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
台湾醒报
2.记者署名:
简嘉佑综合报导
3.完整新闻标题:
同情悲剧也会疲倦 民众应适度放下
4.完整新闻内文:
俄乌战火绵延、以巴冲突满目疮痍,大量苦难讯息让世人不小心就陷入“同情疲劳”(
Compassion Fatigue)!专家指出,“同情疲劳”指的是,因为长时间付出关心,最后导
致民众沮丧、感受能力减弱,最后对苦难反而感到麻木的状况,建议民众要适时放下困难
的话题,改从事放松活动。
战争引爆同情疲劳
《CNN》报导,随着以巴冲突加剧,更新报导与相关评论也层出不穷,不少民众不知不觉
陷入“同情疲劳”(Compassion Fatigue)的状况。
《GlobalNews》采访了研究“同情疲劳”的学者马蒂厄,她解释说,民众长期在压力下,
必须去面对与付出关心与同情的情感,因而导致感受能力减弱,最后对眼前的状况感到麻
木,进而形成精神障碍,这最常发生于肿瘤科医生、儿童福利工作者等职业。
新西兰图兰大学学者菲格利进一步说,除了第一线的工作人员,透过新闻、社群连结等方
式不断目睹创伤事件的话,一般民众可能也会出现“同情疲劳”的状况,且出现疲惫、烦
躁等症状。
内疚、放松找平衡
记者兼学者莫勒曾出面撰写书籍《同情疲劳:媒体如何销售疾病,饥荒,战争与死亡》指
出,媒体热好报导灾难、饥荒、战争和死亡等吸睛题材,大量的坏消息也逐渐使公众陷入
情感麻木的状况。
菲格利表示,如果民众出现同情疲惫的状况,最好的平衡方式是“暂时把困难的话题放到
一边”,这不表示民众需要停止关心战争的状况,而是要厘清自己能做什么事情,并进行
适时的放松、寻求亲友之间的支持。
纽约临床心理师萨柯斯说,“当你知道世界上有人在受苦时,自己却花时间在放松享受,
不免会让人觉得很自私,但这没关系,如果不感到内疚才奇怪”。她强调,内疚的情绪其
实使民众更擅长工作,重要的是平衡生活的乐趣与悲伤,而试图无视痛苦的情绪。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转载媒体:
https://www.anntw.com/articles/20231101-ilGR
6.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