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PO
版上应该蛮多老师的,但好像都没有人想要回应,那就只好小弟稍微解释一下
先说大前提,没有要帮教育部及政府说话,现行的本土语教育的确很多问题
首先,文中的妈妈提到
“认为将母语纳入月考范围,根本不公平。”
这是一个误解
以国小高年级为例,高年级语文领域中有分三项:国语、英语、本土语
权重分别是国语5、英文2、本土语1
三者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语文领域分数
所以成绩单上面应该只会出现语文领域的评等,不会出现本土语几分
当然,学校要把成绩单弄得更细也可以,但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因此,新闻中提到的“教改要把闽南语列入月考范围”这句话有点不太对
应该是本土语成绩会正式计入语文领域成绩当中
至于要怎么计算成绩,是要用考试的、平常表现、作业、报告......这就要看学校与老师
而这位妈妈提到
她说,儿子为了月考必须上台演讲,连续好几个晚上边哭边练习,然而这样的崩溃时刻却
得每个学期都经历一次,让她很心疼却又爱莫能助,“学校教的根本有限!对不太会说台
语的我们除了崩溃还是崩溃,丝毫没有一丢丢公平!”
我猜,应该是学校与妈妈的沟通上有误解
前言本土语的评分是由学校与任课老师决定的,可以考试、日常表现、报告
文中的这种评分方式,大概就是体育课最后用跳绳是否能双回旋10下来决定分数一样
或者跟音乐课要考吹直笛
办不到就拉倒,回家要练习也很棒,但真的不用那么有压力XD
至于很多家长对所有分数都斤斤计较又是另一个议题了
再来 有网友提到“母语就不是本土语”、“母语是原住民语”
这样还要修台语,是不是太过于霸道
或者新闻中有提到
“有网友表示自己是客家人,台语并不是自己的母语,凭什么一定要学这个,这是另一种
霸凌吗?”
这个可以解释一下
原先的本土语只有闽语,后来考量到原住民文化认同后又新增原住民语
而近年新移民数量增加,因此我们的本土语(原生母语)又新增了新住民语
因此,目前的新课纲中本土语分成三大区块 本土语、新住民语、原住民语
本土语包含:闽语、闽东语、客语、台湾手语
新住民语包含: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印尼、柬埔寨(对,有这个)
原住民语:族繁不及备载,很多我不想打
原住民语里又可以再细分,例如秀姑峦阿美、南势、海岸、马兰、恒春等不同
客语也是,底下会再细分北四县、南四县、海陆、大埔、饶平、诏安等不同
所以其实关于这个我觉得挺公平的
不想修自己的母语怎么办?那就去选你自己喜欢的吧!我把所有母语都放在那了
而其他版本中新闻中提到的
“根据国家语言发展法规定,自111学年度起,中小学生必修本土语言,如:闽南语、客
语、原住民语、马祖的闽东语和手语”
这种话很容易令人误解
是不是我要修闽南、客语、原住民、闽东、台湾手语这些?
是不是通通都要考试要算成绩?会不会影响升学?
嘿,不是,你只要修“一种”就好,修上述提到的其中任何一种就好
这只会占你一周中的一堂课(原先上闽语的课),只会占你语文领域的八分之一分数
那大家都修不同的怎么办?
就会变成像现在,我们会把六年级本土语课排在同天同节
如果有三个班,我们就找三个闽南语老师在原班上课,修闽语的不用动
因为闽语的选修人数还是最大宗,就留在原教室
其他选修不同语言的同学就分别去不同的教室上课
泰语在一楼、越南语在大会议室、阿美语在教师研究室……
所以每周的本土语课时间,六年级都会在不同的教室修到各自想修的本土语
各种复杂的语言在校内此起彼落、朗朗上口、不亦乐乎
大概是这种感觉
听起来很完美吧?
屁!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师资不足
例如有学生选汶水泰雅、另一个选万大泰雅
理论上我应该要找两个不同语系的泰雅老师
我就问我要去哪里找?政府教育部有培养过这种人材吗?
没有的话怎么办
退而求其次,我只要找一个泰雅就好,管他什么分支,通通去自然教室上汶水泰雅
那万大泰雅怎么办?
不怎么办,不然你在帮我找一个老师出来,然后多算一个老师的钟点费
但现行不会这样做,经费也不足
这又继续牵扯到各族群间大宗小宗的问题
也会牵扯到之后国语文竞赛比赛评审是那个族群的问题
更糟的是我连泰雅都找不到怎么办?
那就只好会说泰雅语就好,有修过教育部的一些先行教师课程就好
也不用是本身就学教育的专业老师
这样的情况下师资良莠不齐是正常的
有老师还好,有些是连想将就都不行
例如闽东、台湾手语,符合这些教学资格的老师真的比日本进口的压缩机还稀少
常常都是东拜托西拜托的最后还是没有老师
找不到怎么办?
那就只好委屈同学您再回去上闽语了,呵呵
家长:“那我小孩选爽的吗?”
老师:“不要骂我,我也真的没办法啊 QQ”
顺带一提,选台湾手语、闽东的很多吗?会要找老师吗?
事实上,选什么语言跟你什么族群没关系
我爸闽东人,我妈泰国人,但我天生反骨就想选布农语
我鲁凯族,我觉得我很客家,我想选修客语
我客家人,我觉得台湾手语超潮,我想选台湾手语
我闽南人,未来想赚大钱想飞黄腾达,所以选柬埔寨语?
可以,以上通通可以
所以有没有人选台湾手语,当然有
且不少家长在帮小孩选择本土语时是抱着“学外语”的心态
“最近东南亚挺夯,那我小孩不要学闽南语了,学泰语好了”
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原本是鼓励学习自己的母语,最后又默默走回菁英导向的教育观
而在五花八门的选择之后
有没有老师,开不开的成功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其实关于本土语言政策的问题真的很多,多到可以写个好几篇出来骂
包含这种本土语推动到底有没有成效?
如果没有成效要怎样才有成效?
上述提到的也只是师资,其他还有很多配套措施可以吐嘲
本人没有想帮教育部洗白,但事实也没有网络传得那么夸张
大抵而言只是想告诉大家目前教育体制下的本土语上课方式
顺便解释一下常见的迷思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