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50净零碳排路径出炉 十大关键问答一次

楼主: ravager (wait for it)   2022-03-31 07:30:37
备注请放最后面 违者新闻文章删除
1.媒体来源:
※ 例如苹果日报、自由时报(请参考版规下方的核准媒体名单)
※ Yahoo、MSN、LINE等非直接官方新闻连结不被允许
2.记者署名: 潘姿羽、梁珮绮、张雄风
3.完整新闻标题:
2050净零碳排路径出炉 十大关键问答一次看
4.完整新闻内文:
净零碳排放已经成为国际趋势,台湾面对这股转型浪潮,也在今天端出2050净零排放路径图。不过2050年再生能源占比要如何达到6成以上、电动车政策又将如何影响民众生活,整理十大关键问答一次看懂。
国发会今天与环保署、经济部、交通部、科技部、内政部共同举行联合记者会,公布台湾2050净零碳排路径图,揭露外界最关注的能源配比数字。
根据路径图,2050年再生能源将占60%至70%、氢气9%至12%,火力加上碳捕捉、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约占20%至27%,抽蓄水力1%。
产业界高度关注净零排放路径图,因为牵涉政府电力基础设施规划、供电稳定等面向,但净零排放不只是产业界的事,其中如2040年新售汽机车全面电动化、近零碳建筑等政策,也与民众息息相关。
●依2050净零排放路径规划,未来是否会出现电力不足的问题?
国发会主委龚明鑫表示,政府规划净零转型计画时,就保留电力成长空间,以年平均成长2%为基准、正负0.5%,需电量为4275亿度到5731亿度,足以支撑产业发展、维持供电稳定;而且随着再生能源建置量的扩大,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买到绿电,没有缺电问题。
经济部次长林全能补充,电力成长每年平均1.5%至2.5%是经过全面盘点结果,包括台积电等半导体业者在台湾扩大设厂、投资台湾三大方案申请踊跃以及未来将全面实施运具电动化等因素,都已纳入考量。
龚明鑫直言,再生能源成为基载电力已是全球趋势,各国都面临同样问题,台湾的当务之急就是在2030年前,要将储能系统、电网韧性尽快建立,才能继续往前走。
http://i.imgur.com/AhvuU8p.jpg
●2050年能源配比当中,再生能源高达60%至70%,要如何达成?
根据2050净零路径规划,可以用2030年作为分水岭,在这之前,先用现有的成熟技术落实,尽最大能力发展太阳光电与风力发电,同时研发新兴技术;2030年之后,新的能源技术就可以协助再生能源发展占比进一步提高。
短中期(截至2030年):推动既有技术,优先布建成熟光电风电,同时研发新技术如氢能混烧等,并与日本、澳洲展开国际合作,预期2040年商业化。
预期光电到2025年累计20GW,2026年至2030年每年2GW;风电到2025年累计5.6GW,2026年到2035年每年1.5GW。
长期(2031年至2050年):普遍应用新技术,进而将再生能源极大化,包括扩大光电风电设置场域、扶植优势前瞻地热海洋能、建构基载型绿电等。
在此阶段,光电朝向高效率模组发展,至2050年目标累计达40至80GW;风电朝浮动式、大型化机组发展,至2050年目标累计达40至55GW。
●按照能源配比,2050年能源有6至7成依靠再生能源,供电稳定会相当辛苦,火力电厂是否还是会扮演一定角色?
2050年再生能源占比达6至7成是经过跨部会沟通,且技术会不断演进下的成果。除了再生能源,火力电厂配合CCUS技术仍保有20%至27%的比重,将燃气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捕捉下来,进行储存或再利用,就可达到净零排碳的目的。
龚明鑫也说,不论是国际能源总署(IEA)或是国外规划,未来能源配比多以再生能源占绝大部分,甚至太阳光电加上风力发电就可能占比达7成;台湾因为土地较小,占比没办法拉那么高,要用其他方式。
“全世界都面临太阳光电跟风电占比较大比例,同时会遇到电力稳定问题”,龚明鑫表示,这也是2030年之前,储能、电网韧性、智慧电网等领域要赶快布建起来,政府将之列为重要工作。
●净零排放规划的能源占比为何不含核电?
龚明鑫表示,每个国家情况不同,台湾地小人稠,核电厂设在哪里都有很大争议,地方政府也不支持。
至于部分国家仍将能核能列入选项,龚明鑫回答,其他国家范围比较大,各国条件不同。
http://i.imgur.com/LJE0Xdb.jpg
●中小企业如何因应能源转型?会不会买不到绿电?
现阶段已经有不少大企业开始采购绿电,龚明鑫表示,政府将保留一定比例的绿电,提供给中小企业购买,也会辅导企业建构减碳能力,“国内中小企业不用太担心,政府转型过程会跟企业站在一起”。
在协助产业净零转型部分,政府也将推二大合作模式,一是采先大后小、以大带小的模式,二是结合产业公协会力量,并由国营事业以身作则。
●运输方面,政府设定2040年电动车、电动机车市售比达100%,有何配套措施?
政府力拼2040年新售的车款不再有燃油车,而是电动车或氢能车,但不会采取“禁售”手段,而是透过补贴让外部成本内部化,同时让整体环境更便利。
“价格合理、环境也便利,目标就能自然达成”,龚明鑫表示,充电若不方便,就算到时电动车价格再低也没用,因此建构环境相当重要。
交通部次长陈彦伯则说,各界关注推动电动车的过程中,车主易有“里程焦虑”,因此交通部将携手各单位推动充电桩置,在转运站、服务区、旅馆,甚至路边停车场安装充电桩,完善配套措施。
近年不少电动车买主遇到自家社区无法安装充电桩的争议,陈彦伯提到,充电桩部分涉及公寓大厦管理相关规定,会与相关单位合作、让电动运具环境更完善;内政部次长邱昌岳也表示,未来将预留充电设备停车位,这部分法制工作已经快要完成。
●政府推动净零碳排能源转型,预算从哪来?
国发会表示,为了让2030年以前成熟技术布建最大化,并同步投入未来技术研发,经初步盘点,2022年至2030年约有新台币9000亿元的预算需求;其中金额较高者有再生能源及氢能2107亿元、电网及储能2078亿元、运具电动化1683亿元、节能及锅炉汰换1280亿元,其余项目还有低碳及负碳技术、资源循环、森林碳汇、净零生活等。
预算来源可分3部分,既有规划1200亿元、国营事业4400亿元,新增计画部分约3200亿元;龚明鑫表示,新增计画部分,3200亿元均摊下来,每年增加约400亿元左右,“调度应该还ok”。
媒体询问是否需要订定特别条例争取预算,龚明鑫回答,是否需要订定特别条例由下任政府思考比较合适,但不一定需要特别预算,也可以放在公建预算,只是额度增加而已。
国发会补充,从明年开始,前瞻预算、科技预算及公建预算都将纳入“净零排放”的项目;下一期前瞻计画(2023-2024年)已预留一定额度,2023年公建预算也已规定所有“新兴计画”须和净零碳排挂钩。
●政府在2030年前的减碳路径似乎太慢,未来是否可能加大力道?
依照政府原订规划,2030年前要减少碳排量20%至25%,不过,去年在格拉斯哥召开COP26决议,2030年要减碳45%,环保署长张子敬表示,会配合决议进一步检讨;龚明鑫坦言,2030年前要减多少碳,将在年底公布,因这段期间是扩大既有技术,同时开发新技术,预计2030年后才会普遍应用新技术,效果才比较显著。
●是否考虑征收碳税?
碳费征收将是由大到小,先对大企业课碳费,环保署也有减碳额度交易,让产业有更大机会达成减碳目标;期许透过建立制度,让产业面对国际碳边境税征收的竞争环境时,能有更大的适应能力。
至于碳税议题,张子敬表示,会由碳费先行,看看执行效果,再考虑后面的部份。
●是支持民间成立碳交易市场?
张子敬表示,碳交易平台不由民间自己设立,是希望帮助国内减碳,也让有需要的人买得到。
张子敬也提到,若民间引用的是不被承认、或是国外的碳权,这对台湾的减碳没有帮助,因此还是希望能维持在有需要的人能买、价格也是合理可负担的状况,而非供需失衡、变成金融炒作的商品。
http://i.imgur.com/NYAea5b.jpg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需放媒体原始连结,不可用转载媒体连结:
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2203300334.aspx
6.备注:
龚明鑫直言,再生能源成为基载电力已是全球趋势,各国都面临同样问题
你各位不要再吵要核电了
http://i.imgur.com/Afo4l9U.jpg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