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ohfly (期待夏天)》之铭言:
: ●温度:温暖的环境下较为活跃,理想温度范围为摄氏22-30度,这与天贝的制作条件相似。
: ●pH值:较为中性至微碱性的pH值(6.5-8.0)有利于毒素产生。
: ●NaCl浓度:低于1.5-2%的盐浓度更适合BA的产生。
: ●脂肪酸类型:当脂肪酸浓度在20-50%时,尤其是甘油、油酸、月桂酸、肉豆蔻酸和棕榈酸,有利于毒素产生。
: 王介立表示,只要条件适当,2天的培养就可产生2–4 mg/g的毒素量。目前关于此毒素的毒物动力学性质仍报告不多,但因为它是高度脂溶性,推测其在人体内的分布体积很大,这通常也代表血液透析或血浆交换等治疗,移除毒素的效果是很差的。
: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623163
我是想睡了, 不过毕竟查了一晚来说一下可能性
木耳泡发会发生, 但木耳其实不符合脂肪酸的浓度
其实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台湾也一天晚到泡木耳却没事
顺便说一下, 云耳, 川耳, 也就是黑木耳, 几乎都是泡的
按照中国的说法, 生的你反而才要担心
但无论如何, 中国依然是没有"商家泡木耳出事死一堆人"的案例
有的是"有人泡木耳换肝了"的案例
为何只有个人, 却没有无良老板泡发放太久?
粄条也是, 中国有粄条案例, 但也就一点点, 看到只有一例
木耳和粄条是可以让该菌生长, 但不符合油脂条件
那么菌如果中了是会生长, 但却不会代谢出米酵菌酸
可是.....
其实这有可能会符合的
粄条很黏, 有在煮东西的人都知道黏的面先黏点油放著就不会黏了
泡发东西时有人没事干, 也许就加麻油或棷榄油想说香一点
这些平时很少发生的
但就是会发生
oleic acid几乎是大多数油的主要成份
案例稀少的原因可能有很多
很可能这个菌就特别烂, 不太会打赢其他菌种
所以就算是"以前死一堆人"的时代, 说实在也没有死到多少人
1950~1970年代吃东西死加起来才几百人, 其实也不能算很多
不过发生了就是发生了
中国看来也是吃了一次亏才学会去加验, 才会发现什么木耳粄条
这个看来是必经的课
顺便提几件事
1.椰子油最近很热门
2.素食餐厅有些会用椰肉代替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