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fnm525 (仆が持ってるものなら)》之铭言:
: 虽然现在台湾的电子书有逐渐在进步了
: 但是对比中国、欧美
: 感觉还是不太行
: 价格过高、数量太少
: 中国、欧美有亚马逊,电子书的价格都很低,种类也很多,还有有声书呢
: 台湾的电子书是不是还需要加油啊?
我自己是纸本书、电子书并行,大约有1400多本纸本书、300多本电子书,同时我也是从
零开始经营出版社电子书业务的出版从业人。
先回应文章跟推文几个常见问题:
“台湾电子书是不是不太行?”
电子书市场从2016到2020年,从市占率1-3%到8-15%,每年维持两位数到三位数的成长率
,如果这是一家上市柜公司,股东们可能财富自由了。
当然,痛苦是比较出来的,指标性的电子书市场市占,美国约30%、中国约17%,客观而言
,台湾电子书没有顶尖的行但也是满行的了,短期来看,也还有成长空间,未来几年可能
仍然可以期待。
“电子书价格过高”
这个问题牵涉层面广且复杂,目前台湾电子书定价普遍是纸本书的70%,这个定价机制的
形成是读者、通路、出版社三方的利益平衡点。
作为读者我当然希望定价能更低,我们从定价源头讨论起,出版社在电子书的产制观念里
,电子书跟纸本书是连动的,纸本书高成本、低毛利的结构,让出版社不敢轻易让利放行
,这是电子书折扣降不下来的原因之一。
而去年某出版集团执行长也曾呼吁电子书折扣降到五折,这件事也引起圈内一阵讨论,目
前电子书市场主要消费者轮廓,其实是一群本身有阅读习惯的重度读者,五折让利可以满
足这群重度读者,但到底可不可以吸引更多轻度读者、甚至把是不阅读的人拉进场?换句
话说,五折到底有没有把饼做大?还是饼根本没变大,分到的收益变小?
毕竟一般读者要有很好的电子书阅读体验,一定都需要阅读器,一台阅读器随着规格不同
大概落在6000-11000,这个槛不低。
“电子书、有声书数量太少”
一本书的版权分纸本书版权、电子书版权,本土作者都会纸本、电子版权一起签,翻译书
要取得电子版权需要另外跟海外版权方谈,通常都需要一笔授权金,但只要有销售动能的
书,出版社大多都愿意跟海外签。
因此大多数人会买的书,大部分都买的到,小众类型就不一定了,根据Readmoo 2020年报
告电子书品项已达14万本,这个数量涵盖的出版品,基本上已经可以满足一般读者了,甚
至有些书是纸本绝版买不到,但还有电子书的出版品。
有声书状况如前述,如果是翻译书,出版社需要另外签下,它的状况更复杂,有声版权是
比较接近照稿配音,如果有一点演绎成分如改写、多人分饰配音,这个就不在有声书版权
而是“广播剧版权”,那是另一个价码了,而台湾有声书的产制成本随着难度不同,大概
落在15-30万一本书,以现下的有声市场,短期内看不到回本,长远还未可知。
现下的有声书满高比例是已经回归公共版权的书,如《小王子》等,有声书其实是一条很
吃资本的路,国外一开始做背后都有干爹在撑,做了几万本养起市场后再赚回本,但对台
湾来说前期有没有干爹要投入,这个可能是关键了。
结论,内容有价,这个价决定品质。在过去纸书的经验里,不管这本书好或坏,一律79折
、现在更低的66折,这些都没创造更多读者,毕竟低价策略大家都能轻易复制,最后只是
在比谁能更低,台湾电子书通路其实很强,他们创造许多只有数位阅读才能玩的玩法,不
管是阅读社群、阅读马拉松这样的世界首创,其实都在创造“互动”跟“体验”,吸引读
者进场,这条路有别于直接的低价折扣跟自我剥削,对“内容”来说这条路是更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