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长期低利率、低汇率,台湾付出很高代价!

楼主: TBOC (花严)   2022-08-08 23:27:43
长期低利率、低汇率,台湾付出很高代价!中研院挑战央行,提4招改革金融政策
2022-08-08 12:06
风传媒 林彦呈
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台湾近20年来的经济成长及金融发展缓步迟滞,中央研究院称之为
“失落的20年”,如今面临亟需改革的阶段,并且应该进一步检讨中央银行制度,包括货
币与汇率政策的改革,“长期的低利率和低汇率政策,为台湾带来很高的代价。”
中研院今(8)日公布《台湾货币金融改革政策建议书》,针对资本市场资金运用的活化
、中央银行货币与汇率政策,以及金融政策与机制等面向,提供全面性与前瞻性的建言,
希望促进台湾的金融发展与经济成长同步前进。
台湾所得与财富分配问题恶化
中研院在这第16本政策建议书中明白指出,央行长期的低利率及低汇率政策,导致产业发
展不平衡以及民众所得和财富分配不均,低利率有利于贷款人,而不利于储蓄者造成所得
重分配,并且可能助长房价造成财富重分配。
低汇率则使资源大量流入出口导向的制造业,造成资源扭曲与错置、内需发展不振,缺乏
发展高品质内需产业的诱因,产业发展失衡,也不利于内需产业和金融产业健全发展。
此外,央行缴库盈余十几年来高达政府岁入10%,反映政府财政健全性的不足,也造成财
政上的依赖。央行的盈余缴库目标,会扭曲其货币与汇率政策,尤其是外汇存底累积过于
庞大时,这些都使货币政策失去独立性,甚至在遭遇经济冲击时难以有效回应。
同时身为央行理事的中研院院士李怡庭,在本建议书中质疑,台湾央行被归类于隶属行政
院的国营事业,依法须将盈余缴交国库,“倾向助贬的汇率干预、极低的利率、庞大的外
汇存底,是否与央行盈余缴库的考量有关?”
她认为,央行应该公布外汇干预的历史资料,同时也要提升独立性,勿视同一般国营事业
,使央行具备独立的预算权,避免盈余缴库的绩效压力。
金融稳定的背后 一将功成万骨枯?
中研院指出,原则上“最佳”的货币金融体系和监理机构有三个主要目标。首先是稳定且
可预测的通货膨胀率、和由市场决定有竞争力的汇率,以保持货币和金融稳定。
第二则是谨慎而有效地投资一国的金融资源,不将所有金融资源皆投资于高风险高报酬资
产、也不是皆投资于无风险低报酬资产。
最后是发展一套完善的金融体系,作为增加就业和收入的来源,并为急需产业转型的台湾
提供关键金融资源。
然而,中研院政策建议书研议小组在检视台湾的货币机构和金融监理委员会的运作后,发
现台湾的货币和金融体系虽已达成上述第一个目标,但这成就几乎是以牺牲其他两个目标
为代价。
中研院指出,大量资源没有得到最佳投资(特别是央行的外汇存底),金融体系变得扭曲
、发展迟缓,将造成金融业不但不能发展为创造就业和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也缺乏产业
转型所需的金融工具和中介机构,这也是造成台湾薪资停滞近20年的原因之一。
中研院提4大建议
这本政策建议书认为,台湾应将上述三项主要目标重新平衡,实现央行和金融监理机构的
现代化。研议小组从活化台湾资本市场,提升央行货币与汇率政策制定,改善金管会前瞻
性的金融监理等三大面向,具体提出以下四项政策建议:
首先,台湾应效法美国联邦储备银行(Fed),提升央行的独立性、透明度与可究责性,
基于系统性的货币政策研究,建立一个完整的动态分析架构,并提供前瞻指引。且应参考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经验,在维持货币稳定的同时,可慎重评估是否将部份外汇储备资金投
入主权财富基金,在具透明度和可究责性下,此可带动产业发展现代化,创造就业和提升
薪资收入。
第二,央行应该公布外汇干预的历史资料,设立全职而专业的理事,并且根据金融业的大
趋势,对数位货币有效地进行全面优劣评估。
第三,为金融监理及金融稳定机制之优化,应重新定位个体审慎监理及总体审慎监理主管
机关及设立金融稳定委员会。
第四,从大数据的观点,尽快修订个资法以便建立完整的可携资料权,建构更完备的数据
中心,以整合及配对跨产业、跨部门、及跨国的生产商、代理商和消费者。
中研院针对科技发展及社会重要议题,遴聘院士、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研议小
组,针对选定议题共同研议相关策略,并且公布政策建议书提供相关单位参考,期待引发
社会对此问题的多元思辨,以利政府决策及研拟执行方案。
本次研议小组成员包括王平、谢长泰、蔡瑞胸及李怡庭等中研院院士,以及新加坡国立大
学商学院讲座教授杨贤、中研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明郎。
https://www.storm.mg/article/4461955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