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ali86 (阿理)
2020-11-20 01:27:34突然看到这8月的文 觉得很激动
想不到有人在Ptt上问沉香八卦
重点还有高手解惑!
刚好小弟家也是有经营沉香
从传统香舖到现在的精品沉香
有记载纪录是1890年代我祖先就是从事香业
可能经营的很久了
家中长辈已经往科学沉香走
也就是数据分析沉香
针对这位同行高手的回答
我补充一下一些平常比较少会知道的
让沉香看起来不是这么天方夜谭
※ 引述《z1235379999 (戴蒙麦吉克)》之铭言:
: 各位好,看到有人提到沉香刚好是小弟经营的副业
: 来简短说明一下
: 沉香之所以贵重,确实是因为
: 沉香木经由自然损伤后
: (虫蚁蛀蚀.动物咬抓.天灾地变)
沉香树 瑞香科 阔叶树
树龄约60-70 少数破百
就木材组织来说为散孔材 属于软木
硬度低质地松软做家俱或雕刻都较不适合
本质上与榕树相似
市面上有看过用榕树做的家俱吗?
所以没有结香时是属于低经济价值的
(现在很多用沉香''木''制作的都是炒作性质较大)
: 树木受伤开始分泌保护措施来包覆伤口
: 而这些分泌物就是所谓的沉香
分泌物就是树脂
一种潜藏在树体内的防御物质
沉香树的结香
就是指香树产生树脂
香农采集后剔除不要的白木
所留下的就是市面上所称的沉香
去拔榕树的气根会流出白色液体
不是嘉明的
那也是树脂
: 但是天然的沉香形成很缓慢,所以发展出人工培育的技术
: 这技术大概十几年前就有了
: 人工培育的方式大概分为人工打药,半野生,人工植菌
中国香农从很久很久以前就有种沉香
传说以前发现一颗沉香树结香后并不会马上采集
而是做记号然后告诉儿子说自己如果死了
几十年后才能去采集
才会采收到棋楠
: 第一种人工打药
: 将沉香木用电动钻孔机钻洞后让沉香受伤
: 但这样的伤口要结香也需要很长时间
: 所以香浓为了加快时间
: 会在孔洞内打入化学药剂,加快结香
: 通常盐酸.硫酸.漂白水不一定
: 这种结出来的沉香带一股酸味,而且非天然
: 最后拿来制香或是做佛珠对人体都不好
: 最简单的判别为看孔洞
: 如果孔洞外观很圆,通道很直通常这种就是人工的
: 最快三年可以采收
: https://imgur.com/qDs5szx
: https://imgur.com/1WcoEZi
: (图片撷取自网络,钻孔的沉香及植菌中的沉香树)
: 第二种半野生
: 方式跟前面差不多,一样在树上钻孔
: 只是这次方是用比较天然的
: 不在孔洞里面打入化学药剂
: 改用燃烧木棍火往孔洞插入加快结香
: 这种方式比较天然,可以制香可以泡茶泡酒
: 但是味道很单一,没有初韵.中韵.尾韵的次感
: 而且结香时间也比较长
: 最快五年采收
: https://imgur.com/qr1N9HH
: (图片撷取自网络,这边是用烧红铁钉插进去)
: https://imgur.com/QV4XnpN
: (半野生打火烧钉的沉香)
说得没错
打药的化学药剂绝对不是经过什么CAS认证过的
就算打莱克多巴胺你也不会知道
还有一种是剥掉树皮涂上药剂
会产生沉香皮香
涂上的是细胞分裂素
加速细胞增长造成阻塞分泌树脂
再来是很多人会拿沉香泡茶泡水
家父以前也是把沉香放到水壶里煮水喝
因为不便宜
往往一块沉香重复煮很多次
水里满满都是沉香味
直到开始研究科学沉香后
就不再用口去尝试沉香的任何东西了
先说市面贩售的沉香
沉香大多都呈现深浅颜色组合的木块
(树脂与木素混合)
深色(树脂)是由色酮及倍半萜化合物组成
浅色(木素)是酚的聚合物
色酮与萜类比较少听到直接讲酚
酚类化合物又称苯酚
苯酚又称为石炭酸
石炭酸有毒
石炭酸有毒
石炭酸有毒
还有什么沉香茶 沉香叶入菜
是建议也不要轻易尝试
如果沉香叶能喝 那榕树叶也能喝了
(抱歉 榕树再借用一下)
: 第三种人工植菌
: 一样也是先钻孔
: 但是这次是在孔洞内打入培养菌液
: 方法其实跟第一种一样是化学结香
: 这种培养菌液也属于化学
: 只是没有硫酸.盐酸.漂白水这么的刺激
: 而且成本高
: 一支菌液要5千左右
: 一个礼拜打2支-3支
: 3年采收光打菌成本就要156万
: 所以通常都是参观给人家看用培养菌液
: 私底下在换其他的化学药剂
植物其实跟真菌息息相关
多数好的沉香都是因为树体内的内生真菌造成的
所以人类才想说那直接把菌打入树体
看能不能取得好沉香
但人类对真菌的物种研究不到10%
目前还没有人真的能明确提出造成香树结香的菌种
就我知道称沉香树植菌
多数说的菌种液的基本上都不是真菌
题外话:
最近有个二十几年守删预算的县的前任县长的兄弟也搞沉香菌种买卖,还公开菌种,称绝
对会结香,后来检验下来根本就是木耳的菌种。
(木耳只会在腐木上)
还有目前国内外有满多叫你认购沉香树
他帮你顾 帮你植菌 几年后结香 暴利回本
所以麻烦种树前请详阅公开说明书
至于植菌到底是植了什么
如果有人想知道的话有空再回
: 以上这三种方式我们同行都认定为假沉香
: 只能骗骗外行人,内行人根本不会买
: 沉香结油含量越高,比重大于水就会沉入水中
: 这种价格是最高的
: 当然也要看沉香料的大小,碎壳料有壳料价格
: 小的雕刻料有雕刻料的价格,可以车6-8mm有小车珠料的价格
: 大车珠料10-16mm有大车珠料的价格,雕刻牌料有牌料的价格
: 所以商人为了赚钱
: 除了种植方面能做假外
: 沉香采收后一样能做假
: 比较常见的是压缩.煮油.灌粉(我们称作手过的沉香)
: 目的就是把原本不沉水的沉香变成会沉水
: 第一种高压
: 经过高压机压缩,将结油含量密度不够的的大块
: 透过压力缩小体积,让结油更密集就会沉水
: 举个例子,一颗蓝球里面分布100颗小钢珠
: 因为内部还有空气存在,所以丢入水中篮球虽有重量但不会沉水
: 透过压力将空气排出,把篮球缩小三分之二
: 空气压缩出来后,篮球体积变小,钢珠一样还在,就可能会沉水
: 这种压缩的东西,只要一泡热水就会膨胀变形
: 用显微镜看沉香的细纹也会结在一起
: https://imgur.com/kDbyWAT
: https://imgur.com/3nGFoyU
: (压缩过后的沉香,油线都被压在一起)
: 第二种煮油(煮膏)
: 沉香在萃取沉香油的时候底部会沉淀沉香膏
: 一样是将一块结油密度不高的沉香
: 在高压机里加入沉香膏,一边压缩一边煮之后
: 将这些沉香膏煮进去原本结油密度不高的沉香
: 这种在煮的过程中会加入酒精当催化剂
: 所以沉香点燃会有股酒精味
: https://imgur.com/IFdpxe0
: (煮膏煮油的沉香)
: 第三种灌粉
: 这种比较少见,怎么做的我也不太清楚
: 只知道是把石蜡粉灌入木头的毛细孔中
: 这种判别方式很容易,用打火机烧如果烧的地方帽白点就是灌粉
: 另外提一种作假方式是用填补的
: 将中空的沉香里面填入石头在找东西封起来
: 这种虽有,但也不常见
: 沉香的水很深,没有一定知识,或是有懂得辨别沉香的人带
: 不要乱买花冤枉钱比较好
水真的深!!!
: 除了刚刚说的这些,沉香摆件的作假.沉香佛珠的作假.沉香油的作假
: 产地作假
: 实在很多黑暗面可以说
: 曾经有一位台中的老板,买了三百多万的沉香
: 之后拿来鉴定全部是人工培育或是压缩.煮膏煮油的假沉香
: 现在脸书上很多人卖的是人工培育.作手沉香
: 看到那些明明是人工培育却打着野生沉香在卖
野生的沉香除非老货或冷门产区
不然目前野生沉香树是少之又少
加上作手的技术日新月异 防不胜防
每次跑产地去买货时
当地人都会不避嫌的特别介绍这是新技术
: 明明是压缩.煮油当野生沉水卖真的很没良心
: 骗一堆不懂的人赚黑心钱
: 除了这些辨别,了解沉香的产地及每个产地的特性
: 我自己做野生沉香买卖有拜师学习
: 所以才能了解这些比较不为人知的内幕
: 沉香知识真的需要慢慢推广出去,以免一堆人上当受骗
: 有想要在更了解,或是想交流分享相关知识
: 可以在站内信
: 顺便分享一下自己的沉香收藏
: https://imgur.com/d3mSwsM
: https://imgur.com/eaoZV9g
: 之前送去车珠的一部分原料
: https://imgur.com/oCjzI0T
: 车好的珠子以及损料
: https://imgur.com/OfviSVY
: https://imgur.com/sZygva2
: 回来按照含油量分类串珠
: https://imgur.com/SfhZ2Ul
解释一下文中的棋楠
棋楠其实也是一样 是香树的树脂
只是结香的细胞稍微不同
酮类与萜类的占比也不同
因香气较为高雅且有层次
产量稀少所以价格不斐
不过现在也有人工涂药棋楠了喔
最后对想初入门沉香的朋友给个建议
找有店面或你信任的卖家购买
太多人认知到自己买到假沉香时
已经缴了很多学费了
不怕买贵东西
只怕买到假东西
然后我补充这些应该挡了满多人财路的
特此说明我不会自杀唷!!
不是听说台风天后那种漂流木 有的就是野生沈香吗(听我爸讲的,也有可能他唬烂我
楼主: ali86 (阿理) 2020-11-20 01:43:00
漂流木要捡到沉香机率可能跟民乐透有得比XD
作者:
loxic (嘉义火鸡大王)
2020-11-20 01:45:00专业推
作者:
cocogg (居居)
2020-11-20 02:10:00为什么要用榕树比喻?榕树是桑科,而且榕树真的有入药制茶一说
作者:
tp6pt (na)
2020-11-20 02:13:00漂流木乱捡会出事,以前在海巡听过都有黑道围标漂流木有作记号绑红带的都是已经被看好的
楼主: ali86 (阿理) 2020-11-20 02:36:00
用榕树比喻比较是因为常见,组装构造又有几分相似,只是想简单明了一点,能让大家都懂。沉香自古就有入药的记载,到目前为止也是有持续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