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damel (=ˇ=)》之铭言:
: 迟缓其实也没什么
: 时候到了忽然间就都会了
: 根据我自己父母口述跟我养儿经验
: 早疗单位对于所谓正常的标准其实挺高的
不,其实有些标准已经是低标中的低标
以语言来说,宝宝手册中是满两岁至少十个有意义词汇
但临床上,有的语言治疗师会抓到五十个词汇才算过关
所以你如果两岁不到十个词汇,不是宝宝手册的标准太高
是你表现低到放水的标准都过不了
(当然还要参考小孩的认知等其他表现,太复杂的就不讲了)
: 而且因为要靠专业人士观察以及对父母的问卷
: 观察当天小孩想不想理那个初次见面的专业人士
: 父母自身对于小孩有没有做过问卷里提到的那个行为的认知
: 也都会很大的影响问卷的结果
问卷跟治疗师观察(其实是在做标准化测验)
其实都是严谨的测验工具
测验工具的发展必定蒐集一堆小孩的分龄/月数据
最后得到每个年龄组应有的表现(怎样叫达到、怎样算落后)
: 所以在这个不得已的判断方式下
: 几乎每个初次来的小孩都会是迟缓儿
其实就是你真的在低标中的低标
因为大部分发展无异状的小孩根本不会踏进儿童复健科XD
会去寻求专业协助,要嘛你虽然飞过宝宝手册标准但你很有警觉
要嘛你连宝宝手册标准都过不了,非去不可
: 不然就不会来求助了:D
: 但即使我4岁才开始像一般小孩一样聒噪
你这就是幸存者偏差
就像俗语“大只鸡慢啼”
但不代表所有慢啼的都可以长成大只鸡RRRRRRR
: 我可是3岁就破解解码棒跟对应的频道的小孩
: 我儿子在声响,音乐上的敏感程度也完全不输大人
这只能说每个人都有擅长的地方
但会被判定需要早疗
肯定是有其他领域明显表现低于同侪发展水准
这跟你某些领域表现正常或优异并不冲突
: 总是能发现大人忽略掉的声音
: 平常也是小小鼓手,虽然很吵
: 所以拉回来看
: 的确小孩要成长多少,也要很大程度的看父母能给多少刺激
: 然而有些状况是小孩在讲话上需要的肌群还没开发到
: 在早疗课程中有一半的课都在跟小孩子玩,训练肌力
: 另一方面是小孩有一定程度天才的地方
: 懒得理大人而已,被判定成自闭
光是懒得理大人不会被判自闭症啦
懒得理大人跟自闭症明显回避眼神接触、叫不来,还是有程度差别的
而且自闭症还要有固著行为、社交互动障碍之类的
: 不然以前的社会一生就是一打
: 社会上也还是有能让他们存活的管道
: 就是万一小孩子一直没表现的长大
: 大人也是会慌张啦
: 因应社会及科学的发展
: 所谓健康的标准越来越高
: 越来越多人低于标准
: 也是正常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