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
2.记者署名:
3.完整新闻标题:
4.完整新闻内文: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转载媒体:
6.备注:
美国点名台湾多项“贸易障碍”,含美国米、猪牛、马铃薯等,要求基改食物可进校园
上下游记者 杨语芸·食安·2025 年 04 月 01 日
昨(3月31)日,美国贸易代表署(USTR)向川普总统及国会提交《2025 年对外贸易障碍
评估报告》(NTE),再次点名台湾对美猪、美牛、马铃薯、稻米、基改食品、米酒税率等
限制为““不必要的贸易障碍”,要求我国调正政策,甚至直接要求,取消学童营养午餐
不得使用基改食物的禁令。
我国政府回应,这些措施是为了保障国民健康与食品安全,会继续与美方协商。中兴大学
应用经济学系特聘教授陈吉仲表示,食品标准非台湾独创,若美国有任何疑虑,应该透过
协商或 WTO 的机制来进行。
https://i.imgur.com/U1bQ5wd.jpeg
NTE报告再度点名,台湾牛猪进口有限制
根据报告内容,台湾自 2003 年美国爆发“狂牛症”(牛海绵状脑病,BSE)后,禁止进
口美国牛肉及相关产品,直到 2009 年才重新开放部分美国牛肉进口。台湾虽在 2021 年
解除对 30 个月龄以上美国牛肉的禁令,却仍禁止进口绞牛肉,并对部分美国牛内脏产品
施加繁琐且“非基于科学”的检验程序。
在猪肉方面,台湾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起,对进口猪肉的肌肉、脂肪及肝脏采用食品法
典委员会(Codex)订定的莱克多巴胺残留标准,但对猪肾脏设定更严格的标准。
美方认为,台湾对猪内脏的风险评估未考量实际消费情境,且在检测莱克多巴胺残留时,
使用的方法与国际标准不符,可能导致不准确结果。此外,台湾至今未建立其他乙型受体
素化合物的残留标准,也未提供政策依据,这点同样引发美方关切。
https://i.imgur.com/zvghCEo.jpeg
《2025 年对外贸易障碍评估报告》提及台湾对猪肉及牛肉规范限制(图片来源/报告)
美方质疑台湾进口猪肉标示规定
除了检验标准,台湾对进口猪肉的标示规定也成为美方批评焦点。
根据台湾法规,2021 年 1 月 1 日起,所有进口猪肉产品不论是否含有莱克多巴胺,都
须标示原产国及是否含有该成分。美方认为,这项措施可能误导消费者,暗示美国猪肉存
在食品安全风险,因此透过世界贸易组织(WTO)技术性贸易障碍(TBT)机制提出异议,
并在双边贸易会议(如 TIFA 会议)中多次要求台湾检讨相关政策。
美方对台湾稻米采购、基改原料、米酒税率皆有意见
报告中也指出,台湾曾因美国稻米价格过高,超出台湾设定的底价,导致美国稻米出口商
投标台湾的采购案都受阻。另外,2022 年,台湾只采购了美国稻米配额的 61%(39,355
公吨),而非配额的 64,634 公吨。虽然 2023 年和 2024 年情况改善(买足 100%),但
美国政府与相关业界对于稻米市场准入的问题仍然持续关注。
另外,台湾要求玉米和大豆等“基因改造”和“非基因改造”原材料需分开进口,并划分
不同的关税项目。不过美方认为,基改食材的安全性与非基改是相同的,可以视为一种原
物料来混合使用,台湾将两种原材料分开征税的作法,并无科学或技术上的依据。
此外,报告中也提到自 2015 年 12 月起,台湾禁止在学校餐饮中使用含有生物技术成分
(基改)的食品或加工食品,例如基改玉米或大豆食品,美国对这项禁令的科学依据表示
关切,并持续要求台湾撤回这项措施。
报告中也指出,台湾对“烹饪米酒”征收的税率较低,但美方认为,米酒也能当作一般酒
类饮用,为何税率低于其他威士忌、葡萄酒等饮用酒类?呼吁台湾调整税制,对所有酒类
征收相同的税率,避免贸易不公平。
美国马铃薯因发芽限制遭拒,美方盼放宽规定
同时,报告也提到台湾自 2018 年起,对进口马铃薯(特别是用来制作洋芋片的马铃薯)
实施“发芽限制”规定,导致台湾偶尔会拒收美国的马铃薯货柜,即使发芽本身并不构成
食品安全风险。
在 2018 年之前,美国马铃薯进口到台湾时,发芽的部分通常会在筛选过程中去除,不会
影响整批货物的进口,但新规定让台湾直接拒收整批货物,影响美国马铃薯的出口。美国
政府和相关产业正在与台湾进行双边讨论,希望解决这个问题,让美国的马铃薯能更顺利
出口到台湾。
农粮署:台湾稻米进口符合 WTO 规定,无贸易障碍
农粮署副署长黄昭兴表示,根据 WTO 的规定,台湾每年需进口 144,720 公吨稻米,其
中 65%由政府采购,有关税配额;35%由民间进口,需竞标关税权利金。
政府采购稻米,以美国为大宗,每年额度为 64,634 公吨,不过政府采购有“底价”的规
定,而稻米底价依照国际粮价来决定。倘若流标三次(即投标价格超过底价),即可改为
全球采购,这也是 WTO 的规范。
黄昭兴表示,加州为美国主要的稻米出口区,过去加州曾因为稻米产量不足,价格较高,
不符合台湾的底价而失去进口资格,不过近年生产顺利,稻价稳定,已经没有“投标不成
”的状况。
学者:需谨防美国要求配额扩大、降低关税
逢甲大学国际经营与贸易学系教授杨明宪指出,台湾稻米采行关税配额进口,配额外则不
限进口数量,但每公斤会课以 45 元的关税。美国为以关税政策为主的国家,关切的是台
湾稻米零关税配额外的税率太高,因此或是希望我们配额外的进口税率可以降低,或是可
以扩大美国稻米的零关税配额。
杨明宪表示,加州从籼稻改种_,稻米专区有详细的出口规划、米价也远比台湾来得低
,台湾人虽然在乎米的品质,也慢慢建立品牌忠诚度,“但集中在 30% 左右的家庭自用
米市场”。以台湾现在的外食比例高达六成的情况,餐饮业者一定会以价格来考量用米。
一旦政府对美国稻米放行,将严重冲击台湾稻米产业。
台湾禁基改食品入校园,为健康考量
校园午餐非基改共同发起人陈儒玮指出,美方过去十年来,持续主张台湾营养午餐禁基改
食品是一种贸易障碍,但对台湾来说,基改食品就是有健康上的风险,不该让还在成长的
学童受到影响。为防止基改、非基改食物混用, 2016 年在民间团体的倡议下,将两者分
列不同的税则编号,方便业者辨识。
“事实上我们还是进口了非常多的基改玉米和大豆”,陈儒玮表示,并没有因为税则分列
或营养午餐禁用,而阻碍了进口的机会。
陈吉仲:产地标示符合 WTO 规范,不针对特定国家
国立中兴大学应用经济学系特聘教授、首任农业部长陈吉仲表示,产地标示不是针对“食
品安全”,而是要让消费者清楚、透过、正确地知道食材的来源,“这是政府的责任”,
也符合 WTO 的规范。而且台湾法规并非针对美国猪肉、牛肉有所要求,而是所有国家一
视同仁。
陈吉仲表示,台湾是 WTO 的模范生,WTO 的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要求各国在制订贸易措
施时,必须基于“科学依据、不歧视、透明度”三大标准,马铃薯进口也是依照这些准则
来把关。他强调防疫是为了不影响国内的生产环境,且标准也不是台湾独创的。他认为美
国如果对农产品进口到台湾来有任何疑虑,应该透过协商或 WTO 的机制来进行。
农试所根茎类作物研究室副研究员黄哲伦则补充,马铃薯发芽有没有食安问题与“茄碱”
含量有关,要依食药署的规定来检验,不过更严重的问题是防检署担心发芽马铃薯若被种
植,可能会影响台湾农业环境。
猪农、消基会:产品标示不应成为贸易谈判筹码
中华民国养猪合作社联合社总经理张青斌回顾当年开放美国猪肉进口时,全台猪农群起抗
议,政府为了平衡政策,才推动产地标示,让消费者能够清楚区分。他强调,如今政府仍
背负著猪农的期待,“我觉得政府不会退让”。
台湾养猪青年联盟发起人郭嘉育认为,产地标示并非专门针对美国猪肉,所有进口猪肉都
须遵循相同规范,标示制度不仅是为了保护台湾猪农,更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消费者文教基金会董事长邓惟中表示,“无法认同‘标示’就是贸易障碍的说法”。他提
到如果美国猪肉有优势,标示产地当然可以帮助消费者指名选购,美方反对标示,等于承
认自己的猪肉不够好吃。他并指出,产品标示是国内的法规,不该提升成为贸易谈判的筹
码,“我认为政府不应该在这件事上让步”。
政府强调管理措施合理,持续与美方沟通
行政院经贸谈判办公室指出,美方业者认为,台湾主管机关对进口商、经销商及餐饮业者
的查核方式不合理,且查核频率影响正常营运,导致部分业者不愿使用美国猪肉。
各国政府基于国民健康、安全及产业结构等考量,通常会实施不同程度的贸易管理措施,
对于这些政策的合理性,各国之间难免有不同看法。台湾政府一贯秉持善意立场,持续与
各国沟通,针对美方提出的意见,各主管机关将以专业态度与美方展开对话。
#featured #美猪
上下游新闻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2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