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新闻] 【新北国三生杀人案】台湾少年凶恶犯在

楼主: qazsedcft ( 蛋包饭 )   2024-01-08 02:23:52
※ [本文转录自 TuCheng 看板 #1bcGwNs0 ]
作者: qazsedcft (如果你也在现场) 看板: TuCheng
标题: [新闻] 【新北国三生杀人案】台湾少年凶恶犯在
时间: Sat Jan 6 16:25:57 2024
1.媒体来源:《报导者》 | The Reporter
2.记者署名:
文字/曹馥年、李雪莉、孔德廉
摄影/杨子磊、余志伟
设计/黄禹禛
核稿/方德琳;责任编辑/张诗芸
3.新闻标题:【新北国三生杀人案】台湾少年凶恶犯在增加吗?帮派怎么吸收未成年人?
4.新闻内文:
2023年12月29日下午,网友合资购买百余朵白玫瑰,悼念早逝的杨同学。(摄影/杨子磊)
https://i.imgur.com/ZJyvc3M.jpeg
2023年耶诞节中午,新北市郭姓国三生为帮林姓干妹出头,持弹簧刀杀死管理秩序的隔壁班
杨姓同学。愤怒的网友立刻肉搜、公开郭姓少年与干妹个资,发动全民公审。失控舆论背后
,是高涨的不解与恐惧──为何在案发前不久刚离开少观所的少年能带刀入校,对不熟的同
学痛下杀手?为何少年犯如此凶暴?下一个受害的,会不会是我的孩子?民间发出“从严修
法,惩治恶性重大少年”的呼声。
超过半世纪,台湾逐步确立《少年事件处理法》里“少年宜教不宜罚”的精神,近20多年加
快修法脚步,重视儿少主体权,却在一次次重大少年犯罪事件中面临“少年犯罪保护伞”的
抨击。但犯下重大刑案的“凶恶犯”是否增加?《少事法》是否成为帮派吸收少年犯罪的漏
洞?《报导者》分析过去10年数据,采访第一线少年司法、教育人员以及帮派干部,试图勾
勒当今的少年犯罪面貌。
救护车警笛声划破洋溢岁末过节气氛的校园,浑身染血、失去呼吸心跳的15岁杨姓男学生被
紧急送医。
稍早前,刚与“干哥”郭姓男学生一同转到新北某高中附设国中部就读的林姓少女,趁午休
找隔壁班友人聊天。该班杨姓男学生出言“妳不是我们班的”并要求林女离开,林女愤而向
郭生诉苦,郭找上杨理论,持弹簧刀猛刺杨姓学生多刀,杨倒卧血泊。警方分别依杀人未遂
、教唆罪移送干兄妹,少年法庭裁定将郭生收容于少年观护所,林姓女生责付监护人带回。
杨姓学生虽一度以叶克膜挽回性命,但历经两天抢救,他的人生在2023年尾声戛然而止。检
方相验发现,杨的颈动脉、左胸遭刺6刀,右下背近肾脏遭刺4刀,几乎刀刀正中要害。全案
依循《少事法》由新北地方法院少年法庭调查中,将视调查结果裁定是否移送地检署侦办。
15岁学生之死引燃全民怒火,肉搜涉案少年少女又惹议
杨姓学生之死,引起全民的不舍、不解与愤怒。一名前线司法人员难掩惊诧,不具名地对《
报导者》指出:“Practice makes perfect,刀刀致命是需要练习的。就算是成人犯,要顺
利杀一个人没这么简单。当世仇站在你眼前,给你一把刀,你手还是会抖。这少年下手时手
不会滑、受害者血流出后他追上没有滑倒,他有多少次跟人斗殴的经验?在其他学校经历过
什么?还有多少事情被掩盖?”
悼念花束与卡片涌向事发校园,众多师生怀念他们心目中优秀又富正义感的杨姓同学。另一
方面,网友对郭姓与林姓学生展开地毯式肉搜,这对干兄妹的个资迅速曝光,有人发现林女
在社群媒体平台Instagram限时动态写下“我未成年,法律会保护我”,干兄妹的友人附和
开呛网友,更迅速点燃全民怒火。
Instagram出现以“制裁”为名的帐号,公布两人及亲朋好友的社群媒体。关注此案的LINE
社群一开就爆满,逾万名网友发动公审,挖出郭生家庭破碎、涉入帮派,案发前几个月刚因
案被少观所收容等诸般细节。新北地院以此举已违反《少事法》不得公开涉案少年资料为由
,要求社群媒体立刻下架贴文,并请网友勿转传以免触法,引起民众痛批“法律是在保护凶
手?”
近60名家长、孩童也在1月6日上午于立法院门口快闪,为杨姓少年默哀,并在便条纸写下期
待,对于目前能否有效导正、追踪触法少年,以及对触法少年的返校、返家、返社会作为是
否出现漏洞,要求主管机关正面回应。
网友也透过“孩想陪你长大”Facebook粉专,号召在大选后发动连署,诉求政府正视对触法
少年的处遇能量不足,以及现行法规与法普教育的缺漏。例如人民难以理解未成年触法者“
前科涂销”的目的为何?未满14岁触法不施以刑罚、14岁以上未满18岁得减刑的年龄划定是
怎么来?是否该订定更明确的亲子共同辅导机制,提高家长不配合的罚则?网友认为,主管
机关除得对民众释疑,也应从国中小教育加强儿少对少年司法的认知,以免产生“未成年犯
罪不会怎样”的错误心理。
在各大社群媒体与LINE群组,从严修正《少事法》的呼声不断,认为该法对少年宽容过头,
只是助长少年的威风,让他们对犯罪更无所畏惧,手法更凶残、行径更嚣张,还将成为不肖
人士吸收少年犯罪的“保护伞”。
https://i.imgur.com/lUcVFEK.jpeg
2024年1月6日上午,民众在立法院前发起快闪活动,现场近60名家长、学童为死去的杨姓国
中生默哀。(摄影/杨子磊)
数据未支持“少年犯罪凶暴化”:10年间少年犯罪率升高,但暴力犯罪比例浮动不大
就超过半世纪的《少事法》沿革来看,考量儿少脑部及身心发展尚未健全,其立法、修法精
神,逐步从“教罚并重”转向“宜教不宜罚”。对行为偏差及触法少年的处遇,则从惩罚的
角度,转向为预防犯罪与预防再犯、重视儿少主体权的思维。法规设计上,有相当多辅导、
教育先行,避免儿少过早被贴上司法标签的措施。
这是否助长少年“我未成年,法律会保护我”的气焰,引发更多、更凶残的犯罪?
青少年人口(12岁以上至未满18岁)过去10年从176万降到117万,减少了近59万。不过检视
近10年的少年犯罪数据,因涉嫌触法被警方移送的少年犯罪人口率却攀升;且有年龄层愈大
、人数愈多的趋势。
但细究移送罪名,推高犯罪人口率的主要原因,是10年间翻了2.5倍的诈欺案,以及快速成
长的妨害秩序(注)。涉犯“暴力犯罪”重罪范畴的故意杀人、强制性交、掳人勒赎等人数
则在下降(注)。
https://bit.ly/3tK9zeq
https://bit.ly/3tJo6qI
如何解读这个现象?高雄明阳中学校长涂志宏投入教育工作20多年,待过公立国中,办过中
介教育,6年前来到这所专收重刑少年的矫正学校。他分析,以他接触明阳学生的经验,“
他们会听前辈讲,只要不犯抢夺、伤害,其他的刑责都比较低,比如卖个咖啡包,就算累犯
被逮,顶多判两年”。况且许多孩子还有上法庭被审判、调查的经验,其实比一般孩子更具
备法律常识,现在许多少年铤而走险之余,也懂得避开重罪。
犯下重罪的少年,手段有比以往更凶残吗?涂志宏觉得不尽然。“现在资讯传播很快,不像
过去只能等到隔天看报纸,也没有公共讨论的空间。问问各位50、60岁的亲戚,他们求学那
时,青少年不也拿着西瓜刀、扁钻斗殴吗?”
《报导者》研究发现,日本、韩国、美国也出现类似的现象──从数据分析,少年暴力犯罪
的数量持平或持续下降,却可能因子起残暴的少年犯罪被大幅报导,让民众产生“少年犯罪
增加、手段愈来愈凶狠”这样与事实相悖的认知,并衍伸“调降刑责年龄”、“严惩少年犯
”的呼声。(国际报导将于近日推出)
台北地方法院少年法庭法官蔡坤湖观察:“100起少年事件里面,会变成刑案大概2、3件,
重罪来讲以贩毒最多,因为贩毒都是5年以上,故意杀人、妨害性自主也有。我觉得台湾少
年这20、30年来触犯重罪的人数,会因少年人口数减少下滑。但在比例上,没有太大变化。

对照官方统计,每年约250~400名触法少年进入少年刑事法庭,案件以占比5~6成的毒品案
为大宗,其余的重罪人数,比例上是微幅浮动。
虽然重罪案没有大的变化,但在蔡坤湖眼中,快速攀升的“诈欺”、“妨害秩序”,以及在
少年触法罪名中,与诈欺一样名列前茅的“一般伤害罪”,虽然刑责皆为5年以下,却是不
容忽视的警讯。
“诈欺犯罪背后,可能连结到一个犯罪集团。少年从出借帐户到变成车手,近而收水、成为
干部,他会一阶阶进化。妨害秩序罪背后,可能是帮派要求少年聚众滋事,砸店打人。一般
伤害,如果是同学间单纯打架事小,若涉及帮派介入寻仇伤人,又是不同层次,若是持刀械
,也会让我比较担心,”蔡坤湖说,这些类型若未妥适处理,少年继续走偏,就可能从犯小
案变成大案。
https://bit.ly/4aI3rE1
教育与辅导先行,目前有哪些层层关卡防少年走偏?
事实上,台湾的学校、社政、少年司法,都设计了防止少年走偏的关卡。校园有三级辅导机
制,出现严重偏差行为、适应困难的学生,将由心理师及社工师介入辅导。出现曝险行为、
或行为严重偏差却没有学籍的少年,由各县市政府警察局少年辅导委员会结合福利、教育、
心理、医疗等资源辅导。
万一少年触法,法官可于必要时将其裁定往“少年观护所”收容,那里好比成人的看守所,
让少年在里面等待少年法庭的调查。最轻本刑5年以下的罪,一般会进入“少年保护法庭”
,由法官裁定保护管束等保护处分,少年需定期回法院报到。少年所处环境复杂或家庭支持
薄弱者,会裁往感化教育与安置机构。
现行的社安网从家庭、学校、社政到司法等面向,都设计预防少年走偏的机制,但网络之间
能否顺畅合作,又是另一问题。图为桃园地方法院少年保护法庭。(摄影/杨子磊)
https://i.imgur.com/ahTfuQG.jpeg
保护处分的执行及亲职教育,由少年保护官办理。根据《少事法》,少年法院也可视必要性
,与学校、社政等相关单位召开又称“425平台”的会议,讨论接下来如何帮助学生。
最轻本刑为5年以上的重罪,将移送检察官,并进入“少年刑事法庭”接受刑法审判。对于
未成年人,《刑法》有不得处死刑、无期徒刑,以及得减轻其刑的规定。蔡坤湖也补充,“
得”减轻其刑的意思,是法官量刑时把减刑纳入考量,不是必然会减。例如,2010年震惊全
台的翁奇楠命案,行凶时17岁的少年枪手廖国豪,就被依杀人等罪判处有期徒刑30年,目前
仍在监服刑。
https://bit.ly/48DiNYC
据了解,郭生在事发时正接受新北地院保护管束。新北市府教育局指出,郭生是三级辅导个
案,学校、少辅会、警局少年队早已展开合作,其余背景与辅导细节不便透露。
而检视这一连串对曝险、触法少年的处遇,说穿了,几乎都是在补原生家庭的破网。
“缺什么补什么”,帮派以高薪、归属感吸引少年入伙
根据法务部研究统计,近10年触法少年交付保护处分的家庭背景,有65%的家庭经济状况处
于“勉足维持家庭生活”与“低收入户”,小康之家占3成多;其中,触法少年父母离婚的
比例超越未离婚的比例。在网被补起来之前,帮派与不肖人士,就已锁定少年的需求,铺好
少年犯罪的温床。
一名住在事发学校学区的民众对《报导者》表示,当地不少家长从事小生意,与孩子相处的
时间有限,给了帮派趁虚而入的机会,不少学生因此成为被吸收的对象。
https://i.imgur.com/QlnponG.jpeg
对于许多人眼中的“不良少年”来说,他们反而在帮派、宫庙感受到成长环境欠缺的爱与归
属感。(摄影/余志伟)
《报导者》记者采访的帮派组织则透露,有些帮派会由干部成立直播公司,吸引青少年来工
作或是短期打工。这些年轻人多半负责一些简单的工作,例如整理货品、出货、处理网络留
言等镜头后的事务,让他们既有薪资、也有地方可以待,感受到同侪的凝聚与支持力。时间
一长,就能顺利邀约他们入伙。
不过他们也说,现在年轻人不再追求以前的忠义气节、不会抱持为社团、为公司(即帮派)
付出的观念。除了顶层干部有不少是经历过一清专案时期的壮年外,大部分担任组织要角的
,都是30至35岁的世代,30岁以下就很难找得到人。帮派现在也跟一般企业差不多,很担心
断层问题。
而这几年最有效率的招募新血方式是“给钱”,这在高调大幅扩张的竹联帮明仁会身上尤其
明显,他们就开出高薪,将招募目标定锁定未成年人。
该成员说,当前就有个别帮派开出“每季3万元”的补贴招募15岁少年,也就是每个月1万元
,就轻松吸引到国中生入伙。此外,该帮派还把所有犯罪分门别类,并标注上各自的价码,
例如打架、讨债、砍人各是多少钱,敢开枪或是丢汽油弹等危险行为则会另外加价。在这类
价目表中,甚至有组织会端出人体部位图,每一个部位对应一个价钱,例如头是近万元、手
脚各是数千元等等。
“现在帮派招募跟以前完全不同,比较是商业考量,对招进来的人来说就像是比较刺激的打
工,可以领钱、又可以享受逞凶斗狠的感觉,”一名帮派干部解释。
至于大众时常认为帮派会要求少年担刑责,该干部亦表示,决定交由未成年来开枪或犯案前
,有的帮派会请熟识的律师来解读各式法条的管制范围。操作上,多半是由高层点名或征询
,少年主动说“我未成年我来”的状况较少。
另一方面,也有一套“生死签”制度,抽到签的人要负责刑期较高的案件,但组织会提前支
付安家费、承诺照顾亲友和出狱后的安排。对组织而言,这些案件就是一定要有人去做,这
种强制为组织牺牲的方式,是组织运作的主轴。
如何看待郭生的杀人案?受访的帮派成员认为,这样的少年原本就是帮派乐意吸收的对象,
会是最底层的打手;也因为他年少、敢冲敢拼,对组织很有利用价值,很可能进一步坐大。
该成员分析,郭生会如此凶狠,极大机率是同侪效应的影响。当和他相处的人,时常传递一
种“这没什么”价值观,郭生就不会觉得触法有多严重。尤其是像他这种血气方刚的年纪,
又为了女性出头,自然更不懂得节制。
比起重刑,建立正向支持更有利于遏阻少年犯罪
https://i.imgur.com/0J9BIBv.jpg
接受《报导者》采访的少年司法工作者认为,协助少年建立正向的人际关系连结,比严刑峻
罚更能遏阻犯罪。图为桃园地方法院保护管束少年生活状况报告表。(摄影/杨子磊)
回头看郭生的人格特质、破碎的家庭背景,恰好是帮派吸纳的对象。少年犯罪重刑化,能让
少年心生畏惧,远离犯罪与帮派吗?
“我不太认为一位少年会因为《少事法》的惩罚(较成人犯)轻,甚至杀了人不会被判死刑
或无期徒刑,就会去犯错。”蔡坤湖说:“很多少年会参与诈骗、去公司会所,是因为那里
有很好的归属感。拿严重的杀人、贩毒罪来说,有期徒刑执行时间并不短,就算减轻二分之
一,还是可能失去自由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出来已经30几岁,我不认为小孩子不怕,更不是
这个个案关起来,其他个案就会怕。一般少年对失去自由是恐惧的,不是我们现在做得不够
重。”
他强调,当然成年人可能会利用少年犯罪,但法律也对教唆的成人有加重刑责二分之一的规
定。回到问题根本,必须打破与帮派的依附关系,建立好的连结,才可能不再触法,让少年
有机会找到另外的可能。
★延伸阅读:〈帮会里的少年兄:哪里有爱,就在哪里生根〉
涂志宏说,当少年无法从家庭找到归属,在学校也没有支持,“他只好往外发展,不是宫庙
,不然就帮派了。”失功能的家庭,通常经济压力特别大,孩子会比较早社会化,他们会去
想,要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忙家里?于是就卖毒、就当车手,而网络畅行提供了这些环境,毒
品、妨害性自主、加入组织犯罪,都源自一开始的源头──没有家庭支持。
★延伸阅读:〈那些缝补中的家庭,与他们的孩子──台湾儿少安置现况与未竟之事〉
他表示,高风险的家庭存在社区中,村里长都很清楚;少年出现曝险行为前,一定有征兆。
错过前端的介入时机,少年辅导与司法工作者就得与帮派抢人,付出最大代价。“甚至根本
不用抢,因为少年进出的地方(宫庙、帮派)就是那些,很自然而然会跟这些人接触。”
涂志宏以多年来的经验与见证指出,受刑人愈受酷刑、愈被隔离、愈被社会投以不屑眼光,
这些人将来回报给社会的,绝对不是慈善。很难立即见效或被量化的辅导工作,是最重要的
教育核心,却已被慢慢遗忘。他相信各级学校都还有热情的老师,只是乏人支援。“他们(
指老师)也有家庭,把自己搞垮了也不对啊!抱着处理多少(学生问题)算多少的心,成效
都不会太好。”
应报、严惩或教化?拉扯中的台湾社会
案发后,台湾社会群情激愤,该学区的警方亦加强校园周边巡逻。(摄影/杨子磊)
https://i.imgur.com/HzqPXZR.jpeg
案发后,行政院召开跨部会议,检讨学生的违禁品检查机制、从少年观护所或感化教育返校
的学生如何衔接与辅导、对家庭的协助等等。教育部紧接着召开校园安全咨询会议,定调检
查书包将分为例行与紧急两类,过程全程录影;将补充辅导与校安人力;检讨高关怀学生过
渡性中介教育等等。
★继续阅读:〈【新北国三生杀人案】深入教育与司法现场,看“管”与“教”权利拔河〉
受害学生的父母在儿子头七隔天发出声明,表示他们曾是非常普通但还算幸福的家庭,儿子
总会帮忙照顾身心障碍的姊姊,不料突来的不幸,一个贴心又善解人意的孩子就这样离开。
他们恳请政府重新审视《少事法》年龄及相关配套措施、全面检视现行校园安全及学生辅导
制度的漏洞。
他们亦沉痛表示反对废死,“只有严刑才能真正遏止遗憾再次发生。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
移,我不相信穷恶极恶之徒会有教化可能,如果有,为何社会案件层出不穷?我们一时的慈
悲心,只会让少数人为所欲为、有恃无恐,反而伤害一般大众的权益。”
民怨沸腾之际,教育与辅导的理念,都不如失去一个孩子的痛楚来得真切。愤怒需要出口,
既然在台湾揭露涉案少年的个资违法,网红“小商人”将这对干兄妹的脸放上纽约时代广场
的广告看板,获得数万网友的叫好与掌声。
选择以牙还牙的痛快,或严刑峻罚吓阻,或等待教化种子发芽?当前的台湾社会,正被多股
情绪拉扯。
2024年1月6日上午,立法院前一面留言板上贴满民众针对新北市中学杀人案的留言。其中一
张的稚嫩笔迹写下“请给我们安全的校园,希望政府处罚犯罪”。(摄影/杨子磊)
https://i.imgur.com/RBucPs4.jpeg
5.连结 :https://bit.ly/3S8Fldp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