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时报
光电板酿南部干旱?经济部:穿凿附会
〔记者廖家宁/台北报导〕
针对社论质疑干旱是太阳能光电板所致,经济部与气象专家均指论点不够科学。 (资料照)
今年最强春雨锋面系统未能为干旱的南部带来丰沛雨水,有反对现行绿能政策的社论,将干旱原因归咎于政府建置太阳能光电板。对此,经济部表示,这种说法是在“穿凿附会”,反例就是光电装置容量达1.33GW(百万瓩)的彰化就出现豪雨;另天气风险管理公司总经理彭启明也直言,这篇社论在科学上的立论尚有待补强的空间。
近来一篇题为“广设光电板的灾难”的社论文章称,太阳能光电板产生的“热能”会被释放到周围环境,导致热岛效应,阻碍锋面形成、对降雨不利。
对此,能源局官员表示,南部设置光电板以致春雨不来这种说法是穿凿附会,彰化以北地区也多有设置光电板,例如彰化光电装置容量1.33GW,春雨锋面就有带来豪雨;另经济部也有责请工研院实地探勘、调查案场温度,与周边地区温度差不多,并没有如社论所称温度显著上升。
该社论更称政府为了设置光电板“砍树毁林”,质疑发展光电是错误的能源政策。对此,官员表示,过去政府有平地造林政策,但有些地区“林相不佳”,也就是石砾裸露区域或表土流失区域地或低洼淹水区域,其每公顷林木蓄积量低于25m3,因此评估土地使用效益,就转为光电案场,林相良好的区域也会保留。
气象专家彭启明也直言,这篇社论“科学上的立论还可以更充分一点”,首先要厘清的是,干旱主因仍是近几年来大多数台风皆是擦边而过,导致降雨不如历史值,包含今年南部旱情及前年中部大旱。
至于为何近年来锋面擦边而过?彭启明表示,气候变迁正在全球与台湾发生中,根据联合国气候变迁专门委员会(IPCC)及“台湾气候变迁推估资讯与调适知识平台计画”(TCCIP)的报告,降雨趋势正在改变,包含季节降雨的改变、台风次数,以及梅雨锋面都将会有影响,这已是无庸置疑的科学问题。
彭启明也指出,春天锋面或梅雨锋面本就属于区域大气环境流场的变动,大气环境流场和小尺度的县市区域差异甚大;如果民众要验证,最简单的方式是观察春雨降下时,住家附近的水泥地与公园草地两处的降雨有什么差别,但“其实不会差别很多”。
针对社论质疑“欠雨区”和光电区高度重叠,彭启明指出,都市化导致绿地消失,也会改变降雨型态,其影响远比太阳能板大得多。
彭启明续指,未来在气象模式中,是可以把地表上太阳能面板的参数放入,若是未来全台湾光电装置容量达到20GW,约将使用280km2的面积,也不到全台湾面积1%,且其中很多是与屋顶重叠,等到光电板占地面积达2%以上,再来关心其实也都还来得及,“但现在的比例实在太小,很难去验证到底对某场降雨有何实际影响”。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288956
乡民失智列车开了一早上
马上又被小英政府的学者专家们打脸了
好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