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
中时新闻网
2.记者署名:
江飞宇
3.完整新闻标题:
春节能叫“ Lunar new year”吗? 其实并不准确
4.完整新闻内文:
23:07 2021/02/17 中时新闻网 江飞宇
年假刚刚结束,但是关于过年(或叫春节)的英文争议却还没有停止,还形成了各种骂战,
比 在韩国发展的偶像男团台湾成员刘扬扬,因为Instagram上写“Happy Chinese New
Year”,引起各种网友的纠正,要他改称“Lunar new year”。然而,中国的农历,并不
是纯粹的阴历,因此春节的正确英文说法仍是“Chinese New Year”。
在很长一段时间,过年的英文是叫“Chinese new year”(中国新年),然而这几年因为各
种政治因素,愈来愈常见到“Lunar new year”(阴历新年)的说法,加上蔡英文总统在
过去几年的英文谈话时也都这样用,更强化了此说法。
这个讨论应该先回到科学事实来分析, 大陆知名科学解说者李永乐老师,曾发表过“农
历就是阴历吗?二十四节气和闰月咋回事?”的影片,开宗明义就说“农历是一种阴阳合
历( Lunisolar calendar),并不能等同于阴历。”
首先,中国(历法)有一个伟大的发明,叫24节气,用以指导农业生产。由于地球有倾角,
造成了日照角度不同,也就有了四季,人们很早就从竿影中发现一年之间的日照影长不同
,在冬季,有一天是影长最长的时候,这就是“冬至”;同理在夏季,其中有一天是影长
最短的时候,这就是“夏至”。至于春天与秋天则各有一天是日夜时间均等,也就是“春
分”与”秋分”。
然而,只用这4个日子来定义显然粗略,为了更有效指导农业生产,人们再将其细化,分
成24个节气,为方便记忆,还有“24节气之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正对应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
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至于如何定每个节气的天数?每个时代的方法不一定相同,早期以15天为一个节气,这方
面以南朝宋的历法家、数学家祖冲之最有贡献,他所订的《大明历》,精准的算出两个冬
至之间(一年)的准确时间是365.2428天,这与现代历法所定的回归年364.2422天,仅差了
0.0006天,相当的准确。
从24节气可以看的出来,每一个节气其实表示的是地球绕行太阳的特定位置,这是很明显
的太阳历的特征。
然而,中国的历法却常被俗称阴历,这是因为中国历法以月亮来计算月份,以朔月定为初
一,望月定为十五或十六,大月有30天,小月有29天,一年有12个月。
有一些国家的历法是完全以月亮的绕行来进行历法的,比如伊斯兰历就是这种纯阴历;但
是中国不是纯阴历,是把阴历与阳历调合在一块。我们首先看,如果依照太阳计年,每一
年应该是364.2422天;如果用月亮计年,每个月是29.53天,一年有12个月,所以是
354.36天,与太阳计年大概差了11天,这也就就是每年的春节日子不一样的主因。
遇到这种问题,有些历法选择不弥合,比如伊斯兰历,一年就354天这样过,因此有时候
一年的第一天在春天,过一段时间就会到夏季,再过一段时间到秋季,又过一段时间跑到
冬季。
然而中国的历法是选择去弥合的,过年都是在冬天这,这就是因为有设“闰月”,至于怎
么设?基本方法是“19年7闰”,这是因为以太阳历法来算,19年就是6939.6天;要是以
月亮计年来算,19年就是6732.8天,两者差了206.8天。
古人惊奇的发现,这相当于7个月的时间,因此只要在19年间,增加7个月份,就可以既能
以月亮计日子,又可以用太阳来计年。
可见,中国的历法既有阳历的成份,用以指导农业生产;但也有阴历的成份,用以过初一
十五,是一种阴阳合历,将中国农历就称为阴历,其实并不正确。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217005286-260405
6.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