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 环境资讯中心
2.记者署名: 环境资讯中心记者 陈昭宏报导
3.完整新闻标题: 新环委迟到月余 环评审查陷空窗期
4.完整新闻内文:
环境部长薛富盛8月29日与媒体茶叙表示,新任环委名单将在9月出炉,部内也持续各项环
评前置工作。然而,环委卸任过超过一个月,新环委上任也还有准备期,环评审查已出现
较过往还长的空窗期。环保团体表示,环评空窗期太久,环境部未来面临来自能源局及业
者的压力,恐怕会密集排审,影响审查品质,建议仍应给环委充足时间熟悉案件。
海洋风场(Formosa1)。资料照。摄影:李苏竣
海洋风场(Formosa1)。资料照。摄影:李苏竣
环委已于7月卸任 接棒名单未出炉
上届环评委员7月31日卸任,环保署通常于8月初公布新环委名单,但今年环保署升格环境
部,新环委任命因此延后,名单至今未出炉。
首任环境部长薛富盛8月29日与媒体茶叙表示,新任环委名单将在9月出炉,部内也持续各
项环评前置工作。环保团体表示,新环委上任前的空窗期较长,恐造成未来密集排审,呼
吁环境部应给予环委充足审查时间。
近几年的离岸风场环评审查,台湾蛮野心足生态协会研究专员施仲平几乎场场出席。他观
察表示,这两年屡见业者直接忽略民众、列席机关,或地方政府所提意见的情况;过去若
提问未获业者回应,环团可在现场请求厘清,后来环保署改变民众参与形式,只能仰赖环
委代为指出问题。
回忆起上一届环委,只有少数会主动要求业者回应民众,施仲平感慨,环评制度开放公民
参与、邀请机关列席,就是希望不同声音能辅助环委做出较全面的决定。他也期待新环委
信任民众,“打开耳朵听,不用只光靠自己去盯案子”。
第14届环委 曾历台商回流、农地工厂等重大政策
回顾2021年上任的第14届环评委员,经历不少重要案件。2019年行政院鼓励台商回流投资
,划定产业园区;农地工厂辅导合法化,彰县府随后提出“拟定彰化水五金田园生产聚落
特定区主要计画”政策环评;2021年离岸风电进入区块开发阶段,启动选商机制,业者接
连送案。近年水下噪音问题受重视,也出现浮式风机、振动锤打桩、负压沉箱基础等过去
未见的技术应用。
天然气发电附属设施方面,2021年引起争议且进入全国公投的三接案,以及横跨7县市外
海的中油永安至通霄备援输气海管,分别在去年3月、今年7月通过环评。因应气候变迁的
干旱风险,经济部规划台南、新竹两海淡厂也在去年过关,每日产生30万吨淡水。
引起社会关注的四接开发案未在上一届环委任内完成,前专案小组召集人简连贵卸任前受
访表示,他支持环评应有多元参与,但若民众刻意杯葛议事,其实“并不是很民主”,四
接未完成审查“有点可惜”。
民众在四接第五次环评审查中进入会议室抗议。资料照。摄影:陈昭宏
民众在四接第五次环评审查中进入会议室抗议。资料照。摄影:陈昭宏
面对接棒的新任环委“迟到”,施仲平表示有点忧心。因为无论是参与选商还是实际开发
,能源局都有设下时间限制,若环评空窗期太久,环境部未来面临来自能源局及业者的压
力,恐怕会密集排审、影响审查品质,建议环境部仍应谨慎排审、给环委充足时间熟悉案
件。
回应“光电场进环评” 环境部: 最快明年初提草案
第14届环评委员在2021年8月上任,其中七名届期无法续任的环委在7月底卸任,包括朱信
、李育明、李俊福、李培芬、孙振义、张学文、简连贵。
朱信曾四度在环评大会提出临时动议,要求环保署考虑一定规模以上、或设在特定区位的
光电案场实施环评审查;今年3月的提案更获环委一致连署同意。当时环保署仅表示会纳
入参考,并修订《开发行为应实施环境影响评估细目及范围认定标准》,但至今迟未有动
静。
环境部升格后,改由环境保护司负责环评业务,司长刘宗勇透露,目前正在向各机关征询
《认定标准》的修改意见,“光电进环评”是讨论事项之一,最快明年初会提出草案,届
时将邀请民间共同研商。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转载媒体:
https://e-info.org.tw/node/237547
6.备注:
请持续关注环保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