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台湾是走错哪一步才走上惜筛之路的?

楼主: Lekas (第七个房间)   2021-06-14 12:44:50
※ 引述《HisVol (他的体积)》之铭言:
: 要说PCR筛检量能少
: 其实一开始全世界量能都少
: 但正常反应应该是提升量能
: 惜筛应该只是一开始的权宜之计
: 要说盛行率低怕出现太多伪阳
: 但你惜筛怎么即时监测出盛行率开始上升?
: 如果当时广泛快筛或是pooling筛多一点的话
: 可能万华会早好几个礼拜被侦测出来
: 感觉台湾一开始也没那么坚持不多筛一点
: 台湾中间是走错哪一步
: 才走上惜筛之路的?
: 有没有卦?
台湾的防疫走到今日这窘境,
归结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惜筛’两字。
为什么如此惜筛?
因为把‘防疫’与‘宣传’,这两种工作混在一块。
如果只从防疫的角度来看,防疫工作的成功,
多半定义在疫苗覆蓋率达到某个程度(至少五成以上),
由于变种病毒,有些国家纵使达到,也仍不敢松懈。
但若从宣传的角度来看,防疫的同时,一边进行宣传,
才是把防疫红利化为政治资源,最有效的方式。
因此才会有防疫进行到一半,就跑到小巨蛋开唱庆功,
或跑垦丁行销旅游,这一类宣传行为的出现。
那在还没开打疫苗时,要如何定义防疫成功?
什么数据能成为防疫成功的指标? ‘极低的确诊人数’。
所以整天在讨论假阳性伪阴性,或只要提个筛字,
就被打成普筛仔,再用群体讪笑方式让其闭嘴,
目的就只是想保持漂亮的数字,好拿去继续宣传。
这惜筛如金的风气,后续所影响到的层面甚广,
甚至可说是导致一连串的骨牌效果,才有今天的苦果。
1.没有足够的筛验,无法做出较完整的数据库,
 代表在进行3+11,这个隔离决策的重大改变时,
 并未有充足数据来支持这做法,因此会议纪录只能消失。
 → 防疫破口的造成
2.没有足够的筛验,来进行小规模小范围的疫情监控,
 对整体疫情判断过于乐观,从而导致疫苗采购策略也过于乐观,
 整体采购剂量偏低,导致在谈判上筹码不多,使交货期一延再延。
 → 疫苗策略的失败
3.迟迟未提升筛验量,因此在疫情爆发前期,
 只能用筛验极度塞车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数据,
 来进行各项判断,所以反应总是慢了半拍甚至一拍。
 → 事后补救的龟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