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认真问,为什么大家这么讨厌108课纲

楼主: biach4300736 (盘尼西霖)   2021-06-08 21:13:09
自己作为高中现场教师第八年
我认同原PO的想法
但既然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我在此只想先做一些场简单的分类
再针对一部分做讨论
以下内容没有严谨的数据佐证
且仅为质性的讨论分享
所以请鞭小力一点
首先分类:
1-a.家境富裕且成就动机较高的学生
1-b.家境富裕但成就动机普通的学生
1-c.家境富裕却成就动机低落的学生
2-a.家境普通仍成就动机较高的学生
2-b.家境普通也成就动机普通的学生
2-c.家境普通但成就动机低落的学生
3-a.家境困难却成就动机较高的学生
3-b.家境困难而成就动机普通的学生
3-c.家境困难也成就动机低落的学生
我“个人”认为教育会奖励成就动机高的学生
但即使成就动机高
在受教育过程中的资源仍然非常重要
就像有好的基因 如果营养不足一样无法茁壮
同卵双胞胎在不同环境下长大
假设其中一位在战乱饥荒的环境成长
而另外一位是在健全富裕的环境成长
在相对资源匮乏的环境中成长的那位
极可能无法达到跟另外一位有相似的健全度
即使基因蓝图非常接近
所以教育应该是“能”给予
高成就动机的孩子自我实现或是向上流动的机会
所以这边我的比喻可能不是很恰当
但请多包涵
我觉得家境的贫富就像是营养“养分”
而成就动机的高低就像是基因“蓝图”
只是成长过程中
不管是这个“养分”或是“蓝图”
都有可能因其他因素而变动
而教育本该是让“蓝图”尽可能转向高成就动机
坦白说我觉得“养分”再多也只能包装
即使是1-b或1-c类别的学生
对于非常竞争且有技术门槛的产业或重要公职来说
他们要能坐到真正掌握
且拥有重要决定权位置的机会不大
如果是父母私心 那平庸或衰败就是可以预见的了
超级富二代能有团队出智囊的则另当别论了
而我真正想说的是
富人想做学历的话 其实根本没办法挡
但也如前述所说 他们占据的社会阶层
也就大概那样 本来就有为自己预备的位置了
不会真正占据那些腾出来供人向上流动的位置
再来不管是2-c或3-c坦白说
多数都跟原生家庭影响有极大的关联
要从学校教育着手改变 实属困难
不是每个教育者都能这么神圣无私去改变每个学生
所以重点是
占据最多数的2-a,b类学生及少部分的3-a,b类学生
‘先说结论 我认为 108课纲 单纯以向上流动思考的话
对于2-a与2-b类的学生相对于以前联考更有利了
而对3-a与3-b类的学生则是变相来说却更不利了’
2-a,2-b类的学生家庭在事实层面上就是比
3-a,3-b类的学生家庭的可支配所得来得高
或许他们不比1-a,1-b类学生可以用钱砸出
接近科科均强的完美成绩单
以及特别丰富的兴趣与经历
但2-a,2-b类的学生家庭基本上可以
在可负担的范围下适当的支持子女培养个别兴趣
这些成绩单虽然可能不比1-a,1-b甚至1-c的好看
但相对于3-a,3-b类的学生
他们的成绩单相对更好看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了
3-a,3-b类的学生即使有成就动机
在成绩单或许可以透过自身能力得到较佳的成果
但面对可能需要动用家庭资源才能获得的经历
几乎很难有所突破 甚至说不要反过来被家庭拖累
就已经很难得了
原PO说很多的经验不用花钱就可以有可能是事实
但对于可支配时间这项资源成本
3–a,3-b类的学生 可能甚至要花时间贴补家用
又要兼顾到学校成绩的情况底下
无疑是雪上加霜 这是在教育现场都看得见的现实
其实说到底影响学生心态的最大的因素
我其实觉得还是家庭教养方式
通常有a类别特质的学生通常都跟家庭因素高度相关
而城乡差距也是造成家庭教养方式与心态不同的重要原因
所以即使是3-a类别的学生家庭
最多也就是尽可能的让孩子拥有更多的可支配时间
但参加活动的成本真的只是零费用而已吗?
交通费呢?居住位置呢?
与其他同侪参加活动时会不会有相对剥夺感甚至自卑感
会不会影响参与意愿?
参与时会不会有许多无形的门槛形成心理压力?
这些都不该只是一句“他自己不会想”
就拿来当作这些社会资源不均的借口
所以我自己是支持108课纲的
但也认为需要有更多完整的配套与支持
将资源集中在帮助那些想要也需要帮助的3-a,3-b类学生
※ 引述《chi9119 (CITIZEN)》之铭言:
: 昨天出来今年指考延期的新闻,
: 明年开始108课纲实施后指考好像也会延到七月底,
: 身边又开始出现对108课纲的讨论,
: 清一色是反对的。
: 先说,我超支持108课纲的概念。
: 作为五选四开始备审比重倍增的第二届,
: 99课纲的倒数第二届,
: 在校成绩80多趴的我没有多元入学现在大概根本没大学念。
: 但我想先中立一点分析108课纲。
: 1.对学生来说:
: 108课纲多了很多自主学习课,看得出来很鼓励大家多花时间在“自己喜欢的东西”上。
: 喜欢它当然就愿意在它身上花时间,
: 最后申请的时候大学端要检视的(也是做学习历程的目的)就是你花时间在这个东西身上
: 的证明。
: 这个方法也同时让学生检验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个东西。
: 如果喜欢,大学就可以选择相关科系,
: 如果不喜欢,凡走过必留下痕迹,这些经历也会帮助学生成长。
: 2.对家长来说:
: 大家对新课纲最大的质疑就是是否图利有钱人家的小孩,
: 变成学习经历都可以用“买”的,
: 脸书上赫赫有名的12年国教家长社团里面也很多人在砲轰这件事。
: 这点我持否定说。
: 我想我申请的时候付的经历也算丰富吧(不然不太可能帮在校成绩遮瑕
: 而我大部分的经历都不是“要钱的”
: 事实上如果用心去找,很多机会都是免费的。
: 很多读书会、公部门或私部门志工等等,
: 也有很多免费的培训或研习,
: (公办的,要花时间书写研究计画审查)
: 这些经历都不太可能用钱买得到吧。
: 除非像电影买进大学那样造假,
: 不然如果前项所说,
: 经历是花时间累积的证明,
: 砸钱出来的顶多得到短期的成果,
: 而且我不太相信教授看不出来。
: 3.对高中来说
: 就算真的懒得去找,学校里面资源也不少。
: (本人非地区第一志愿非私校
: 光是可以自由选课的特色课程(有点像大学的通识课
: 把握住就很加分了,
: 记得高一的时候还很多人没去选课被学校直接分配到自己没兴趣的,
: 自己当初就很认真选,最后产出的小专题也被我放到备审,面试也有被问到。
: 如果要积极一点的,
: 也可以找学校老师帮忙啊,
: 找老师写写小论文去投稿,
: 也有听说学校里面有老师的实验室在收学生、开讲座之类的,
: 我想这些机会有心找都还是有的。
: 4.对大学来说
: 自己现在唸的大学就有很多系被普遍印象认定是跳板系,
: 相信这些系的教授也很困扰,
: 而前述的申请程序不就可以帮助大学端挑选真正有兴趣、愿意花时间在这个领域的人吗?
: 有的人可能会质疑备审跟面试标准模糊或走后门的问题,
: 我想这就跟有的人会说,
: 那种去很厉害的地方的经历也可能是家长靠人脉弄来的一样,
: 如果这个校系或机构是真不错的,
: 对出产的人才应该也会把关,
: 如果最后出来高比例后门仔对该单位应该也不是好事。
: 就以前高中的经验,
: 那些真的在很厉害的单位有经历的,
: 比方说什么资讯什么年会的工作人员之类的,
: 都是真的够强够格。
: 考试制度是否真的完全公平,
: 我想不管在任何制度下掌握较多社会资源的人一定都有优势,
: 没有制度是公平的,
: 只能在限有的条件下做出最全面的安排。
: 但大家真的把108课纲的负面效果想得太严重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