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我朋友是超商正职 相亲怎介绍

楼主: mean (低智商生活)   2020-12-05 04:12:48
可怜台男
连自我介绍都不会
要怎么认识女生
职场十多年
面试过十几种不同岗位几百个候选人
感触最深的一点是
绝大多数来面试的人
筹备面试都犯了三个“原则错误”
通俗的说,就是犯了致命错误。
下面分享这三个“科学面试原则”,遵循之,至少使你面试通过率翻番:
原则一:
“通过”面试的人不是候选者中最优秀的,而是让面试官“感知最优秀”的。
(即,你的客观能力不如面试官的“主观感觉”重要)
原则二:
面试不是你跟面试官PK,而是跟你“看不到的其他面试候选人”竞争。
(即,你最应关注的不是面面俱到回答面试官的提问,而是表现出最高分的自己)
原则三:
这是最最最重要的原则,面试官最终给候选人打分依据的
不是面试者在整场面试时的“平均表现”
而是遵循“峰终效应”(peak-end rule)的制约。
这三个“面试定律”是如此强大,以至于我(面试官立场)哪怕非常清醒的意识到
还是会不自觉的受这些要素影响。
下面详细说明下如何基于这三个原则“科学”的准备面试。
就我观察
许多人面试筹备时仍保留学生时代的应试思维,追求“面面俱到”
甚至,为了更好的匹配面试岗位的要求,还特意将工作经验做了一番修饰。
很遗憾,这个思路并不“科学”。
要知道,面试与书面考试有着本质区别
书面考试是客观评分,考察的核心是“认知”
所以临时抱佛脚追求“大而全”是对的。
而面试结果取决于什么?面试官的主观打分。
主观打分得高分的关键是什么?在于你的面试show是否出彩。
PS,这里再三强调也不为过:不是你准备的“内容”多精彩,而是show要出彩
我看其他回答多数强调要精心准备“内容”,这完全本末倒置:
要知道,语言沟通只占了沟通表现的15%左右
另外的评分要素是面试者的语调、表情、沟通时的仪态、微妙的表情动作等
这些是需要演练的
记住记住,面试的本质就是一场秀
没有任何牛叉的面试官能够在短短半小时内
“理性客观”的评估一个候选人的职场价值,况且面试官一天还不止面试一个人。
通常来说,对方会通知你来面试
说明你的简历内容就足以“证明”你能够胜任基本工作了
那面试是为了干啥呢?
选一个感觉最佳的人啊。(另外就是确认候选人工作经验的真实性)
所以,我们准备面试的精力应聚焦到
面试官究竟通过“什么”来感知一个候选人的水平?
神经科学的研究给到了我们答案(即原则三):
从认知的视角看,人类仅通过两种模式来感知及评价外界(人或事):
一个模式称之为“体验自我”(experiencing self);
另一个称之为“叙事自我”(narrating self)。
顾名思义,“体验自我”是实时概念,即此时此刻的“我”,但没有记忆能力;
而“叙事自我”则类似于“事后印象”的概念
它不考虑细节,只会事后编织故事(即未必还原真实),为未来制定计划。
我们说回面试的情况。
大家想想,当面试官最终决定是否录用一个候选人时,他会根据哪个“自我”来决策?
注意,现实面试时
几乎没有面试官会现场就跟候选人拍板、定薪定岗现场盖公章发offer
而是隔天根据所有面试人的综合印象来排比
因此,面试官只会根据“叙事自我”的“印象”来对候选人进行评估。
(即是叙事自我主导,而不是体验自我主导)
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确我们面试准备时的最关键要点了:抓住面试官的叙事自我。
“叙事自我”对一个候选人的评价是怎么得出来的呢?
是根据候选人在整个面试过程中的“整体表现”来判断么?
不。
正如人人都抱着各种偏见看待世界一样
“叙事自我”对人事的判断也是相当简单粗暴的:
通过候选人的“最佳表现”及“结束时表现”
两者的平均值来判断。又称为“峰终效应” (peak-end rule)。
比如下图中,参加面试的A、B两
虽然整体上B面试表现比A强,但由于A君中途展现了“个人亮点”
而结束分两者相差不大,因此,在最终面试评分时,A君的分数一定会远高于B君。
因此, “面试准备”最科学的策略不是“面面俱到”
而是只需反复演练自己的“最佳亮点”
以及如何结束面试就够了
(所以那些回答说自我介绍要怎么精修“内容”的都很不靠谱)。
这个“峰终效应” (peak-end rule)有多强呢?
强到即便我本人(面试官)意识到这一点,还是很容易会用这个策略来选择候选人。
所以我才会反复强调,面试的本质是一场show。
有过演讲经验的朋友应该就清楚,对于一个能力6分的人
在状态好的时候,演讲会表现出一个8分的你
而状态差的时候,演讲会表现出一个4分的你。
面试是竞争,不是你跟面试官PK,而是面试同一岗位的其他(你看不到的)竞争者。
如下图所示,A、B、C是跟你面试同一个岗位的其他应聘者
B、C的综合能力略高于你
但是,只要你面试表现发挥的足够好时,击败B也不难
而如果发挥差,甚至连平时不如你的A得分也比你高。
8分的你与4分的你,这中间的4分才应该是你面试前
哪怕只剩一晚上时间就可以争取到的分数——
通过演练,将自己置于“最佳”状态(获得“峰终效应”的高峰分数)。
下面详述“自我介绍”这个面试时最好发挥的环节的准备“演练思路”
那麽,“自我介绍”到底该说些什么
才能既显干练又不像吹牛逼还能让人眼前一亮呢?
比如,不妨先看下这个版本的“自我介绍”,以运营岗的面试为例:
“我有过4年运营经验,运营过的产品有A、B、C,其中C产品是我自认为运作的最好
的,用1年时间从0做到10万用户,这在同行业中是前所未有的成绩,一般的运营策略都不
管用,我是通过创新策略来实现的。
在运营工作中,我特别擅长D、E、F技能,而这些都是贵岗位特别需要的能力,我相
信自己能够胜任这个岗位。”
如果你抑扬顿挫的将上述自我介绍讲完,是否有种“发挥的还不错”的感觉?
但面试官的感觉(心里话)却是——“又是(跟其他面试的人)同样的开场白。”
那,如何才能触动面试官呢?
用讲故事的模式——这既吸引人,又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及遐想空间
( 基于“认知深度加工”理论)。
温馨提示:面对面讲故事与书面讲故事有着本质区别。
我们的表情、肢体语言、语调透露出的“信息量”远大于“内容”本身。
换句话说,面对面讲好一个故事的关键是“真实”。
过于夸大、编造的虚假工作,再牛叉也会被人轻易识破
只会给人留下非常糟糕的印象。
面对面讲好“你的故事”
除了要真实之外,在内容编排上依然可以采取典型的戏剧体:
背景-悬疑-冲突-解决
其中:
“背景”即是与你个人工作优点有关的事件前奏(体现一个最核心的亮点就够了)
“悬疑”引出一个让人好奇的点
“冲突”即是面临“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或让人左右为难”的境地
“解决”即是你通过某个独特优势历经艰险(内心的折磨)终于将之解决
那麽,按照故事叙事,上述自我介绍可以这么讲(口语化):
“我有过4年运营经验,运营过A、B、C三类产品(背景),其中,C产品是唯一一个我被
逼着去运营的(悬疑),一来这个业务我没兴趣,另外,这个产品之前运营两年了都没起
色,客观难度很大,我也不想自己绩效留下污点啊(冲突)。
后来,因我A、B产品的运营成绩还算可以,老板请我吃了一次大餐,各种软磨硬泡,当时
酒喝多了,不小心应下了。
后来,不出所料。3个月内试了6种不同的策略都没起色,其实想过放弃,但想到答应了老
板必须坚持,这是我的原则(间接辅证自己的人格魅力)。
又折腾了一阵,估计是上下班都在思考这方面的创新,比较敏感,有个用户的行为引起了
我的注意……经研究,我大胆推出了一个业界从未尝试过的策略。一开始数据很差……但
调整后,居然真的成功了(解决)
这个可说是我工作以来最有感触的经历吧。“
对比下上述两个版本的自我介绍。
可以看到,故事版的自我介绍,从头到尾没有自夸,但却处处霸气侧漏(黑体字部分),
楞是把一个有血有肉、有担当、勇敢创新、冷静应对挑战的刻画的淋漓尽致。
最后,强调下,面试演练时“一定要说出来”而不是“默读”
除此之外,演练的时候一定要对着镜子,观察下自己的表情、肢体语言,随时调整。
这些都是能够短时间内大幅提升的“表现力”。
如果实在找不到感觉,还可以找些气场跟你类似的“能讲的人”
看着视频模仿,TED上很多。
最后,很多朋友可能会在面试时紧张、状态不佳
这里分享几个非常实用、短时间即可见效的“提升状态大法
正如拳击手比赛前要做个举重热热身保持状态一样
我们面试前一定要让自己处于“自信”状态(不是盲目自大)。
方法一:双手握紧拳头摆出胜利姿态之外(请务必在无人的地方进行)
方法二:,“扩张型”的动作都能够提升自信感,比如双手舒展抱头;或者双手轻松自信
的叉腰:
大部分人面试前都处于“如临大敌”的高压状态。
但这种状态并不利于我们发挥自身的真实水平,愉悦的心情更适合发挥你的聪明才智。
最后,退一万步讲,无论面试结果如何,按我以上思路筹备面试
至少你的个人表现力(演讲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这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所以,平常心,尽力即可。无论如何,你都是赢家。
以上的精华虽然是大陆网友针对职场面试写的
但用在情感相处上也同样适用
参考看看吧
作者: Golbeza (Golbeza)   2020-12-05 04:14:00
匹配出彩牛叉 你这哪里复制来的文章
作者: david3809 (霜月薰)   2020-12-05 04:15:00
太长 阅
作者: linchadwick (chad)   2020-12-05 06:52:00
八卦废文还很长,不过至少比政治挂优,推。
作者: nvm88 (nvm88)   2020-12-05 07:25:00
虽然是篇有点卖弄学问略爱show的文章 但身为经常参与招募面试的人资觉得提到不少新鲜人抓不到的重点 给推
作者: AVR0 (TYPE-ΖERO)   2020-12-05 07:33:00
科学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