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onnom (桂)》之铭言:
: 1.媒体来源:
: 环境资讯中心
: 2.记者署名:
: 廖静蕙
: 3.完整新闻标题:
: 向山致敬该追讨责任了 玉山大火之后 山友自律与山林教育如何补救?
: 4.完整新闻内文:
: 电影《喜马拉雅》(????;The Himalayas)描述了韩国登山家严弘吉(???)组织远征
队
: 的严弘吉不只一次提到,人与山的关系不是“征服”,而是有缘身在此山中的深刻感受
。
: 然而,台湾上个月的玉山大火,不但烧毁71公顷国家公园保护区,也烧出登山乱象。下
一
: 场恶火如何预防?资深山友也会犯错,山林教育还可以怎么做?不负责任的登山行为频
传
: ,向山致敬错了吗?
: 下一场山林恶火之前:与其禁止不如教导用火原则
: 森林火灾不全然是登山活动用火不慎而引发,此次肇事者虽自称是不慎踢倒炉火,却留
下
: 重重疑点,有待检警厘清。然而,登山用火的界线为何?禁止用火,真能预防下一场恶
火
: 吗?
: 依据玉山国家公园管理处公告禁止事项,园区内的聚落依据相关规范,原野地除了调查
、
: 公务或民众活动所需的必要维生,其他一律禁止;目的不外乎避免危害生态环境及影响
游
: 憩品质。目前取暖、照明都有保暖衣、手电筒等替代方案,唯有炊煮,仍免不了明火。
: 只是,明令禁止用火,也使得公部门失去了用火安全的宣导立场,处境极为尴尬。台湾
千
: 里步道协会副执行长徐铭谦即指出,森林用火即使禁止,仍无法监督;与其禁止,不如
宣
: 导如何使用以及妥善管理。
: 小小的、够用的火,才能靠得近
: 具有20年登山经验,从事登山教育的林乙华表示,登山用火分两部分,一是正确的炉具
操
: 作,二是认识野地升火的技巧与风险,包括选择炊事的地点、架稳炉具、安全地装置燃
料
: 与点火,以及炊煮时的炉火安全管理等;而登山煮食已有易携带的登山用炉头、燃料,
并
: 不须就地取柴升火。
: 长期推动山林教育的“希望青少年多元适性发展协会”秘书长郑廷斌说,美洲原住民的
智
: 慧中提到,“我们原住民,在山上都只是生个小小够用的火,所以我们每个人围坐在一
起
: ,身体靠得很近,心与灵也跟着接近。但你们白人(或汉人),生了那么大的火,彼此
的
: 距离也很远,心也很远。”
: 他以此说明用火的智慧,够用就好,又节省燃料、木材,要熄灭也容易,更减少了大型
营
: 火对土地与自然的伤害。
: 阻乱象 玉管处研议供餐供宿、登山服务产业
: 如何降低用火需求与避免相关灾害,玉管处处长钟铭山说,登山会遭遇食宿问题,一些
大
: 众路线,如玉山、嘉明湖(界斯茂)、北大武,也因此延伸出许多占地为王、私藏生财
工
: 具等行为,虽有禁令,却无法杜绝。
: 几座高山型国家公园,也与森林行政主管机关林务局讨论,如何在大众路线上的既有设
施
: 以及未来规划的山屋(如雪霸的三六九、七卡、嘉明湖、大武山、天池和排云)增加床
位
: 之外,统一委外供餐,提供山友食、宿付费服务;这些服务也可委外,交由具公信力的
协
: 作公司办理。
: 钟铭山指出,已有数个由原住民或部落自组、渐趋成熟的登山协作公司,不但能承接委
托
: 供餐,还能提供向导和揹工服务,提供一些愿意付费的商业团、自主团聘雇。目前教育
部
: 与山岳协会也合作推动向导证,制度成型后,预期将替代掉占地为王的乱象。
: 资深山友为何仍犯错? 登山不该停留在知能传授
: 5名登山客之中,不仅有前任检察官,领队的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NCC)专门委员乔建
中
: 更是出身台大登山社的登山老手,因大意酿灾,让外界不解何以如此。
: 几位受访山友认为,登山老手若只是具备知识和技术,以征服群山的心态,缺乏珍惜土
地
: 环境的意识,就可能毫不在乎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什么影响。
: “一些登山好手确实能进入一般人难以到达之处,这也意味着,他们有机会破坏一般人
破
: 坏不了的地方。”郑廷斌感慨地说,这些地方很难以法令规范,更需靠自我约束、同侪
压
: 力以及社会舆论;或过去原住民有类似的传统禁忌,例如泰雅族的传统社会规范、道德
禁
: 忌Gaya,并内化为行为准则——只是这样的规范已经消失了。
: 爬山也是一门课 台湾30年山林教育值得检讨
: 林乙华也指出,资深山友因为自己的不小心,让如此珍贵的山林生态付之一炬,其实也
反
: 映出近30年来的台湾山林教育有待检讨。“爬山是需要学习的,而且最好按部就班。”
: 他认为,登山安全、环境保护等山林教育尚未深入全民教育,必须加把劲;而政府部门
除
: 了强调山林的旅游产值,恐怕更该重视登山教育。
: 山友认为,山林教育能培养民众对土地、山林及大自然的情感,但至今尚未普及。
: 郑廷斌解释,登山需要准备的层面很广泛,包括物质、体能、知识,以及心理上的准备
,
: 并且因地制宜。前者诸如装备、器材、食物、保持良好的体能、研读相关资料,甚至当
地
: 的人文历史,心灵上的准备则是一份谦卑、不破坏的心情,就像原住民传统进入山林前
的
: 入山仪式,敬告山灵获得庇佑。
: 此外,登山过程中,除了与同行者的互动,登山者是否好好的和自己或山林互动、感受
大
: 自然,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还是仍旧是听着自己的音乐,和一群人打屁聊天,谈论著
山
: 下的事?郑廷斌以此供登山者自省。
: 妈宝养成记? 少了究责求偿的“向山致敬”
: “人为意外事件变多,是不是跟开放山林政策有关?”不少人心中有着相同的疑问。几
位
: 山友受访表示,支持山林开放之余,也指出登山行为属高度自律行为,向山致敬必须从
“
: 心”出发。
: 向山致敬中,对于“责任”定义为“责任承担,观念传播”,除了完成《国家赔偿法》
修
: 法、各县市修正登山管理自治条例以及提供保险商品,但若因此造成山林受伤,则只字
未
: 提,依旧是以《森林法》来究责求偿。
: 只是,引入大批民众进入山林,相对的事端增加、疲于奔命的救灾人力与国家资源分配
的
: 倾斜,也屡次让大众见证。对于频频出错的现象,郑廷斌认为是阵痛期,应从中学习、
建
: 立对待山林的态度。
: 如哈佛学者威尔森(E.O.Wilson)所言,“人类有亲近大自然与动物的欲望”。郑廷斌
说
: ,人类原本就是生活在自然中,亲近自然是人的天性。人们靠近自然山林,在国外几乎
不
: 受到限制,甚至鼓励民众取得亲近大自然的知识、技能,培养合适的态度,为自己的行
为
: 负责;台湾反而因封山,阻绝国民亲近自然,养成民众的妈宝心态,不只无从学习体验
,
: 还要政府为个人登山遭遇负责。
: 最高峰离我们更近 登山责任意识应更高
: “向山致敬”之后,公部门不能再以危险为由,限制人民登山。不但修了《国家赔偿法
》
: ,明订国家须善尽告知责任,并提高、加强通讯品质。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NCC)为
此
: 砸5000万在玉山北峰设置完毕通讯基地,方便民众打卡、拍网美照,相较之下,山友又
该
: 负起哪些责任?
: “最好的向山致敬,是进入自然山林之际,时时带着责任意识,并尽可能弥补、减缓自
己
: 对山的影响。”徐铭谦重申,爬山是为了亲近大自然,也应负有保护山林的责任,补偿
因
: 登山行为带来的干扰与破坏。
: 抱着战战兢兢、惟恐造成山林的伤害,这种作客的心情与态度来接近山林,而非将自己
的
: 舒适凌驾于大自然的秩序之上。
: 郑廷斌认为,责任须发自内心才有用。若缺乏内控,外在怎么管理,也只是上有政策、
下
: 有对策,应付了事。他认为我们应培养对土地、山林、自然的情感。“就像我们对家人
、
: 喜爱的人的感情,不忍他们受到伤害,会担心难过也会保护。”
: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1002100172_5d9b1a11b2_b.jpg
: 嘉明湖。本报资料照。彭瑞祥摄。
: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1232743246_71dfb857de_b.jpg
: 登山煮食已有易于携带的登山用炉头、燃料,并不须就地取柴升火,但仍需要谨慎用火
。
: 图片来源:台北市出去玩户外分享协会
: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1232038797_3921af07c1_b.jpg
: “减低用火对环境的冲击”为无痕山林原则之一。营地用火须在火圈外围设置不可燃的
界
: 线。摄影:吴宜静。
: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1233519914_75dfda8fb2_b.jpg
: 热门登山路线上的山屋多半设有供餐服务。图为九九山庄。图片来源:台北市出去玩户
外
: 分享协会
: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1230199397_e14d136f36_b.jpg
: 水漾森林不知哪位山友搭的帐篷,就任其留在原地。摄影:廖静蕙。
: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1231064848_7e04a59cfc_b.jpg
: 部分登山爱好者喜欢升起营火煮食。摄于宜兰山区。摄影:李苏竣
: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1233809960_aac78e5ce9_b.jpg
: 徐铭谦呼吁山友,以作客的心情与态度来接近山林。摄影:吴宜静。
: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 https://e-info.org.tw/node/231366
: 6.备注:
: 向山致敬
: “向山致敬”为行政院院长苏贞昌于2019年10月宣布的山林政策,以全面开放为原则。
“
: 开放”之意为“开放山林,简化管理”,也就是政府不应该以危险为理由,限制人民走
进
: 山林。
: “向山致敬”包含山屋、步道与营地等设备改善与维护,或简化入山申请程序等,共有
“
: 开放”、“透明”、“服务”、“教育”和“责任”等五大政策主轴。此政策受到登山
团
: 体热烈支持。
以自身曾每周频繁出入山林一年多的经历
不是说全部的山友都如此
但确实部分山友非常难管理、宣导教育
部分山友是那种有闲有钱
把登山当兴趣的军公教、退休人员
或是卖掉工厂享受人生的前老板
谈话间不经意带有一股傲气
年轻人你懂屁,很傲很傲的那种
比如我收到通报有低气压要进来
我被派去林道巡视+在出入口围警戒线
雨他妈都在飘、风都在刮了
还真的被我在路上遇到有一位山友
他背着40L的包拄著两支杖在走
遇到他的地点是个开阔地
容易走错方向
所以我正在几个树之间缠警戒线
顺便绑上我护贝好的一张A4纸
上面有我单位的求救电话与简易的方向指引
我赶紧劝他中断行程赶紧下山
他就走他的还边走边靠北说
“警戒线很丑,怎么你们自己还破坏山林”
我怀疑他脑子是不是缺氧只好重复多劝几句
他敷衍这回我说好啦好啦
我才继续赶路巡查
幸好后来没收到救援通报
还有
开吉普车到山坡公路边
晚上摆个小桌、点个灯在读paper的人
我劝他下山,他跟我说他只是喜欢被蛾围绕
who fucking car你喜不喜欢
这个山坡有落石警告你他妈在冲三小
......很多山友是各领域人才
待人接物彬彬有礼
but,就是这个but
有的人真的很难管
而且也不是什么蠢人
还会跟你在那边
“法律不外乎人情”
“你几职等?”
“不然你开罚阿~”
我...我...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