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高雄当初是怎么赢的

楼主: cgi0911 (勝者的迷思)   2018-10-17 11:21:27
※ 引述《CPer (CPer)》之铭言:
: 古时后台湾是一府二鹿三艋舺
: 所以台湾最早开垦地区也是台南 彰化 台北
: 日治时期虽然规画高雄道路跟高雄港时
: 似乎也还未超过台南吧?
: 日本也将总督府设在台北
: 民国时期还把高雄规划成第二个直辖市
: 却不是继续给发展已久的台南
: 也是给了高雄重工业发展
: 给了全台第二多的经费发展
: 高雄也不知何时就赢过台南了?
: 请问高雄当初是怎么赢的?
两个关键字:港口与工业。
打完第二次鸦片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以后,清国被迫与英、法开港
通商。这一系列开放的港口里面,包括沪尾(淡水)、基隆、安平和
现在高雄的旗后。
在那个时间点,旗后是被洋人定位为安平的“附属港”,也就是说,
安平港靠不进去时,靠旗后港作为备案。毕竟当时府城仍是台湾第一
大城市,而安平是当然的台湾第一大通商口岸。
但是今天台南一带海岸线的问题就是淤积。在郑氏入台的时候,今天
台南市核心六区,有一大半是泡在一个大潟湖里面,人称“台江内海
”。最早海岸线可以一路上溯到现在的永康一带,过了两百年到了晚
清,海岸线就退到中西区与安平的交界处一带。可见台江内海淤积问
题的严重。
淤积是港口最大的敌人,即使是今天,要浚挖港口也是耗资千亿的巨
大工程,在那个没有机器的年代里,港口淤了就没救了。今天台南市
安平区的绝大部份都是在日治时期一点一点地积起来的“沙仔地”。
而高雄港没有这个问题,因为有旗津作为天然的防沙堤,高雄港几乎
没有淤积的困扰。所以到了日治时期,日本人放弃安平港、改开发高
雄港,是时间迟早的事。事实上,高雄还不只一个良港,左营桃子园
港也是外有屏障的天然良港,因此成为大日本帝国海军的重点发展要
港。
至于高雄为什么能成为台湾第二大都市?背后的关键,在于腹地。
作为日治时期的南北两大港口,事实上,基隆始终比高雄拥有更多的
关注。但问题是,港口与农工业进出口,是相伴相生的。而基隆周边
多山,除了茶叶以外并无大量农业出口,而要发展工业更是找不到腹
地。而高雄不但有平坦的腹地,背后更是台湾生产米糖两大作物的平
原地带。米、糖的经济价值虽然不见得比茶叶高,但是需要的海运量
比茶叶高得多。
所以拥有良港与平坦腹地的高雄港成为日本人的首选。有人会提到台
中,但台中并无良港,人工兴筑的成本很高,且潮差甚大也不利于码
头的作业。
高雄的重工业发展始于日治时期。很多人以为高雄的重工业发展是十
大建设时期的事情,其实不是。高雄工业建设的很多根基都是日本人
扎下的:
1.已经迁厂的中油楠梓厂,前身是日本海军燃料厂,中油宏南社区等
 眷村地都是日本人留下来的
2.过去柴山(台泥)、半屏山(东南)都是日本财阀浅野士敏土的矿
 区
3.中都一带后来成为省属唐荣公司的,是日人的鲛岛炼瓦(红砖)工
 场
4.盐埕区港边现在是驳二大义仓库一带,过去是日本炼糖副业的酒精
 工场
5.光荣码头边中油营业处一带在战时就已经是油槽与气槽
6.今天的中钢大楼与台铝MLD(台铝是中钢的子公司)当时就是日
本铝业
7.硫酸铔、联勤205厂在日治时期就已经是军工厂与仓库
8.今天台铁纵贯线爱河桥旁边一大片的台电变电所,日治时期曾是台
 湾南部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9.今天的中钢一带在日治时期是镁合金工厂
在日本人扎下的根基之上,国民党政府在台湾,经过了二十年左右的
困难时期,又重新开始了高雄的重工业发展。除了中钢、中油、中船
(台船)以外,高雄还有两个很明显的变化。
这就要看二战末期美军测绘的高雄空照地图:
https://tinyurl.com/ycfc9mwl
注意到了吗?第一,今天是高雄加工出口区(前镇中岛)的区域,日
治时期是不存在的,那是民国五十年代填海造陆筑出来的。另外,地
图上没有画到的,是旗津在日治时期其实不是一个离岛,而是半岛,
南端与小港区的红毛港连在一起的。那是民国六十年代硬把它炸开,
变成可行巨大货柜船的深水港口。
因为重工业的发展,高雄成为了全台湾劳力的大磁铁。尤其最外流到
高雄明显的,是澎湖。根据推算,高雄约有五十万左右的人口,是澎
湖人或其后代。再其次是台南、嘉义、屏东与桃竹苗的客家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