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朝是哪一个?

楼主: WARgame723 (钒合金大湿)   2021-06-20 16:50:16
先问一个问题:中华民族是怎么来的?
古典时期,在族群之上建立共同认知是地狱难度,我国古代一直有华夷之辨。 而清作
为最后一个王朝,则是一个试图用共同叙事去糅合多民族帝国的朝代,它通过满汉蒙藏
划区而治的种族隔离+清帝兼任多重身份的天下共主这一裱糊匠手法 维持住了帝国的框
架,这差不多已经是古典帝国能做到的极限。
虽然清没有带来民族融合,但起码把帝国的框架搭住了,在19世纪后期进入主权国家语
境后,领土思想进入中国,“清朝领土”概念随之形成。 新思想为国人接受有一个循序
渐进的过程,清室对割让某些边远边疆的无所谓态度,维新派主张出卖边疆给列强换取
利益,都是过渡时期领土观念淡薄的体现。 但领土观终究要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接受。
随着清朝走向生命终点,如何处理清朝领土就成了问题。 在皇室宗主权结束后,如何
维持帝国疆域内的共同认知?
古中国确实没有近代民族主义,但不等于没有族群观,古人讲华夷之辨,虽然“夷”不
是单纯血统概念,有强烈的文化烙印,但无论以血统还是文化为标准,清朝境内都存在
大片的“夷”。 革命党的政治口号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但如果清不能代表华,那
么“华”把清推翻后,清境内属于“夷”的部分还是不是中国? 总不能说朝鲜和中国日
占区都属于日本帝国,抗日战争胜利了,朝鲜就变成中国领土了吧?
——或许你可以说按照古典华夏中心论,天下只有一个中心就是华夏,清继承明的法统
,虽然统治者是夷但是疆域都属于大华夏圈内,以此为据,“夷”都是华夏 的臣,可以
继续属于中国。 但别忘了当时已经是20世纪,世界进入了近代国际法体系,主权原则成
为领土划分的首要法则,而且20世纪初华夏朝贡体系已经不复存在,谁还理你那套古典
天下观?
——当然你也可以说法统是狗屁,但问题是当时中国衰弱,武力本就不足,你作为弱势
方,鼓吹法统没用拳头至上,没发烧吧?
这些问题的争议在当时一度相当激烈,表明古典华夏概念已不能满足继承清帝国法统这
一历史需求,而一个国家不能没有主体民族,因此革命党人中以汉地为基本盘建国的思
想颇多 ,铁血十八星旗就是时人观念的缩影。
当然,很多人不同意这样做,梁启超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人物,他于20世纪初提出“中华
民族”论。 这是一个人为制造的近代民族学概念,和古代的中华、华夏是两回事,创造
它的根本目的就是跟国际接轨,仿照西方的近代民族主义思想,从古中国挖掘“中华民
族本一家”的渊源 ,淡化华夷之辨的旧叙事,把清朝疆域内的“夷”和汉族拉到一起,
在古典华夏中心体系瓦解后为多民族中国提供法统。
这是一种理性的政治考量,否则满清领土那么大,非汉地就这么放任自流?
自然,嘴上是不可能直说的,引经据典花言巧语是一定要的,但无论话术怎么巧妙,事
实就是古人从来就没有不分华夷地把东亚大陆上一大堆族群都视为自己人, 清朝以前无
论血统还是文化都根本不存在中华民族。
到了清朝,它又实施种族隔离,更没有把各族融合成什么中华民族。 所以当时有中国
,有华夏,有中华,但是“中华民族”,对不起,没有,它是人造物。 但政治就是这么
回事,为了利益,为了领土,话术都是可以讲的,这就得到了部分革命党人和旧军阀的
认可。
千万别觉得先人没事找事,政治必须师出有名。 纵然法统只是名义上的,民族主义不
会因为给了个法统就自动形成,但如果连名义都不给,统治的成本就会大大增加。 法统
上站住了,才可以光明正大地宣传。 首先革命党和北洋军阀搞了一个五族共和的妥协方
案,孙中山说中华民族是“国族”;蒋介石政府又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单一性;随后日
本侵华的亡国危机,又刺激了不同民族 的中国人实质性地团结起来,增进了国族认同,
国歌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才能深入人心。
这就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中华民族从来就不是天然民族,更不等于华夏,而是为了
接盘清朝领土所生造的概念,从根源上,它是清朝子民的集合。 这是一种政治话术,和
清朝本身的好坏无关。 如果不是为了领土完整,按照当初革命党内曾经流行的思想,以
华夏本位、汉民族主义为意识形态,就是以汉地为基本盘建国了。 这话不太上得了台面
,但政治就是这样子的。
所以官方一定会承认清朝是中国朝代,曾经合法拥有中国的宗主权,那么以它的统治疆
域作为定义中华民族的界限才具有站得住脚的合法性。 清一直被承认为中国朝代,在新
中国并没有根本性的争论,有封建王朝的功和过,清的垮台则是封建帝制落后于历史发
展而走向终结的必然结果。
元在这个话题里是打酱油,只是因为同属异族统治被顺带拉进来说的。
这套以大一统为出发点的叙事本身是行得通的,民众也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就算抛开还
珠格格这类戏说剧不谈,像宰相刘罗锅、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天下粮仓等 “中国”视
角的清宫正剧并没有让观众产生反感。
那为什么近年撕起来了呢?
……………………………………
中华民族毕竟是人为构建的,天然族群不会因为定义了一个中华民族就自动消失。 我
问你是哪国人,你会说你是中国人。 但问你是哪个民族,你会说你是中华 民族吗?
不会,你会回答你是汉族/满族/藏族……
这就是关键。 虽然中华民族被人为定义,但毕竟时间太短,中国人虽然愿意在这面旗
帜下归属中国,但并不认为“中华民族”是真正的“民族”,它只是“中国人”的别称
。 在日寇侵华、亡国灭种的外在危机结束后,中华“民族”的内生凝聚力并不足以稳定
维持一个多民族大国。 如果我党当初没打赢,中国的民族问题绝对会比真实历史要凶险
得多。
但幸运的是新中国是一个特殊政权:它拥有基层动员力强大的意识形态和一位威望空前
的政治领袖,这两条坚固的支柱让新中国拥有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依赖民族主义的国家
主义叙事。 很多人忽视了一个关键事实:“前三十年”的国族认同强烈,并不是由于
中华民族本身极为稳固,而是因为教员的号召力超越了族群的界限和社会改造摧毁了旧
式基层结构。 前者为国族认同提供了强有力的核心,后者把党组织直接沉底,大大削减
了不同族群之间的组织差异。
实际上,“承认教员的领导,接受他的思想和组织”,才是那个时代不同族群的中国人
对“我是谁、我信谁、我跟谁”的真正共识。 在这一共识下,民族识别、区域自治、少
民优惠等政策没有造成明显内耗。
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 新中国的国家主义力量如此强大,让人们产生了族群差异可
以被战胜的错觉。 在激情燃烧、人定胜天的岁月中,大多数人都很难认识到这两条支柱
的力量是具有局限性的,加上民族识别、区域自治等固定族群划分的政策初衷是好的,
都是共产 主义解放全人类的理想指导下人人平等思想的组成部分,在教员和党的意识形
态极强的号召力下,人们也就并不担心。
可是,族群的力量之源是人类最天然的血缘,不是任何意识形态能轻易抹去的,被制度
性固定后就更是如此。 教员逝世后,一来他的威望没有人能替代,二来改开后政策体制
出现转变,三来国人认识到自己和欧美的差距远超想像,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河殇的出
现。 “我是谁”,“我信什么”,成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在上述历史背景下这确实很难办,于是提出了“黑猫白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把
经济建设本身作为意识核心,一心一意搞建设,发展才是硬道理,相当于在 没办法的情
况下先搁置,留待以后解决。
但是,国族认同的问题总是要面对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毕竟还远不能超越各个民族的内
部认同。
汉族没问题,因为汉族从古到今都是中国的主体族群,华夏就是中国,汉人天然就和中
国绑定,想分也分不开。 但少数民族不一样,他们没有做过中国的主体族群,要用什么
共识来保持归属感?
参考世界上的其他主要的多民族大国:苏联是典型的反例,民族矛盾尖锐;美国以“自
由”作为意识形态核心;法国以殖民地宗主作为信仰根基;印度靠推行印度教建立共同
认知……这些 例子都无法在中国生搬硬套,事实上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有一条路,靠
利益。
许多人没有看清楚这一点,对当年在刑事、教育、经济、计生、宗教上的优待进行一味
批评,这是有所偏颇的。 也许从今天看来尺度值得商榷,但这是用物质来争取认同的无
奈选择。 另一边,由于落后带来的集体不自信,汉族的信仰存在真空,主体意识薄弱,
崇洋媚外严重,人们并不觉得“我是谁、我信什么”是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 国家在“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下,在教员去世后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小心翼翼地回避
民族主义浪潮,成功维持住了和谐局面。
不要小看这一成绩,更不要轻易去贬斥,在民族主义浪潮风行全世界的20世纪,我党自
建国起,能够在不依赖民族主义叙事的情况下,让一个全世界人口最多、最复杂 的国家
保持内部稳定,不发生严重民族内耗长达大半个世纪,已经是人类的奇蹟了。
但时代终究是要变的。 近年来,外和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冲突加剧;内有阶级固化
、贫富分化加深,经济增速减缓,外因内因一起上,导致新时代国民的危机感和无力感
加深了,“年轻人 看不到希望”,是网络社区越来越经常出现的一句话。 “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的财富增量期望作为意识核心,就不再能满足年轻人的精神需求了。 说俗一
点就是靠当做题家或者打工越来越看不到希望了。
——而人类的历史早已证明,一旦社会的焦虑感和绝望感上升,那么必定要寻找一个信
仰的目标作为情绪的宣泄口,而且它必须能承载狂热的情感。
什么样的信仰可以承担这样的任务?
政治家、宗教、communism和民族主义,都是可以选择的对象。 其中民族主义,是人类
现代史上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意识形态,这当然也会被当代中国人所追求。
那问题就来了:既然要谈民族主义,那选择什么民族为代表呢? 而真的开始思考民族
主义的可行性后,中华民族叙事的先天不足就暴露了。
首先,是已经提到过的:中华民族作为“民族”的认可强度不高,人们把“中华民族”
视同于“中国人”,而叙述民族成分时,仍然以汉满蒙回藏等等 族群自称。 “中华民
族”作为多民族中国的身份法统是可行的,但在私人情感上,远不够作为民族主义的载
体。
接着,更难回避的问题又来了:民族主义具有排他性,一个多民族国家可以存在多种民
族主义,但能够代表国家的民族主义,只能有一种。 由于汉族的绝对主体身份,一旦汉
民族主义完全崛起,就绝对不可能依附于其他任何民族,必然成为代表国家的意识形态
。 它和“中华民族主义”谁是代表,只能二选一,是不可并存的。 支持汉民族主义,
必定意味着对中华民族叙事的否定;支持中华民族叙事,就必定对汉民族主义进行压制
。 这个道理对全世界任何国家都是一样的。
那么,一来中华民族作为“民族”的属性尚弱,汉人的第一民族认知是汉族而不是中华
民族;二来在中华民族内部,数十年来汉族的待遇不问可知。 这俩原因导致汉人要么不
谈民族主义,一旦谈了民族主义,在只能二选一的情况下,必然优先选择汉民族主义,
而对中华民族叙事产生抗拒。
而如前所述,中华民族,恰恰是以清朝疆域为标准,以接盘帝国领土,维持大一统为目
的构建的人为概念,这一概念必须以清朝是中国朝代为前提,一旦把清朝定位为旧 日本
帝国这类殖民者,清帝国就不是“中国”,把帝国子民定义为“中华民族”的合法性就
会从根源上倒塌。 这就是汉民族主义和“清朝是中国”有不可调和的结构性矛盾的根本
原因。
显然,在中华民族叙事成为主旋律,难以正面撼动的历史背景下,“皇汉”采取曲线救
国方案,选择坚决否定清朝的中国属性这一论证难度相对较低的策略来达到以汉民族主
义代替中华 民族叙事的真实目的,不失为一种“聪明”的选择。
所以这么一说大家就能明白,为什么清朝在一百年前已经死得透透的,再也没有复活的
可能,当今满族的汉化程度也很高,在国内绝对不是必须首要关注的群体,“ 皇汉”依
然要非常坚决地对清朝集火;为什么清朝身上封建主义的黑点之多、阶级压迫之深重罄
竹难书,“皇汉”批判清朝绝对不碰封建主义、阶级矛盾的维度,坚决以民族 为切入点
了。
而许多人听到这类言论,立刻察觉到清朝非中国论背后隐藏的对中华民族的解构,以及
这种解构对中国统一的政治伦理的破坏,故产生强烈反感,撕逼随即发生。 如上所述,
这几年民族主义的社会需求上升,撕逼当然也就越来越多了。
元朝仅仅是顺带被拉上躺枪的小配角而已。
当然,你要问我怎么评价“皇汉”的解构策略,我只能告诉你,一方面,汉民族主义的
需求确实有;但另一方面,中华民族概念的创生本就是为了在清帝国 倾覆后为大一统提
供理论依据,解构清朝的中华属性意味着对中华民族合法性的动摇,下一步则是对我国
大一统政治伦理的质疑,这显然也是“列强”们所希望看到的, 甚至不排除有别有用心
之人进行刻意的挑拨和煽动。
最后,如果你还想问,有没有办法在坚持汉民族主义的前提下,不影响中华民族的建构
;或者有没有办法一边坚持汉民族主义,一边又找到一种不依靠中华民族叙事来达成数
十个族群的国族认同的有效话术,我只能说:这两个问题我没办法回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