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司马光破“肛”救友 台湾庙宇失文化承传

楼主: Articuno (icebird)   2022-07-05 20:12:29
司马光破“肛”救友 台湾庙宇失文化承传
https://img.epochtimes.com.tw/upload/images/2022/07/02/562870_medium.jpg
中国石雕产品大量倾销回台,却未在文化品质上把关。(文史工作者吴勇练提供)
大纪元时报 2022年07月03日
【记者袁世钢/台北报导】研究台湾传统庙宇建筑30年的文史工作者吴勇练指出,目前台
湾大大小小的庙宇约有3万间以上,但有90%在石雕、木雕、交趾陶等建筑装饰上,采用大
量中国制品,作工精细却无人文特色,人物表情及肢体动作千篇一律,更闹出不少文化笑
话,毫无文化价值。
吴勇练向《大纪元时报》表示,石雕产品在庙宇建筑中是主要建材,包含龙柱、地板、墙
面、石狮等,虽然中国在文化大革命后不重视传统建筑、庙宇文化,但由于台湾缺乏较好
的青斗石,在三十几年前两岸开放后,有许多人带着技术到中国设厂、投资,以台湾接单
、中国生产的模式将石雕产品大量倾销回台,却未在文化品质上把关。
以石雕的墙面装饰为例,竟出现将北宋文史学家司马光砸缸救友的典故刻成“破‘肛’救
友”,或是将传说有羞花闭月之貌的貂蝉拜月故事与嫦娥奔月混淆,刻成“貂蝉奔月”。
甚至还有把“人生四畅”作品中的伸腰、掏耳、搔背胡乱配上读书励志、洗耳痴聋、月下
扑背等标题,而撚鼻则是连动作都不同,并以寄情山水为标题。
吴勇练指出,错别字可能是中国工厂接单后要先转换成简体字才看得懂,但生产时又要依
照台湾订单雕刻正体字,使用翻译软件经过2次翻译后就变成错字;而历史故事混淆、乱
下标题等问题,是因为承包商没有审稿,庙方也不在乎文化正确性,就算发现错误也会因
成本问题而不愿意修正;随便弄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是对神明不敬。
掌握资源者取代文人 主导修庙劣逐良
庙宇在几十年前是地方上的文化中心,吴勇练表示,当时是由文人、仕绅阶级主导修庙,
许多早期的庙宇都会有很多对联,所以石雕、木雕的题材都是正确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一
环;但大约在民国60年以后,变成掌握资源的人主导修庙,由于本身缺乏文化素养,所以
根本不在乎传统文化与建筑,庙的外表修得还可以就行,有钱赚就好。
而现在的庙方为了压低成本,多以统包工程的方式发包。吴勇练说,有别于过去庙方个别
单独发包给石雕、木雕、交趾陶等各领域的匠师,或是发包给大木师(类似建筑师),再
由大木师找长期配合的当地匠师施作,现在的承包商没有专业能力,靠交际手腕、给回扣
等方式低价抢标,只好拿粗制滥造的中国产品履约,“反正也没有人懂”。
以木雕为例,从事庙宇建筑工作44年的彩绘工艺师黄上升向《大纪元时报》表示,光是浮
雕一对门神秦叔宝、尉迟恭,从打粗胚、开脸到身上的纹甲等,一个人做至少要花半年,
且工资最少是以一天3,600元计算,而现在的中国产品只需1/5的时间就能完成;若台湾匠
师的工钱要100万元,中国产品的成本只需要20~30万元。
作工精细却无保存价值 致文化灭失
虽然石雕、木雕等工艺品现在都能以电脑雕刻的方式打粗胚,再由人工修饰。但黄上升认
为,有些东西不如以前。他以36天罡、72地煞的木雕藻井为例指出,以前手工雕刻可能要
7、8个师傅一起做,所以每一个形象都不一样,“那时候的东西是带有生命的”;现在中
国厂商最多可以一次做出30个,因此每间庙的藻井都差不多。
吴勇练也说,现在的庙盖得好像还不错,但雕刻作品的图案千篇一律、缺乏创意,做得漂
亮却没有特色,过去雕刻作品在人物的脸部表情、手部等肢体动作是最精采的部分,但现
在却毫无变化、非常呆板;30年后损坏了就直接打掉重建,根本就没有保留价值。他感叹
,很多庙宇都很有钱,但庙方人员却不知道文化资产的重要性。
在大量中国制品倾销下,台湾匠师的工作机会减少、工资被压低,吴勇练担忧,除了少数
技术比较好的老师傅还能接一些政府文化单位修复古蹟的工作外,大部分的匠师都转行了
,从学校训练出来的学生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且修旧如旧的工作也不会有创新,年轻人
很难有发挥空间,恶性循环下导致文化程度越来越差。
https://i.epochtimes.com/assets/uploads/2022/07/id13772586-562985.jpg
图为寺庙的神像装饰。(王嘉益/大纪元)
借牌文化盛行 古蹟修复变破坏
不过,未来恐怕连古蹟修复都没得做。黄上升向《大纪元时报》透露,有建筑公司为了通
过政府审查、取得承包资格,竟向不同领域的匠师借用匠师执照;但承包商不会做也不会
估价,所以要求匠师帮忙估价,却还不一定会请他们施作,最后找来没有执照的师傅,等
于是破坏文化资产而非保护,“政府没有在保护我们这些匠师”。
“文化光荣是一种无形的百年资产”,吴勇练说。他强调,庙宇文化具有尊崇、荣耀神明
的宗教特殊性,他不反对采购中国的低价商品,关键在于庙方是否重视文化、愿不愿意花
钱;雕工虽然可用现代技术取代,但在文创、题材部分应由台湾匠师设计,台湾的年轻人
文创能力都不差,庙方应找文人修庙,台湾文化资产的创造与保存需要庙方支持。
黄上升表示,中国的东西不是全部都不好,但承包商、庙方应对品质把关,不能说断一只
手、一只脚,或是眼睛、前后脚刻错了的瑕疵品也拿回来用。虽然每个人有不同的生财之
道,但工艺品是一种文化传承跟保存,也代表每个时代的特色;希望能将每个时代具有代
表性的东西保存下来,否则就会出现文化断层。◇
https://www.epochtimes.com.tw/n381478.htm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