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为何化学chemistry当初不翻炼丹?

楼主: jfsu (水精灵)   2023-01-01 16:55:49
: chemeia 是炼金的正字
: alchemy 是阿拉伯语加上定冠词 (al-kīmiya)
: 那 chemeia是什么意思 在希腊语中是 合成(金属)/(金属)加工 之意思
: 而对希腊来讲 这词也是借来的
: 来自古埃及语khem 意思是(搞)黑(土取金)之工作
: 所以汉语把alchemy/chemeia翻成 炼金术 是非常合逻辑
: 那后来派生出chemistry 日本人翻译时 完全放弃搞合金之原义
: 重新取名为(变)化(之)学
: 那当初为何不翻为炼丹学啊
: 一样的行为 一个想发财 一个想成仙
: 【炼】【说文】铄治金也
: 【丹】【说文】巴越之赤石也。【正韵】赤色丹砂也。
: 炼 : 透过能量转换搞金属 是原 chemeia之义
: 丹 : 特殊之化合物
: 炼丹 (请放弃成仙之概念) 输入特殊物品 透过能量转换 搞出更特殊物品
抱歉,原文恕删。
以这样来翻译,反而大大地限制了化学的发展性。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由物质所
组成的,而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组成和应用的科学。
不管是炼丹术还是炼金术,都是兼具有长生不老与点石成金的效用。在发展的过程中,
都秉持着“科技始终来自于人性”“人性终将臣服于欲望”,简而言之,就是
“贪婪、医学与救赎”,这在东、西方都是一样。
先来说说这个古老的东方神祕国度。
中国古代帝王多妄想长生不老,沉迷长生不老药的炼制和探求。所谓的炼丹术,
说穿了就是为求长生而炼制丹药的方术。早在战国就有位老兄向荆王献过
‘不死之药’;燕王曾派人去学‘不死之道’,只是人还没到,这位自称有
不死之道的人却挂了。
秦始皇也命徐福派童男童女数千人去蓬莱仙岛寻药,结果一去不返…。按道理说,
这些林林总总的记录总该让人知道生老病死是个大自然的规律,但是近乎狂热的
方士与道教徒却认为“唉哟,炼丹就这样了,不要让黄帝不开心”,并根据
“草木本身埋之即烂,煮之即坏,而金石无论火烧土埋却能不朽,拿来服用,
才可能长生成仙”的理论,山不转路转,路不转我转,既然草木之药不行,于是
改用金属和矿物来炼制丹药。
这类的炼丹术最早使用的材料是朱砂,就是红色硫化汞,炼制的方法有所谓的
锻(长时间高温加热)、炼(干燥物质加热)、炙(局部烘烤)、熔(加热使物质烧化)、
抽(蒸馏)、飞(升华)、伏(加热使药性改变)等等。他们发现,红色硫化汞在低温
加热时,就会分解出水银,水银又容易和硫磺生成黑色的硫化汞,再加热升华
之后,又变成红色硫化汞。一下红,一下黑,这种衣衫衣衫亮晶晶的傲娇液体
引爆了这些人的想像力,恐怖感↓ エロ感↑,认为这种物质颜色与型态的变化
,也可以使人的生命形态与肤发发生变化,即:“发白更生黑、齿落出旧所,
老翁复丁壮,耆妪成姹女”。
换句话说,原本是老来滴脚盘的你,吃了这种东西之后,让你返老还童,回到少年
喷过山的时期,比撒尿牛丸还神!
最早的炼丹著作是东汉道士魏伯阳所写的《周易参同契》,被称为‘万古丹经王’。
虽然这本书光听名字就很中二,但书中所记录的实验与化学知识非常多,甚至
还正确地描述了汞的挥发性,例如:“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
姹女就是汞; 飞,就是前面提过的升华。)与多种还原现象(“胡粉投火中,
色坏还为铅。” 氧化铅能够被碳还原成铅。)
此外,书中还提到:“卒得金华,转而相亲,化为白液,凝而至坚。”
说的就是汞合金。他也制出了金、银、锡等金属汞齐。
到了葛洪的时代,当时政治腐败,统治者多妄想长生不老,到处求取长生之药,
加上 采矿与治金技术的发展,造成炼丹之术盛时而行。葛洪所用的炼丹原料
药物,就多达二十多种 (*注),远远超过魏伯阳。
他对原料详加研究其特性与产地,掌握了更多的化学知识。在其著作《抱朴子》
中,有《金丹》、《仙业》、《黄白》三篇,是总结中国炼丹术的名著。
* 注: 除了汞、硫、铅丹、雄黄、雌黄、丹砂外,还有石胆(硫酸铜)、消石(硝石,
硝酸钾)、赤石脂(赤铁矿)、矾石(白明矾)、石膏(寒羽涅)...etc
借由长期的实验,他发现了化学反应中的可逆反应,例:“铅性白也,而赤之为丹,
丹性赤也,而白之以为铅。”
这句是说,铅能变成红色的四氧化三铅(丹),而四氧化三铅又能分解出铅。
此外,在《抱朴子・内篇》详细地记载了雌黄(三硫化二砷)与雄黄(四硫化四砷)
的升华提炼的操作过程、铜盐(碱式碳酸铜)的杀菌功能,甚至还炼制出外表
闪亮亮的宝丹(合金)。
最终葛洪没有炼制出吃了可以长生不死的仙丹,之前没有,之后更没有,但不少人
却是吃了仙丹而早死的。像魏伯阳就是吃了自己炼制的丹药而“仙去”的;光是唐代
就有七、八位皇帝是因服金丹而死,其中还包括唐太宗李世民!Errrrrrrr,这根本
就是皇帝的恶趣味啊!
Ps.很多仙丹的幕后炼制作业都是神(经病)作,根本就是思觉失调下的产物。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曾对此提出批评,认为水银与丹砂本身虽然有其医学上的功效,
但却被术士过度渲染成能长方不死的“仙丹灵药”。
到了宋代,这些炼丹术士们则利用金汞合金(金汞齐)来制造金粉。他们相信,
汞齐就是一种能点水银成黄金的“神丹”。
你信吗?打死我都不信,但他们真的信了。
在西方,人们追求这种黄澄澄的东西比中国还强烈。英
文的chemistry的字源是Khemeia。
虽然这个字的起源已不可考,有一说是源自于埃及尼罗河的沃黑土,即“黑色”;
这个字也常出现在尸体防腐的流程,也有“死亡”之意。
Khemeia与金、银、铜、铁、锡、铅、水银连结,并连结七大行星,加上与死亡有关
,一种形而上学的基础就慢慢出现了。所以有些炼金术士会把不同金属之间的
炼制过程用行星的交会这类行业的黑话来称呼,越显其神秘感,好比某人口中的
人与人的连结。
不久,希腊哲学与Khemeia擦起了火花,炼金术于焉诞生。西元前200年,一位名叫
波洛斯(Bolos)的希腊人。这位大哥堪比时下的柬埔寨诈骗首脑。出版了一本
炼金术宝典: 物理与神祕(Physica et Mystica),里头纪载了一堆制造贵金属的
方法。根据书中的实验方法,让你免经验、月入数十万(是不是有一种即视感?)
之后过了几世纪,因为政治关系,炼金术在罗马帝国遭到禁止,虽然炼金术上不了
台面,但已经已起哲学家的注意。随着亚历山卓的图书馆遭到焚毁,许多宝贵的
知识付之一炬。炼金术走入地下发展,化明为暗。
后来阿拉伯人攻打君士坦丁堡,却被一位炼金术士用神奇的“希腊之火”(
一种硝酸钾混合物)给打退了。受到这样的知识冲击之后,阿拉伯人也决定寻求
这种古老的智慧。他们很快地从涅斯托教派的信徒身上学会了Khemeia的技术。
他们引入自己的用字,将它称之为“alchemia”(al为阿拉伯文中的冠词)。
虽然阿拉伯集印度炼金术与中国炼丹术之大成,但其中心思想还是源于贺密士
(Hermes Trismegaistos)所撰写的《翠玉录》(The E merald Tablet
贺密士将他的将炼金术的方法与配方记录在石碑上,流传后世。
炼金术士则相信碑文之中藏有炼成贤者之石的方法(Philosophers' stone)。
这种没人见过贤者之石,却被描述成散发著耀眼、香味的粉末;当它红色时,可
以将贱金属转为黄金;白色时,可以将金属转变为银。
重点是“它并不存在!”
虽然有哲学的字眼在里头,但却已经逐渐远离哲学基础。也有人说这个传说的物
质是一种精追寻神秘的过程或是表面下的真相。
作为炼金术领域中最伟大的术士当属贾贝尔(Jabir ibn-Hayyan)。和其他狂热追求这
种黄澄澄的东西的术士相比,他没有不同,但至少他是用科学的方法来炼制金属。
他曾将氯化铵(火山口附近的物质)与其他物质反应,并研究其产生的化合物性质,
也会制作并使用弱酸溶液,一些基本的化学原料就是这样组合产生,并在一定
程度上了解它的功能与作用。
他修正了亚里斯多德的四元素论,认为所有的金属都是由水银和硫磺以不同的份
量组成的,只要在适当的条件之下,金属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他认为只要有“炼金液”(Exlixir,阿拉伯文为al-iksir,)这种化剂就可以使所有的
贱金属转化为贵重的黄金,而这里的炼金液就是中世纪欧洲人术士口中的贤者之石。
这一一种炼金液不仅可以用来治疗疾病,还能延年益寿,使人青春永驻,长生不老。
这一点跟东方中国的炼丹术相同。
另一位著名的炼金术士名叫拉齐(Al-Razi)。在它的著作《秘中之秘》(The secret
of secrets)中纪录当时阿拉伯炼金术所使用的器具;其中一部分的器具与仪器后来
还成为了标准的化学实验设备,一直沿用到十九世纪。
在他死后,另一位集穆斯林智慧大成的人出现了,就是阿维森纳(Avicenna)。
阿拉伯名字为尹本西拿(Ibn Sina),在此就不多赘述。
最后,是谁把化学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就是波以耳(Boyle Robert, 1627~1691)
。他在1661年出版了《怀疑的化学家》(The Sceptical Chymist)。这本书的标题
把原本炼金术(al-chemy)的al去掉,成为化学(chemistry)字源。至于他的伟大事蹟,
之后再补上。
ref:
1.科学五千年
2.门得烈夫之梦
3.十大科学家
4.wiki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