延宕,台塑企业表示,因新冠疫情、国际战争等不
可抗力影响才导致延宕,预算也从原估 54 亿元增加至 68 亿元。
台塑并指出,海水淡化是高耗能、高排碳制程,生产 1 吨淡水需用 4.2 度电,碳排量为
工业水的 19 倍,若依环评要求年产 1,700 万吨,每年将排放 5.7 万吨碳,对气候不利
,也会增加电力负担。不过台塑企业将依规划期程于 2025 年 9 月 30 日前完成麦寮海
水淡化厂的兴建及试车工作开始营运,作为缺水时期的补充用水。
张子见曾经担任多届六轻环评监督委员,他直指台塑拖延执行环评结论,到最后两手一摊
、让环境部配合修改环评结论,之前的恶例可谓罄竹难书。目前台塑基于舆论压力不得不
做出 9 月让海淡厂营运的声明,“重点是运转后每天能否生产 10 万吨的用水”,还需
要监督与观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