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某电车的详细报导文章
其中某一篇幅的内容大致上是这样的
他费尽心思打造了一台独一无二的初代车款
甚至几乎是赔本再卖这台车的
结果销量不如预期
他的团队开始劝他造能赚钱并且符合主流市场的产品
而这位创办人花了半年才接受这个想法并造出了二代的产品
这代产品确实也一炮而红让该品牌站稳脚步
此后的产品也都延续这个思路去打造
因为他觉得:台湾人不配用好东西
,只追求便宜划算的东西而已
该品牌目前的状况就不提了
但他这样的讲法其实也没讲错?
好像现在的社会上
很多人选择产品首要考虑的依旧是
划不划算?够不够便宜?
好看质感都是其次的
华国美学能影响好几个世代这么久感觉也跟这种根深蒂固的想法脱不了关系
说好听一点就是俗搁有力
讲难听的就是能用就好
看着现在市面上充斥着各种低价的淘宝货
是不是更加验证了这种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