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badruid (Gryphon)
2025-02-20 16:15:491.媒体来源:
科学人 科学快讯
2.记者署名:
郭毓璞 2025.02.19
3.完整新闻标题:
装甜点的第二个胃就在你的大脑中
4.完整新闻内文:
https://www.scitw.cc/posts/20250219-17918
吃完正餐后仍对甜点有食欲和渴望,这种嘴馋可能源自于脑馋,是演化不让你停下来。
大快朵颐一番后,明明体感上觉得已经饱到喉咙,但看到服务生端上的蛋糕、冰淇淋,却还
是忍不住想来一口,并这样说服自己:“装甜点的是另一个胃”。终于,最新科学研究发现
“甜点胃”(dessert stomach)这样的想法不是自我安慰,而是确实在大脑中运作的神经
机制。
最近一项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研究发现,脑神经中的前脑啡黑细胞促素皮促素神经元(
pro-opiomelanocortin neuron, POMC neuron)不仅是“饱足感开关”,还身兼“甜点胃启
动器”这个重责大任。
脑内啡让老鼠吃糖欲罢不能
为了找出“甜点胃”的秘密,德国科隆的马克士普朗克代谢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Metabolism Research)的科学家们,首先以小鼠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一系列关于饱足
与食欲的研究。
研究人员让小鼠吃到饱,接着再提供含糖食物。结果发现,即使已经饱到不行,小鼠们还是
对甜食来者不拒。科学家观察小鼠在吃糖时的大脑活动,发现POMC神经元在释放“饱足”讯
号的同时,还会向大脑中一个名为“视丘旁室”(paraventricular thalamus)的区域发出
讯号。这些 POMC 神经元会释放一种名为“β-内啡肽”(β-endorphin)的内源性类鸦片
物质,能产生愉悦感。研究人员发现,β-内啡肽会作用在视丘下部的神经元上,进一步刺
激小鼠对糖的食欲,导致小鼠即使在饱足状态下,还是想继续吃甜食。更有趣的是,只有在
面对含糖食物时,这个“奖励回路”才会被启动;如果餐后提供的是一般食物或高脂肪食物
,则不会有这种效果。也就是当老鼠感知到眼前食物是糖份但尚未食用时,这个神经机制就
已经被激活了。而未曾摄取过糖的小鼠,在初次摄取糖份食物时β-内啡肽就会在“甜点胃
”区释放。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发现,研究人员阻断了小鼠大脑中的类鸦片物质传导路径。结果发现,
饱足的小鼠不再对甜食感兴趣,但饥饿的老鼠仍然会吃含糖食物,β-内啡肽的阻断对牠们
没有效果。
人脑也有“甜点胃”的神经机制
读到这里,想必你也和科学家一样好奇,人类是否也有类似的机制。于是这批科学家们找来
了志愿者,让他们边饮用糖溶液边进行脑部扫描。结果发现,人类大脑中邻近饱足中枢的区
域也有类鸦片受体会对糖产生反应,证实“甜点胃”也内建在人类大脑中,爱吃甜食不是罪
!
本研究的主导科学家芬瑟劳(Henning Fenselau)表示,从演化的角度来看,这种机制可说
是合情合理: “糖在自然中很稀有,却能快速提供充沛的能量。因此,大脑演化成只要有
糖,就尽可能地大方摄取。”
对抗肥胖的新途径?
这项研究不仅解释了“甜点胃”的神经机制,也可能为肥胖症的治疗有所贡献。芬瑟劳指出
,目前已经有可以阻断大脑中的鸦片受体的药物,但减重效果明显不如食欲抑制剂(例如GL
P-1)。他认为,将这项发现与其他疗法结合使用,或许也能达到良好的减重效果,未来团
队将更进一步探究这点。
5.资料来源:
Marielle Minère et al. ,Thalamic opioids from POMC satiety neurons switch on sug
ar appetite.Science 387,750-758(2025).DOI:10.1126/science.adp1510
Dessert stomach emerges in the brain
"Dessert stomach" finally found in the brain
6.备注:
饭后甜点的原因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