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拒绝没日没夜工作 美职场刮起“无声辞职

楼主: nk11208z (小鲁)   2022-08-29 21:30:26
中央社
拒绝没日没夜工作 美职场刮起“无声辞职”旋风
译者:蔡佳敏/核稿:严思祺
(中央社华盛顿29日综合外电报导)美国部分劳工正抵制让人窒息的持续待命职场困境,
改拥抱“无声辞职”(quiet quitting),这个新概念讲求的是每周工时不超过40小时,
限制下班来电,并更常对老板说“不”。
法新社报导,30岁的柏金斯(Maggie Perkins)执教生涯往往意味着一周工作60小时,但
她生下第一个孩子之后突然明白,事情不该是这样。
她在短影音平台TikTok解释说她是怎么开始“无声辞职”的,即便当时并没有这个名词。
她说:“我去度假途中还在飞机上批作业,有照片为证。我没有做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她告诉法新社,她最终离职、改去拼博士学位,但持续为老同事发声,录制影片和
Podcast提供让工作量和工作天更契合的“撇步”。
她说:“‘无声辞职’实际只是意味着你划清界线,从事你被雇来做的分内工作,回家时
还有力气与家人相处。”
“无声辞职”一词最早似乎是在7月的TikTok贴文问世。
根据TikTok影片创作者@zaidleppelin自己的解释,“无声辞职”意指:“这并非直接递
辞呈,而是一改赴汤蹈火的概念。各位还是履行职责,只是不再接受工作就是人生的劳碌
文化。”
这篇贴文迅速窜红,吸引近50万人按赞,类似的忿忿不平之声此起彼落,各大报的专栏作
家则花一整个夏天摇笔杆试图解释这起现象。
而随之而来的争论是:“无声辞职”真的仅仅只试着寻求更合理的生活与工作平衡?偏好
欧洲生活型态而非美国24小时待命文化?
其他争议还包括:是怠工有了时髦的新名字?真的有过劳死风险的人直接辞职不是更好?
不过,数据显示,寻求更好平衡的需求确实是存在的。
民意机构盖洛普(Gallup)发现,2019年期间民调访查的在职压力为38%,COVID-19(
2019冠状病毒疾病)肆虐打乱全球劳动市场之后,2020年职场压力增至43%,其中美国和
加拿大女性面临的压力最大。
类似驱动力促成了“大离职潮”(Great Resignation),也就是因疫情相关压力请辞或
换跑道的劳工人数暴增。
而许多“无声辞职”支持者说,他们对卖力工作没有意见,但只限于职责要求的工时范围
之内。他们奉行的格言是“领多少钱做多少工”。
当然,有部分观察家抱持怀疑态度,说办公室向来有人时间一到即准时下班,也向来有人
爱耍大牌,称被指派的任务不在他们职责范围之内。
“哈芬登邮报”(Huffington Post)创办人哈芬登(Arianna Huffington)更进一步严
厉批评,她撰文写说,“无声辞职”的下一步就是“辞掉人生”。
但美国前劳工部长瑞赫(Robert Reich)对反驳观点提出有力的总结,他说:“劳工不是
在无声辞职,而是在拒绝劳力被剥削。”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208290167.aspx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