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ikumywife (初音我老婆)》之铭言:
: 借个文问一下
: 想请问如果唸法律系
: 结果连张律师牌也没有
: 只能去公司做法务
: 这样的法律系毕业生算不算很废?
其实在公司做法务可能会比做律师还成功
律师光准备考试就要熬好多年
好不容易考上了又要去实(压)习(榨)跟受训
实习完后还要找得到律所继续被压榨(超低薪超长工时)
家里没背景的话没敖个五年十年以上是没办法自己开事务所的
反观企业法务
好的法务需要通盘了解企业相关的各种法律
处理公司对内对外的人情世故
将法律用平易近人的方式让同事与主管了解
仔细拿捏公司事业与法律间的微妙平衡
还有对外公部门的沟通与联系 blablabla…
遇到诉讼还要将公司内部资讯跟证据详细整合厘清后给律师处理(或是自诉也行)
而且法务一出社会就开始有生产力
等一般法务升到管理职的年纪
可能走律师路的才刚考上律师
很多企业法务做到最后可能都变成事业部主管甚至执行长
像是宝成鞋业听说就很爱用法律人当储备干部
而且律师跟企业法务是不太容易互相转换的 虽然业务有重叠的部分
但是两者的立场基本上不一致
法务比较像是企业内部的防毒软件 主要处理商业模式评估与风险预防
而律师主要是在处理诉讼
所以法律需要的是“广度” 而律师需要的是“深度”
其实归根究柢是台湾律师制度的畸形
像香港就有分“事务律师”跟“大律师”制度
让各种法律人才都能走自己想要的路线
而且只是一个基本技能的检定 而不像台湾司法考试是一种考验
再来就是台湾司法考试很病态 一堆理论考题 与实务搭不上线
造成很多人考上律师后根本熬不过实习、受训跟受雇律师的阶段
很多律师考试考得好但是实务操作一窍不通 上法庭瑟瑟发抖讲话讲不清楚
甚至逻辑乱七八糟一窍不通的也不在少数
所以我觉得如果在台湾的法律人才
只要你有能力 不一定要往律师路线走
多增加外文能力 法律跟商业知识的广度 还有人情世故的了解
其实走法务路线可能会走得比律师还成功得多
BTW 考上律师以后去当企业法务?那你干嘛不一开始就当企业法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