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美国巴别塔(上):芝加哥,世界第一座“

楼主: AsamiImai (今井麻美)   2019-01-31 13:16:45
美国巴别塔(上):芝加哥,世界第一座“摩天大楼”的诞生
http://uc.udn.com.tw/photo/2019/01/28/99/5866925.jpg
图为芝加哥“船坞城”(Marina City)建筑,楼高60层,因外型而被暱称为“玉米大楼”。 图/[email protected] Hawk
如果我们要定义20世纪之后,现代都市最具代表性、最显目的景观,那势必是摩天大楼了。
在21世纪的当下,主导摩天大楼兴建的地区,是新富的波湾石油国以及中国——目前世界最高楼是杜拜的哈里发塔(楼高828米),而沙特阿拉伯正在兴建的吉达塔(预计楼高1,000米),预计在2020年成为人类史上第一座高度超越1公里的建筑。
在建筑史中,如果要了解一个时代或社会是如何运作的,往往可以从其代表性的建筑类型中看出端倪:如果要研究古代王权或是教权的话,就从宫殿或大教堂下手,要了解资本主义当道的现代社会的话,雀屏中选的无疑是摩天大楼。
究竟“摩天大楼”这个代表现代资本主义都会的建筑形式是怎么诞生的?要追溯这个的故事,必须先回到资本主义大本营——美国——的两个城市:芝加哥与纽约。
http://uc.udn.com.tw/photo/2019/01/28/99/5866889.jpg
图为鸟瞰芝加哥河沿岸大楼,以及在圣派翠克节,被染绿的河水。 图/美联社
搭著芝加哥高架捷运(The L)穿梭在密度极高的摩天大楼之间,不禁感叹能够代表这座城市精神的大概就是摩天大楼了。现今来到芝加哥或纽约游玩的旅客,也势必要搭电梯上西尔斯大楼(Sears Tower,楼高442.3米)或帝国大厦(楼高443米)俯瞰这两座高楼林立的城市。
当今对于什么是“摩天大楼”(或称高层建筑)的定义,其实众说纷纭,每个国家也有不同的官方定义。但一般来说,今日的摩天大楼,通常是指约40层楼以上、高度超过150公尺的“可人居”建筑(如篓空的艾菲尔铁塔就不可以称作摩天大楼)。
但较不为人知的是,今日隐身于日益增高的大楼之间,几幢仅仅十来层楼,装饰优雅的建筑,正是今天全世界所有摩天大楼的原型——十几层楼而已,称得上是“摩天大楼”吗?
在这些“大楼”诞生的1880–90年前后,这确是史无前例的。当时的人们惊讶于这前所未见的高度,就称呼它们为“摩天大楼”。但原初的摩天大楼是怎么诞生的呢?这要从芝加哥的一场大火讲起。
http://uc.udn.com.tw/photo/2019/01/28/99/5866942.jpeg 图/维基共享
▌摩天大楼诞生记:浴火重生后的芝加哥
1871年10月8日夜晚,芝加哥发生一场灾难大火。传说一名叫奥利里(O’Leary)的太太,她在芝加哥谷仓里养的一只牛,踢翻了一盏灯笼因而引发大火。虽然这个起火原因仅是广为流传的都市传说、众说纷纭,但大火的后果却是再明确不过了:
大火一夜之间延烧到市中心,几乎把密集的市区全部夷为平地,几乎完全是木造与砖造的房屋,几近全毁。但在大火之后,芝加哥如同凤凰浴火重生一般,快速重建。
在大火之前,芝加哥已经因为铁路以及运河的兴建,成为全美谷物交易、屠宰业以及运输中心。人口急速发展的芝加哥,1840年时还仅是全美第92名的小镇,到大火前夕已经成为全美第二大城,并在大火之后的重建发展期,成为当时人类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
http://uc.udn.com.tw/photo/2019/01/28/99/5869070.jpg
图/Chicago Architecture Foundation
1870-1900年间,芝加哥人口从29万9,000暴增了5倍多到170万。这样史无前例的都市扩张之下,产生了对于土地的巨大需求。在工业资本主义“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之下,地主以及建商拥抱了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革新,以“复制土地”。
什么是“复制土地”呢?想像你有一块土地,想出租这块地来赚钱,如果只有地面层的话,你只能赚一层的钱。在资本主义运作的逻辑之下,地主不意外地将脑筋动到了天上,将土地一层一层地往天“复制贴上”——这就是摩天大楼原初诞生的逻辑。
但是人类的体力有所极限,一般人爬楼梯最多爬个五、六楼就差不多累了,不管地主多想赚钱,大约五层楼以上就注定亏本,因此当时的建筑楼层仍不算高。直到电梯发明的应用,才让大楼的高度突破人类体力上的限制,能盖多高就多高。
http://uc.udn.com.tw/photo/2019/01/28/99/5865943.jpg
图描绘著19世纪中叶,美国实业家奥的斯(Elisha Graves Otis)在“水晶宫”展示其发明的当代电梯原型。 图/维基共享
▌钢铁、电梯,还有电话:新的建筑形式
芝加哥在大火之后,虽然没有马上发展出摩天大楼,市区依旧是兴建4-5层楼的商业办公建筑,但因大火引申出来的建筑防火法规规定规定“市区禁止木造房屋”,却意外地促使摩天大楼的诞生——1880年代,建筑师创新使用了“钢铁结构”来建造大楼。钢铁结构不仅防火,而且比以往石砌或砖砌的结构来的更轻盈,而且可以建得更快、更高,更适合拿来无限向上“复制土地”。
电梯加上钢铁结构的发明,使得土地得以无限向上“复制”。就这样,芝加哥因为惊人的都市发展速度、工业资本主义逐利的心态,以及大火之后被迫寻找新的建筑技术与形式,成为了摩天大楼的诞生地。纽约摩天大楼建筑师吉尔伯特(Cass Gilbert)更形容摩天大楼是:
让土地吐钱的机器。
http://uc.udn.com.tw/photo/2019/01/28/99/5867066.jpg ?图/美联社
1885年,使用钢骨结构与电梯、十层楼高的“家庭保险大楼”(Home Insurance Building)于芝加哥落成,史称“第一座摩天大楼”。在1880-90年代之间,工业资本主义狂飙的芝加哥自此开始不断把大楼高度向上推高,几乎每几年就翻新一次“最高大楼”的纪录。短短七年之间,楼高纪录就翻倍,1892年落成的“共济会大楼”(Masonic Temple)已达21层楼之高。
虽然在下一个世纪主宰美国天际线的是纽约,但在摩天大楼诞生之时,不管是楼高还是技术,都是由芝加哥完全主导,在芝加哥执业的众多建筑师与工程师,不断创新的钢铁结构形式,例如从螺栓式(bolted)演变成更坚固的铆钉式(riveted),不但楼高可以不断推高,更可以不用依靠厚重、承重式的砖墙或石墙,让窗户可以开得更大、采光更好。这种钢铁结构商业建筑形式,因此被后世史家直接称作“芝加哥建筑学派”,甚至由这种钢铁结构支撑的大面窗户,也被称作“芝加哥式窗户”。
http://uc.udn.com.tw/photo/2019/01/28/99/5865884.jpg
芝加哥的“家庭保险大楼”(图左),史称“第一座摩天大楼”。在19世纪末工业资本主义狂飙的芝加哥,几乎每几年“最高大楼”的纪录就会翻新一次。短短七年之间,1892年落成的“共济会大楼”(图右)已达21层楼之高。 图/维基共享
http://uc.udn.com.tw/photo/2019/01/28/99/5865897.jpg
在芝加哥Dearborn Street历史街区里,一排保存完好的早期摩天大楼,都建于1880-90年代之间。这些原本都是办公大楼,依赖钢铁结构的大面“芝加哥式窗户”(Chicago windows)提供自然采光。 图/作者拍摄
这种商办大楼的迅速兴起,除了电梯与钢铁结构,还有赖电话的发明。试想一个火车车厢制造商,在电话发明之前,办公、管理阶层的办公室必须要依附于工厂周遭,方便就近管理。但在电话发明之后,白领阶级的办公室只要靠电话就可以与工厂联络,于是办公室可以远离乌烟瘴气的工厂,移到繁华的市中心,也进一步助长了摩天大楼建筑的增生。
办公摩天大楼的诞生,伴随着都市化,也就见证了这种“白领”与“蓝领”阶级的区分过程。从此,白领阶级可以不用天天跑工厂,而在市区的明亮、华美的大楼里办公,而且所需要的一切服务就近在咫尺,搭个电梯就可以找会计、律师,甚至看个牙医、找个裁缝,外地朋友来访还可以在顶楼餐厅用餐,在瞭望台俯瞰市景。
http://uc.udn.com.tw/photo/2019/01/28/99/5867073.jpg
办公摩天大楼的诞生,伴随着都市化,也就见证了这种“白领”与“蓝领”阶级的区分过程。 图/维基共享
▌踩煞车的高楼狂飙
但是这样无限向上争高的都市新光景,也引来了批评。主要是因为这些高楼巨大的阴影,被认为让市中心白天日照不足,而参差不齐的楼高以及纷杂的样式,也引来许多向往欧式都市规划的人的批评。尤其在1893年于芝加哥举办的“哥伦布纪念博览会”,引进了欧式整体规划的概念,促使“都市美化运动”,部分民众向往如巴黎一样的都市规划,拥有齐头式的楼高与整齐划一的建筑美学,希望可以抑制毫无节制的高楼开发。
而同年的经济萧条大恐慌则成为芝加哥摩天大楼发展的重要转捩点。从1888年左右房地产景气良好,芝加哥建商一窝蜂盖起高楼,导致供给过剩,到了1893年经济萧条时,对于办公空间的需求骤降,出现大量的空屋,芝加哥市政府于是决定限制新建筑只能盖到150呎(43公尺),以限制供给并平息抗议楼高的声音。不过这个法规既往不咎,所以反而像前述的共济会大楼,这些较早期的大楼,在接下来20多年间反成为芝加哥天际线中的“巨人”。
当然,我们今天看到的芝加哥天际线绝不仅是150呎高而已。1893年第一次实施楼高限制之后,在需求与逐利的声音下,芝加哥政府被迫不断陆续上修楼高限制。到了1920年,市政府允许建筑主体可以到达260呎(79公尺),加上主体上装饰性的高塔则可以高达400呎(122公尺),于是产生了新一代像教堂高塔般的摩天大楼,如芝加哥著名地标“箭牌大楼”(Wrigley Building)就是代表作之一。
http://uc.udn.com.tw/photo/2019/01/28/99/5867077.jpg
图为芝加哥著名地标“箭牌大楼”(Wrigley Building)。 图/美联社
于是乎,获利诱因、房地产价格、以及地皮面积限制成为了把摩天大楼推高的正面推力,而限制大楼高度的负面拉力则是建筑法规以及建筑技术;一旦建筑法规放宽、建筑技术创新,只要房市好、预期可以获利,大楼高度一定往上推高到极限。
这也是为什么在以资本主义逻辑运作的都会中心,早期的摩天大楼往往很难保存下来。这些大楼占有的土地往往比大楼本身更值钱,在古蹟保存法引介之前,地主只要觉得有利可图,就毫不留恋地拆楼、盖更高的大楼。美国大都市在都市更新最“猖獗”的1970年代,许多宝贵的早期摩天大楼建筑资产,就这样非常讽刺地,葬身于原本滋养它们的资本主义之手下。
摩天大楼的诞生地芝加哥,也流失了许多摩天大楼的雏形。像是建筑大师路易斯?沙利文(Louis Sullivan)的经典作品“证券交易大楼”(Stock Exchange Building),就在都市更新的魔爪之下被迫拆除。
但与此同时,文资保存的意识也逐渐兴起。在芝加哥“证券交易大楼”要惨遭拆除时,知名摄影师与文资保存者尼克尔(Richard Nickel)为了抢救大楼的建筑残骸而不幸跌落坠死。不过尼克尔并没有枉死。他所抢救的部分残骸被芝加哥美术馆(Art Institute of Chicago)收下,今天到芝加哥美术馆参观时,还是可以一睹用当时救回的残骸还原的交易大厅,体验“镀金年代”(Gilded Age)的狂飙风华。
http://uc.udn.com.tw/photo/2019/01/28/99/5870388.jpg
图为倾颓的证券交易大楼交易大厅。 图/Richard Nickel、Richard Nickel Committee
▌摩天大楼版的龟兔赛跑:纽约急起直追
1893年的楼高限制,为芝加哥的高楼疯踩了煞车,虽然往后芝加哥陆续上修楼高限制,但这让几乎当时完全自由放任、没有楼高限制的纽约,如龟兔赛跑一般即起直追,开始超越芝加哥,成为摩天大楼的重镇。于是芝加哥成为了“节制、管控”式发展的典范,而纽约则是几乎全然的自由放任。
1895年,纽约的最高楼终于超越芝加哥最高楼“共济会大楼”1呎;1902年,著名的“熨斗大厦”(Flatiron Building)落成,因为街区形式形成的独特的三角形造型,完全依靠的就是芝加哥学派的钢骨结构;1908年,186公尺高的“胜家大楼”(Singer Building)落成,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一高楼。
就这样,几乎每几年,世界最高楼的头衔就会被同在纽约的另一栋大楼夺走。至此之后65年间,纽约稳坐世界最高楼的宝座,走向“纽约高楼疯”的年代。
http://uc.udn.com.tw/photo/2019/01/28/99/5865899.jpg
芝加哥成为了“节制、管控”式发展的典范,而纽约则是几乎全然的自由放任。1902年落成的“熨斗大厦”(图),完全依靠的就是芝加哥学派的钢骨结构。 图/维基共享
http://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3619789
作者: Cassander (Cassander)   2019-01-31 13:19:00
上?
作者: s09371703 (重考在宏达)   2019-01-31 13:19:00
干。今天冷死了。马的垃圾城市
作者: kavengany (卡文基尼)   2019-01-31 13:21:00
看八卦长知识
作者: Sugiros (Oh~Happy Day)   2019-01-31 13:24:00
台湾人不会用巴别塔这翻译词 就像川普台湾人不会说特朗普
作者: reexamor (gtc)   2019-01-31 13:26:00
清流!虽然这跟八卦属性不合 但知识文比其他废文好多惹
作者: vivihk215 (黄黄搭)   2019-01-31 13:36:00
作者: yakultsundae (你知道 你要的是什么吗)   2019-01-31 13:59:00
好看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