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恐雨症”点蜡烛入眠 政大女生宿舍引发

楼主: ofnfline (文猫)   2019-12-30 12:43:45
野人献曝一下。
“恐惧”是我们人类很重要的一项工具。
当人类恐惧的时候,内分泌系统开始运作,大脑警戒起来,
心跳加快,身体制造更多能量,进入被称作“战或逃反应”的阶段,
顾名思义,身体会调整成让你可以迎战或逃跑的阶段。
有些恐惧是后天习得的,
举例来说,地震发生时,目睹家里因为921垮掉的同学会有更强烈的反应,
他们会认认真真进行避难,而不是坐在椅子上来八卦版发文。
有些恐惧似乎是天生的,有些学者称之为先备学习
研究指出,一名住在都市、这辈子没看过蛇的三岁婴儿,
从萤幕上辨识出蛇的速度,比辨识出花朵(无害)的速度快很多。
尸体和散落的尸块让人恐惧,因为掠食者可能就在附近;
熊熊大火、有毒或是肉食的猛兽、悬崖……这些东西稍有不慎都会让我们死掉。
学者认为,在人类还在野外讨生活的时代,
天生不对这些东西有所警戒的个体很容易死,
这项特质便因此取得演化优势,保留下来。
简言之,恐惧就像是个开关,能让大脑告诉身体:“可能有危险!做好准备!”
---
想像一下,如果这个开关对稀松平常的事物有反应怎么办?
如果你只是搭个电梯,大脑就告诉你有危险赶快逃,
如果你只是站在二楼的阳台,大脑就告诉你有危险赶快逃,
如果看见朋友把铅笔削得太尖,大脑就叫你逃跑,或是打死那个同学。
这还得了。
敏感也就罢了。万一这份恐惧感持续超久又超强烈,那不免会影响到日常生活,
毕竟是牵涉到内分泌系统的机制,不是简简单单随随便便就可以克制的东西。
我们把这种,“对东西表现出毫无道理的、极度强烈恐惧”的情况称为恐惧症。
从 101 往下看会腿软是人之常情;从1公尺高的地方往下看也有同样反应就不太合理
恐惧的事物千奇百怪,从大家都听过的“怕高”、“怕水”、“怕密闭空间外”,
还有比较少见的,像是“怕书本”、“怕雨”等等,
有个案例是“怕东西黏在腔内后颚”,例如海苔之类的,一贴住后颚大脑就疯狂警报。
“快!不计任何代价都要把它弄下来!”
对于恐惧症的治疗主要从行为着手,
思路是“从外在的行为下手的话,连带的也能影响、改善内在的心理”。
其中一种方法称为洪水法,
比方说某人只要看到餐盘里放著一块麦克鸡块就会恐惧,
那么就把他淹没在麦克鸡块里面,用鸡块去摩擦他的皮肤。
这样他日后“在餐盘看到麦克鸡块”的时候,恐惧的感觉就会减轻
(因为已经接受过更过分的情境了)
另一种方法称之为系统减敏感法,算是反其道而行。
首先,教个体学会放松全身肌肉、让心灵平静的方法,
再根据个体恐惧的事物,订出八个阶段,第一阶段最不恐怖,第八阶段最恐怖,
最后让个体想像,或真的接触那些情境,请他善用学到的方法,放松身心。
如果某一阶段能成功放松,就进到下一阶段;反之则退回上一阶段继续努力。
无论是哪个,核心宗旨都是一样的:不直面恐惧,就永远无法跨越他。
---
恐惧症还有两个兄弟,跟上面讲的有一点像,但不太一样。
他们是“社交恐惧症”跟“惧旷症”,
我觉得中文译名没有很好地反应这个名词代表的实质情况,还请千万不要望文生义;
社交恐惧症不能简单地说害怕社交;惧旷症也不是害怕空旷的地方,
总之……做为“内分泌指挥官”的大脑,真的是个很好用的东西,
可是大脑也不是完美无瑕,它也会生病,下达一些奇怪的指令,
如果对方不是佯病以骗取利益,不妨给予一点点同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