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都更危老浪潮下,如何杜绝“天坑”再现

楼主: qazsedcft ( 蛋包饭 )   2023-09-23 06:09:50
1.媒体来源:《报导者》
2.记者署名:
文字/许诗恺、孔德廉
摄影/郑宇辰、黄世泽、林彦廷
设计/吴政达
核稿/方德琳
责任编辑/张诗芸
3.完整新闻标题:
都更危老浪潮下,如何杜绝“天坑”再现
由事故铺成的工程安全改革路,基泰大直案后能否踏上关键修法第一步?
4.完整新闻内文:
https://i.imgur.com/RN7D1WQ.jpg
基泰大直建案坍塌后工地现场。(摄影/郑宇辰)
9月7日基泰大直建案工地发生坍塌后,台北市政府随即普查另184处工地,发现有疑虑者也
要求暂时停工。此因公安事件发生后才发动的突击行动,台北市今年5月进行过一次,但仍
未能阻止基泰大直案发生。
专家指陈,台湾现行法规对工地管理太宽松,修改建筑相关法规才能釜底抽薪。如今,重启
修法机会来了,在全台建筑严重老化、营造成本也不断上升的矛盾中,我们究竟如何兼顾效
率与安全,打造更加安全的家园?
9月7日“基泰大直”建案塌陷后,工程安全及邻房损毁成了全民焦点,陈情案蜂涌而出。面
对争议,北市府下令普查全市184处开挖工地,四大专业技师公会紧急赶赴现场勘验。
“挡土壁是否正常?符合。”
“监测值是否位于安全范围内?符合。”
受委托之一的大地工程技师公会理事长施志鸿仔细判读营造厂提供的数据,在各项检查表格
中打勾,还写上了密密麻麻的备注,文字多到溢出表格,把空白处也填满。
公会技师们顶着该周中午平均34.2度的高温,5天内合力揪出11案不及格,协助北市府要求
建商停工改善。
成果看似丰硕,但是否能让“问题”工地全数现形?施志鸿也没有把握。事实上,这已经是
北市府在半年内展开的第二次工地普查,但依旧出现坍塌现象。
https://i.imgur.com/lYNfVdn.jpg
今年5月至今,台北市发生7次土地塌陷案例,原因都和建案施工损毁地层,或地下管线破损
冲刷地下土层有关。
其中,5月13日的“信义区崇德街60巷”天坑为第一案,当时北市府也在一周内普查全市开
挖工地,最后共清查102件,其中7案停工。
5月首次普查,9月基泰大直仍发生事故;甚至6月中,受基泰建设委托测量现场的仪大工程
就在监测周报表中备注:“部分监测仪器已超出警戒值,本公司将加强注意后续变化,”因
为他们发现,地层早已明显出现异状。
根据《报导者》取得的3月26日至7月16日监测资料,当时状况最严重的地面沉陷点SM11达-5
8.5mm,另一处建物沉陷点SB2也达-27.7mm,皆超过安全管理值± 20mm。但直到9月7日工地?
陷,甚至损毁邻房之前,本案仍持续动工。
为何普查与监测都失灵?施志鸿直言,主因是该负责施工品质安全的监造人、专任工程人员
没有发挥功能,施工过程也缺乏“第三方”介入审勘。
施志鸿向《报导者》透露,目前主管机关缺乏对“施工中”工地的监督力,便产生建案关系
人“球员兼裁判”的操作空间:
“请问监造人(建筑师)拿谁的钱?业主(建商)的钱,承包商底下的专任工程人员拿谁的
钱,还是拿业主的钱,请问这两个人会说,他的工地是有问题的吗?不会嘛。”
私有建物无强制力品管,技师盼以第三方审勘打破三不管现况
大地工程技师公会理事吴维扬于台北市万隆站旁的工地进行查验。各公会多年来皆强调“第
三方审勘”入法,协助监造人维持工程品质,(摄影/黄世泽)
https://i.imgur.com/66eHYfc.jpg
基泰大直建案的三方关系人,分别为起造人基泰建设、承造人福益营造、监造人王德生建筑
师事务所。在现行《建筑法》及《营造业法》等相关条文框架下,因为工地是私有建物,即
使监测数值出现异常,承造包人和监造人仍有权决定继续施工,法律上不存在明确的停工标
准;除非建案已发生事故、损害他人权益,这时主管机关才会因公共安全考量介入。
在7月16日,基泰大直监测数值已发现异常的时间点上,原本有二项法条可发挥作用,皆因
为施志鸿指出的“球员兼裁判”问题,导致监督机制失灵。
其一,是根据《建筑法》,当施工中发生危害公共安全、妨碍公共交通等状况,“监造人应
通知承造人及起造人修正”,若他们未依规定处理,监造人必须作为吹哨者,主动申报主管
机关。
再者,假设由承造人发现“施工上显有困难或有公共危险之虞”,福益营造聘用的专任工程
人员也应该依《营造业法》向基泰建设呈报,甚至进行必要措施避免危险。
北市府在9月14日公布的第一波鉴定报告,便证实此机制未发挥作用,该报告甚至明载“工
地对于监测系统示警未有因应与积极作为,造成邻地建物塌陷之灾害发生”,目前北市府已
将承造人(福益营造)、监造人(王德生)移送惩戒。
另一项关键是,台湾的公共建筑工程分为三级品管,一级由负责营造工程的承造人自主检查
,二级加入监造人进行把关,通常是建筑师;三级才须由政府单位或第三方(机关业主)进
行审勘,对不符规定的项目进行监管,甚至停工改善。
承造人负责一级、监造人负责二级,若把公共工程的标准套用在民间工程上,这两阶段品管
都由起造人(建商)聘雇的人员进行,才会引起施志鸿等技师工会成员批评,常酿成“球员
兼裁判”争议。
一、二级品管容易失衡,但台湾仅有公共建筑被强制要求完成三级品管,私有建物则无强制
规范。虽然《建筑法》赋予各县市政府主管机关“主动勘验”民间工程现场,落实三级品管
的权利,但台北市结构工程技师公会理事廖书贤指出,目前地方政府实施者不多。
廖书贤说明,相关法规中,地方政府只须在“认定有必要时”勘验私有建物,因此该勘验比
起监督,更像是定期收资料,确认一级品管的承造人、二级品管的监造人都有盖章,几乎没
有实质意义,“理由就是主管机关平常没有勘验的人力及能力。”
实务上,现在私有建物的三级品管几乎空具形式,也让各公会多年来一贯主张“第三方审勘
”要入法,最重要的目标便是和建商之间维持独立性,由主管机关聘请土木、结构、大地等
专业技师负责审核工地状况,协助监造人维持工程品质,并将每逢重大事故才端出的“普查
”常态化。
台北市土木工程技师公会理事拱祥生举例,基泰大直案址不属于地质敏感区,开挖深度仅11
.95公尺,这些条件都刚好避开“施工前”的监督机制;进入施工阶段后,则因为下方的粉
质黏土层过度松软,地质加固改良不如预期、错估连续壁(挡土墙)的贯入深度,邻房又是
支撑力不足的老旧公寓,“几乎所有不利工程的地质状况都在本案发生。”
他强调,如果施工中加入常态的第三方审勘,监测数值一出现异常,专业技师就能直接参与
改良,破坏不至于如此严重;也因为技师由主管机关外聘,便可摆脱建商插手干涉,维持各
方的专业分工。
“绝对不要用赌博心态拍胸脯说‘这数值还撑得下去,不会造成塌陷,不会造成损邻’。”
拱祥生形容,施工就像医疗行为,开刀会流血,开挖必然会造成破坏;况且地底的土壤与岩
石分布不平均,能否落实监测作用,根据数值滚动式改善工程,对全民安全至关重要。
半年7塌陷、全市184工地普查,老化中的台北如何力抗“天坑国”恶名
自台北市中山区大直街94巷3弄望向远处的“跃大直”建案。台北市老屋数量居六都之冠,
建案工地常紧贴老旧民宅,施工时须有严谨的工程规划与监测。(摄影/林彦廷)
https://i.imgur.com/xPIl8Il.jpeg
施工中缺乏第三方审勘,不只酿成基泰大直工地塌陷,也成为本次受灾户向北市府的咎责重
点。
现行“台北市建筑施工损邻事件争议处理规则”第6条规定,都市发展局受理民众申请后,
”常态化。
台北市土木工程技师公会理事拱祥生举例,基泰大直案址不属于地质敏感区,开挖深度仅11
.95公尺,这些条件都刚好避开“施工前”的监督机制;进入施工阶段后,则因为下方的粉
质黏土层过度松软,地质加固改良不如预期、错估连续壁(挡土墙)的贯入深度,邻房又是
支撑力不足的老旧公寓,“几乎所有不利工程的地质状况都在本案发生。”
他强调,如果施工中加入常态的第三方审勘,监测数值一出现异常,专业技师就能直接参与
改良,破坏不至于如此严重;也因为技师由主管机关外聘,便可摆脱建商插手干涉,维持各
方的专业分工。
“绝对不要用赌博心态拍胸脯说‘这数值还撑得下去,不会造成塌陷,不会造成损邻’。”
拱祥生形容,施工就像医疗行为,开刀会流血,开挖必然会造成破坏;况且地底的土壤与岩
石分布不平均,能否落实监测作用,根据数值滚动式改善工程,对全民安全至关重要。
半年7塌陷、全市184工地普查,老化中的台北如何力抗“天坑国”恶名
自台北市中山区大直街94巷3弄望向远处的“跃大直”建案。台北市老屋数量居六都之冠,
建案工地常紧贴老旧民宅,施工时须有严谨的工程规划与监测。(摄影/林彦廷)
https://i.imgur.com/xPIl8Il.jpeg
施工中缺乏第三方审勘,不只酿成基泰大直工地塌陷,也成为本次受灾户向北市府的咎责重
点。
现行“台北市建筑施工损邻事件争议处理规则”第6条规定,都市发展局受理民众申请后,
应通知起造人或承造人勘查“施工有无危害邻房公共安全”后制作初步安全认定书,接着在
30日内勘查邻房是否发生损害,再制作损害责任归属初步认定书。
由于“安全认定”、“损害责任归属认定”两份文件,只须监造人及承造人签章,最后送交
都发局备查即可,不必委外进行第三方审勘,受灾户纷纷质疑过程黑箱作业。
北市建管处专门委员郑大川接受《报导者》访问时承认,当初“只由建方这边去处理,可能
不是很妥适”,目前已开始修法。结构技师廖书贤也认为,若专业技师公会尚在损邻阶段便
介入审勘,或许可提早发现数值异常,预防地层下陷。
台北市在半年内二度普查全市开挖工地的结果中,5月清查102件,其中7案已改善复工;9月
增加到184件,最终有11案不及格,目前皆被要求停工。郑大川说明,此11案的不符合项目
包含“各阶段开挖深度未与核准图说相符”、“各安全观测监测值达警戒值”等原因,都委
由第三方专业技师公会进行评估,现正要求建商依结果改善中。
由第三方勘验地下室开挖工程的检查项目表范例。本表并非“基泰大直”案件文件。(图片
提供/大地工程技师施志鸿)
https://i.imgur.com/t4vKkzt.jpeg
这两次普查的依据在于《建筑法》第58条,县市主管机关认定有必要时,得随时勘验施工;
同法第62条,也再次确认主管机关可派员勘验施工的权利。根据该法授权,郑大川补充:“
以后每个月,我们都会去看开挖中的工地。”等同逐步将第三方审勘常态化,最后达到三级
品管的功效。
至于台北市频传塌陷的主因,廖书贤分析,最多是地下管线混乱,自来水、污水、瓦斯、电
信管互相交错,导致维修困难,长年来未确实更新地底图资,于是一施工便容易挖破邻管,
再加上近年气候变迁影响,常见瞬间降雨量超越管线负荷,造成地面上看不见的土壤冲刷。
如基泰大直、崇德街60巷等紧邻建地的天坑,则是品管不佳,而且建案工地紧贴著老旧民宅
。廖书贤说,距离愈近,愈容易在施工中发生意外毁损,新建案通常又比老屋盖得更高、挖
得更深,再加上,“大范围的危老重建不容易推,建商只能一小块一小块盖,工程基地因此
更零散、复杂,台湾都会区的开发难度极高。”
根据内政部统计,全台六都老屋数量以台北市居冠,平均屋龄达36.87年。最新完成普查的1
84处开挖工地中,28件位于中山区、23件位于大安区,正好是台北市“危老重建案件数”最
多的两区域。
廖书贤说,本次先有基泰大直施工破坏土壤结构,才导致邻房损毁,“两者间存在因果关系
,必须由解决工地的问题做起。”他感叹,全台房屋年龄只会继续老化,工安风险将随之提
高,“应该是从母法(《建筑法》)开始往下修,如果母法不动,只是先补起眼前的洞,下
一次发生的灾害可能更严重。”
大地技师施志鸿也强调,基泰大直并非特例,全台都可能遇上相同状况,“都会区里面的这
种挖掘,大家在这十几年来真的是忽略掉了,”现行的建筑结构设计或审查,大多只重视耐
震、耐风需求,忽略地质、水文等不断变动的环境条件,以及开挖市区对邻房的影响。
一栋建筑物需包含营造、设计及各项专业技师共同参与,他们的互相监督与协助,是维护工
程安全的重要基础。(摄影/黄世泽)
https://i.imgur.com/Fcv1bAg.jpeg
维持40年的灰色地带中,监造人举步维艰、失去独立性
但负责监造施工现场,统筹各专业技师的建筑师为何无法维持独立性?除了层层发包的经费
掌握在起造人手上,还有40年来未解的法律灰色地带。
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兼任教授级专业技术人员吕钦文表示,台湾的营建技术、观念与
管理制度,远远不及先进国家,层出不穷的工安事件就是最好证明,若进一步查阅相关法规
,“建筑师到底有没有监造能力?他被赋予的职责该管到哪个地方?”更成为台湾当代建筑
师举步维艰的难题。
《建筑法》第13条明订:“本法所称建筑物设计人及监造人为建筑师”,至于监造人的实际
职责,则在《建筑师法》第18条中,监督营造业依设计图施工,查核建筑材料的规格及品质
,以及毫无定义的“其他约定之监造事项”。
回到《建筑法》第32条,所谓的设计图仅包含基地位置、地盘图、建筑物的各角度图纸,以
及结构计算书等,上述条文已多年未修,《建筑师法》修第18条甚至得追溯到1984年,皆未
随更加复杂的工程环境演进。
近40年间,2007年最高法院台上字第14号民事判决将“施工品质”归由承造人、监造人、主
管机关确保。此外,《刑法》第193条“违反建筑术成规罪”认定造成公共危险者为“承揽
工程人”或“监工人”,这两项名词却未出现在任何建筑相关法规中,无法厘清监工人到底
是建筑师,或者承包商聘用的工程主管。
于是监工、监造的一字之差成了争论关键,各方对建筑师在工地的职权各有说法,建筑师也
怕动辄得咎。《报导者》查阅司法院历年判决书,发现承包商和建筑师都曾因“违反建筑术
成规罪”被起诉。那建筑师究竟该负起何种法律责任?四大专业技师公会的答案是,依个案
认定,民事可能有连带责任,刑事模糊不清。
“建筑师的养成过程,几乎没有对营造的训练,法令硬是要建筑师扛起这个担子,危机就在
被扭曲的专业分工下埋了伏笔。”吕钦文认为,一起建案的品质须由设计端(建筑师)、承
造商平均分担,建筑师的监造应是整合各专业技师,并非细部监工,如今却负责太多原本该
由承造商负责的安全责任。
但吕钦文也强调,不只承造人发现警戒值后要负责改善,“不排除(本次案件)仍有建筑师
的责任,如果他知道警戒值已经到了,却没有对业主提出警告和处置方式,这就是建筑师的
疏失。”
吕钦文表示,本案最麻烦之处仍是私有建物的承造人、监造人都未被第三方审勘,假使法律
灰色地带持续存在,永远会再次发生灾变。他认同各公会的主张,希望《建筑法》尽快修法
,一是落实分工,厘清承造、监造双方职责,二是纳入第三方审勘,由专业技师弥补建筑师
的不足处,共同撑起公共安全。
https://bit.ly/3POcg6J
立院修法牛步,部分县市先动起来
在长年缺乏第三方审勘的情况下,部分县市率先提出解方。如高雄市政府工务局自2019年起
进行“建筑工地深开挖巡检作业”,开挖深度达两层以下的建筑物,经承造人通报后,工务
局会在2日内委托专业技师公会进行巡检,为全国首例。桃园市政府建管处则从今年9月起上
路类似机制,并加码纳入邻损争议工地优先巡检。
新北市则规定建筑工程办理“施工防救灾计画”说明会,须有2次第三方现场勘查。全国建
筑师公会理事长刘国隆透露,他得知新北市透过行政命令,也开始要求各公会协助进行工地
审勘。
翻开台湾的建筑改革史,历次修法皆源自重大灾害,如1999年921地震惊动全台,2,415人罹
难,营建署(现国土管理署)提高建筑耐震标准。2016年台南维冠金龙大楼因震倒塌,造成
115人死亡、96人受伤,监察院也在隔年纠正内政部,“未依我国实务现状适时调整建构建
筑管理制度”,一度掀起《建筑法》修法讨论潮。
当时内政部提出的《建筑法》修法草案要求一定规模的私有建物必须在设计、施工、竣工阶
段皆纳入第三方审勘,合格才能进行下一流程。若在施工中接受技师检查,甚至得先行停工
至“勘验合格”为止,连竣工查验也得由第三方勘验合格,才能取得使用执照。
不过被专业技师誉为“进步版”的此版草案却一度卡关立法院内政委员会,出委后仍是部分
条文保留,最终在党团协商阶段遇上该届立委任期结束,提案因“届期不连续”原则自动失
效,如今内政部网站上,仍能找到该次修法的官方说帖、懒人包。
此后,2022年通过的另一版《建筑法》修法,仅针对2021年高雄城中城大火,要求建物加强
消防与防火避难设施,未提及第三方审勘。
当改革时刻再度来临,建筑师与专业技师们的共同想望
专业技师界期待趁民众再次关注工程安全之际,透过修法,让起造、承造、监造三方皆能让
人信任,形成良性循环。图片为台北市的建筑工地现场。(摄影/黄世泽)
https://i.imgur.com/ZnnQyid.jpg
近期民间各专业技师公会、多名立委再次呼吁修法。不久前(9月20日)才改制上路的国土
管理署(旧营建署)署长吴欣修接受媒体联访时表示,会重新检视《建筑法》修正草案可能
性,并纳入已有类似制度的地方县市经验。
吴欣修坦言,当年修法未过的主因,除了各方意见仍待凝聚共识,也是担心第三方审勘会延
长私有建物的验收、监验时间,或各关系人在过程中发生歧见。《报导者》原希望进一步询
问国土管理署的修法目标与时程,媒体联络人仅回应,“还在行政院审议中,现在不方便接
受采访。”
针对修法机会再度来临,身兼教师与执业建筑师两身分的吕钦文和多名同业在921震灾后成
立“建筑改革社”,早已长年主张修订上述法规。吕钦文建议,第三方审勘仍须对建案规模
做出分级,并依实务需求订定勘验的时机与费用,甚至可由不同公会、技师共组审勘团队。
土木技师拱祥生也补充,未来建案不应再分规模,必须在开发前全提施工计画,再细分进入
第三方审勘的标准。他认为,台湾多数工程法规都有一相同困境:
“只要法律订出免审查的最低标准,大家就会想办法到那个门槛。”
像是台北市规定,地下开挖深度达12公尺就得事前审查建筑结构,于是11.95公尺的建案便
成为主流,短短5公分的差距,成为业者方便行事的象征。
为了监督形式千奇百怪的开发案,拱祥生还同时拥有大地工程技师、水土保持技师执照。他
根据经验建议,第三方审勘的执行经费可参考水土保持计画的“保证金”制度,由政府单位
依工程造价的一定比例计算金额,在施工前向建商收取;竣工后,就代表过程中较少动用本
经费,起造、承造、监造三方值得民众信任,达成良性循环。
拱祥生的概念中,这些保证金,将成为施工中委外聘请第三方专家的经费、监测费,甚至造
成损邻后的鉴定费、赔偿费。拱祥生说,“如果有这笔保证金让政府与民众使用,就不是建
商在发生问题后自行委外,避免球员兼裁判的问题。”他感叹,工安意外发生后,常见政府
官员代替建商面对民众,像是“帮肇事人擦屁股”,严重影响行政效率和公共利益。
“外面都说我们这领域‘水很深’,但我相信改善制度后,建商界会也愿意这样做,因为人
性嘛,我相信大家还是希望有个正向循环,不是大家在比关系,比谁会喝酒的,没有人喜欢
这样子。”
拱祥生看得乐观,他认为专业技师界早有共识,如今趁民众再次关注工程安全,修法已到走
出下一步的关键时机。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转载媒体:
https://bit.ly/454tfGk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