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南投名间设焚化炉,恐牺牲数千公顷茶产地

楼主: pegasusatlan (哈哈哈~ )   2025-06-07 17:17:26
南投名间设焚化炉,恐牺牲数千公顷茶产地,专家认地方选址不当,中央应表态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222618/ 上下游记者 林吉洋 2025年06月06日
台湾茶叶重要产地─南投县名间乡,遭遇空前危机。南投县政府规划在此兴建大型焚化炉
,落尘扩散污染的“蛋黄区”为周边 2 至 6 公里范围的名竹盆地内,包含松柏岭数千公
顷茶区、果园等,影响数千农民及接近百亿的茶叶产值。
本案并非单一焚化炉设置争议,依中央规定,民间投资焚化厂可获多项奖励补贴,事业废
弃物清运商机惊人,地方政府需解决垃圾问题,多重因素导致烽火遍地。名间乡长陈翰立
表示,地方选址草率不透明,而环境部仅要求地方处理垃圾,却未提出整体考量,“中央
应该站出来表态。”
焚化炉位于国有地特定农业区,坐拥地下水库
本案开发地点位于名间乡的新民村,紧临浊水溪,与隔邻竹山共同形成“名竹盆地”,不
仅是浊水溪冲积扇的扇顶地区,也是有名的地下水库。根据经济部地质调查所跟水利署研
究指出,这里蕴含丰富地下水资源高达两亿吨,几乎与石门水库相当。
去年 9 月开始,南投县政府以境内无焚化炉,垃圾无处去化为由,规划以 BOT 模式委托
民间业者在名间乡浊水溪河岸国有地设置大型焚化炉,预计每日去化量 700 吨,除焚烧
南投每日 250 吨家庭垃圾外,还可兼收事业事业废弃物。
焚化炉的预定场址,为财政部国有财产署管辖的 7.5 公顷特定农业区农地,县府主张该
地点经评估属于最适场址,因靠近国道具交通优势,且为公有地,邻近无环境敏感区。然
而名间乡民看法则与县府完全相反。
茶农:上千户茶农打拼成果,不应为焚化炉赌注
陈春振是新民村的农民之一,于 30 年前迁居此地,他认为新民村具有独一无二的风土,
白天有浊水溪调节气温,夜晚凉冷溪水从武岭直奔而下,巨大的日夜温差,让平地水蜜桃
有着优异表现。
想到自己的桃花源可能因焚化炉开发案而改变,陈春振严肃说道:“明明是错误的方向,
官员也可以说成对的”,一语道出农民无奈。提心吊胆的除了果农外,还有不远处松柏岭
上的茶农。
名间市区通往松柏岭的红土公路缓缓上升,沿途几乎满布茶园,这里一年生产超过 4 千
公吨的茶叶,是国内手摇饮茶叶重要基地。茶农欧正中指著东南面焚化炉预定地说道:“
制茶不可能清洗茶叶,焚化炉兴建后,我们当然担心有害物质会不会沉降在茶叶上?”
欧正中表示,松柏岭的茶乡名声是上千户茶农几代人打拼成果,如果因为焚化炉使松柏岭
制茶商誉受损,将影响到几千户家庭生计。
佛门之地庇护农民,反对焚化炉设址
松柏岭山脚下的绿色公路上,有一座灵山禅寺,高高挂著“反焚化炉”的战旗,禅寺不仅
参与反焚化炉自救会行动,今年白沙屯妈祖南巡队伍通过松柏岭时,佛寺更成为宣传反焚
化炉的行动基地。
为什么禅寺会参与反焚化炉的行动?住持释致中法师表示,附近的农民跟寺院非常友好,
有一天,当地农民前来请教兴建焚化炉的利弊,寺方因此举办讲座,帮助大家解惑。虽然
讲座结束后,禅寺就莫名其妙“被查水表”,但这些威胁并未改变寺方的立场,释致中仍
认为寺院必须跟农民站在一起,为土地说一些话。
老和尚语气平和说明,“开发地点是八堡圳的源头,盛产红龙果、木瓜、枣子、山药,不
远处还有两千多公顷茶园,一旦农民生计中断,就会成为社会问题。”
大气学者:焚化炉预定地地形封闭,空污不易吹散
由于焚化炉所在的名竹盆地是封闭地形,茶农担忧焚烧后有害污染物质可能沉降在茶叶之
上,专家认为并非空穴来风。中央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郑芳怡说,废弃物焚烧后的部分重
金属、污染物或飞灰等会排放到空气,然后再随大气而沉降到周围环境,因此焚化炉选址
通常在地形开放、空气流通的环境,以利有害物质逸散。
然而名间乡属于内陆,相对风势较弱,加上周边为山区环境较为封闭,她认为焚烧之后沉
降在茶树的风险确实存在,建议选址必须相当谨慎。她也强调,具体风险评估应根据地形
地貌、气象条件等数据来模拟分析,焚化炉后端的污染防制设备也会影响空污排放,这些
细节应该在环评程序中详实审查。
地下水库上开发焚化炉,彰化农水曝风险
董拯国是自救会里的二水人,他在意的问题是水资源,因开发地点紧邻八堡圳引水口,这
条水灌溉二水、田中、社头、溪州、竹塘,假若焚化炉完工,彰化平原也在受影响范围。
他质疑,为何南投县府可在名竹盆地丰沛“地下水库”上盖焚化炉?他致函经济部水利署
,得到的回复是该案址“非位于经济部公告之水库蓄水范围内”,且“名竹水库非属经济
部公告之水库”,但他认为经济部是推卸水资源保护责任。
对此,记者也致电主管八堡圳的彰化农田水利分署,副分署长廖文森表示,本案由南投县
政府开发,该署仍未收到环评通知与相关资料,针对记者提问灌溉水源地是否合适开发焚
化炉,他避重就轻表示“尊重环评机制”。
专家:焚化炉落尘污染,需远离水源
看守台湾协会秘书长谢和霖研究焚化炉环评资料多年,他发现落尘扩散污染,危害最大范
围在焚化炉周边 2 至 6 公里内,而本案 6 公里内有许多果园、茶园,因此落尘污染风
险是存在的。
他表示,焚化炉选址通常应远离水源,因为落尘会透过食物跟水循环进入人体,这些重金
属或戴奥辛难以被验出,却会在人体长期累积。
县府环保局:南投欠缺焚化炉
面对地方抗争,南投县环保局废弃物管理科科长刘祥琪表示,南投县的困境是垃圾无处去
化,必须转运他县市代为处理,因为南投没有焚化炉。
刘祥琪认为,名间乡以担忧污染为由反对焚化炉,然而,名间乡就曾因为乡内垃圾场堆积
太多,产生沼气而发生火灾,光是近期名间垃圾山火灾产生的污染量 200 吨估算,就是
焚化炉的 1800 倍。他希望名间乡反对者应仔细考量,目前焚化炉还是南投县最需要的方
案。
环境部应积极协调各县市共用焚化炉,废弃物源头减量
谢和霖表示,1990 年代以来台湾曾经历垃圾大战,要求各县市兴建焚化炉,但因为民众
抗争,最后回到垃圾分类、源头减量的思维。如今南投县府却回头兴建焚化炉,不仅是本
末倒置,也是台湾社会环保意识的倒退。
谢和霖指出,依据审计部查报结果,国内的焚化炉及掩埋场处理量能其实是足够的,造成
各县市调度塞车的原因在于,公有焚化炉代收事业废弃物“未能反映成本”,收费比私营
焚化炉更便宜,导致事业废弃物涌入公有大型焚化炉,而排挤掉民生垃圾,而最有处理量
能的北、高两市,更不愿代收外县市垃圾。
他认为,环境部应积极协调各县市废弃物源头减量与共用焚化炉,而非一再强调焚化炉不
够,因为废弃物焚烧之后还是会产生底渣、飞灰,这些物质毒性更强、却更难控管,一旦
违法回填到环境中,造成危害更大于废弃物。
乡长:名间乡被迫吞下焚化炉,只求孤军突围
名间乡长陈翰立表示,过去六、七年来,县府几乎没有帮名间乡处理垃圾,导致乡内堆
积 4 万吨垃圾山,才会发生自燃事件。直到去年 9 月宣布焚化炉选址在名间,才开始帮
忙名间外运垃圾 1500 吨,县府这种作法是制造民众恐惧,逼名间人吞下焚化炉。
陈翰立怒批,从垃圾清运到选址,名间乡都在承受不公平待遇,现在更陷入孤军作战,“
县府跟竹山民意代表说,如果要替名间出头,那就到竹山去盖。”事实上名间跟竹山隔一
条浊水溪,焚化炉就盖在两乡交界,整条流域都会受影响。
即便身为民进党籍乡镇首长,陈翰立也批评中央置身事外的态度,“环境部不能只要求各
县市垃圾自行处理,也应该维护环境。这么大的案子选址出问题,中央应该站出来协调”

垃圾大战背后的金权与利益
自救会内成员 C 先生曾长期从事废弃物稽查工作,他直言,南投的焚化炉争议表面上是
民生垃圾问题,但现实是金权与利益。
各地厂家都在寻找事业废弃物去化管道,光是仲介废弃物去化就有可观利润,因此地方民
代真正想得到的是“调节废弃物处理量的扣打(份额)”,也就是说,驱使南投县府极力
推动兴建焚化炉的最大力量,台面上理由是垃圾问题,台面下是废弃物处理的庞大利益链

他指出,焚化炉未来经营模式是难控的风险。因为焚化炉要以超高温焚烧才能防止烧出戴
奥辛等有害物质,不同来源的事业废弃物难以控制焚烧温度,必须投入瓦斯重油提高温度
,但升温需要时间、又会加重成本,难以避免戴奥辛产生。本案采 BOT 交给民间业者经
营,一定追求利润最大,他并不相信业者会按规范运行焚化炉。
他表示,空污犯罪常利用夜间或大雨偷排,难以取缔。即便 24 小时监测,数据也是业者
自行提供,加入气体很容易造假数据呈现合格状态,形成污染明明存在、却难以举证的困
境,届时居民也求救无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